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6/30 8:0:9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2022年6月23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科研人员在位于加勒比海的法属瓜德罗普岛一处红树林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附着在落叶上的巨型细菌。这种细菌单体最大可达2厘米,堪称“细菌中的珠穆朗玛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华丽硫珠菌,该细菌能够从CO2中获取“食物”。下列关于华丽硫珠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68引用:13难度:0.8
  • 2.某同学欲探究洋葱根尖细胞是否含有脂肪。已知苏丹Ⅲ染液是将0.1g的苏丹Ⅲ干粉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配制而成的,染色时,酒精中的苏丹Ⅲ进入根尖细胞中,在脂肪中溶解、积累,吸附在脂肪颗粒上,使脂肪呈现橘黄色。用苏丹Ⅲ染液检测洋葱根尖细胞中是否含脂肪的实验过程如下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取材→切片→苏丹Ⅲ染液染色→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制片→观察

    组卷:34引用:8难度:0.7
  • 3.原生质体(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NaCl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胞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19引用:19难度:0.7
  • 4.激酶一般是指催化高能供体分子(如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分子上的一类蛋白质,底物分子通过磷酸基团的转移获得能量而被激活,所以很多激酶需要从ATP中转移磷酸基团。最大的激酶族群是蛋白激酶,蛋白激酶作用于特定的蛋白质,并改变其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4引用:6难度:0.6
  • 5.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开展“上粮下藕、藕鱼套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和家禽,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30引用:8难度:0.7
  • 6.草鱼栖息于湖泊的中、下层水体,年龄结构可分5龄,3龄时性成熟。为研究某湖泊草鱼种群,研究人员先后用小网眼和大网眼的渔网对该湖泊进行了捕捞,小网眼渔网捕捞到的草鱼均进行标记后放回原地,两次捕捞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龄级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大/cm 335 35-60 60-70 70~75 >75
    小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473 107 63 53 38
    大网眼渔网捕获量/条 总数 0 0 131 114 8
    标记个数 - - 27 20 15

    组卷:8引用:1难度:0.7
  • 7.种间关联是不同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联性,通常是由群落生境的差异影响了物种的分布而引起的。若将群落均匀分成若干样方,两个物种出现在同一样方中的概率较高,二者为正关联,反之则是负关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8引用:5难度:0.9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根据要求作答。)

  • 20.在过去的新冠疫情中,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曾被广泛投入使用,各地区也在广泛进行核酸检测。为了探究这两种检测方式的准确性(结果以阳性比例为指标)随感染天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思路:选取健康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小鼠100只,分别标号1-100:并同时进行病毒感染处理,然后
     
    ,计算小的抗原检测阳性和核酸检测阳性比例。
    (2)实验分析:

    抗原检测(原理见图)往往是通过鼻拭子采集细胞及黏液样本,在缓冲液里进行细胞破碎处理,释放出各种物质,然后加入样品槽中,与样品槽中的新冠病毒蛋白单混合后,利用
     
    法进行分离,从而确定是否为抗原阳性。核酸检测往往是通过咽拭子采集细胞及黏液样本,经一定的处理后得到病毒遗传物质,然后经过
     
    扩增,通过检测产物量来确定是否为核酸阳性。
    若抗原检测阳性,则会在
     
    线上出现阳性标记,若C线上没有出现阳性标记,则可能的原因有(填出一个即可)
     
    。实验结果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出现早于抗原检测,且核酸检测阳性的小鼠比例都高于抗原检测阳性比例,可能的原因是
     

    (3)实际应用:
    与核酸检测相比,抗原检测有
     
    的优点;实际使用中发现,若人体感染了其他病毒,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也会造成抗原检测出现假阳性,原因是
     

    组卷:9引用:1难度:0.5
  • 21.定点诱变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工程研究中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通过定点诱变可以在体外改造目的DNA分子,进而研究基因的表达以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经典的大引物PCR定点诱变技术成为基于PCR的定点诱变技术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操作过程如图甲。研究者欲改造某基因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中保存,该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LacZ基因及一些酶切位点,结构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大引物PCR进行定点诱变需要进行两轮PCR(PCR1和PCR2),在PCR1中,至少需要
     
    个循环才能获得相应的大引物模板。在PCR2中,要获得带有诱变点的改良基因,引物应选用大引物两条链中的
     
    (填“①”或“②”)。
    (2)为实现质粒和改良基因的高效连接,选用限制酶XmaⅠ而不选用限制酶SmaⅠ的原因是
     
    。为将改良基因构建在质粒上,还需要
     
    等酶。
    (3)在构建改良基因表达载体时,有的质粒含有改良基因,有的质粒为空白质粒,将含上述元件的溶液加入到大肠杆菌菌液中,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液涂布在含氨苄青霉素和
     
    的平板上。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出现白色和蓝色两种菌落,其中白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判断的依据是
     

    组卷:98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