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3 16:0:3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 、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 、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 ,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人民日报》2020-04-20)
材料二:在他的手中,焊枪是针,弧光是线,他追寻着焊光,在火箭发动机的“金缕玉衣”上焊出了一片天。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班组长,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
一、勤于钻研,练就焊接神技 刚迈出校门的高凤林,走进了人才济济的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跟随我国第一代氢弧焊工学习技艺。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划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更曾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渐渐地,高凤林日益积攒的能量迸发出来。
上世纪90年代,为我国主力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曾一度成为研制瓶颈。全部焊缝长度近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现烧穿和焊漏,不但大喷管面临报废,损失百万,而且影响火箭研制进度和发射日期。高凤林和同事经过不断摸索,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
二、(1) 高凤林在工作中坚持创新突破,将无数次“不可能”变为“可能”。不断取得的成功没有让高凤林飘飘然,他反而越来越感到知识的可贵。离开学校8年后,高凤林重新走进校园,捧起课本,开始了长达4年艰苦的业余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凤林先在技术比赛中取得了实操第一、理论第二的好成绩,不久又拿到了盼望多年的大学专科文凭,之后他又完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习。
“不仅会干,还要能写出来指导别人干。”高凤林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在操作难度很大的发动机喷管对接焊中,高凤林研究产品的特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了“反变形补偿法”进行变形控制,后来这一工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主编了首部型号发动机焊接技术操作手册等行业规范,多次被指定参加相关航天标准的制定。自学、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让高凤林逐渐成为国内权威的焊接专家,成为大家眼中把深厚的理论与精湛的技艺完美结合的专家型工人。
三、(2) 航天产品的特殊性和风险性,决定了许多问题的解决都要在十分艰苦和危险的条件下进行。高凤林在焊接第一线甘于奉献、埋头苦干,在最需要的时刻迎难而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为了满足大容量、大吨位卫星的发射,我国建造了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其中振动大梁的焊接是关键,而制作振动大梁的材料很特殊,焊接难度很大。为了满足振动大梁的焊接要求,高凤林要在高温下连续不断地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度,高凤林的双手被烤得发干,鼓起了一串串的水泡。为了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他咬牙坚持下来,最终焊出了合格的振动大梁。在后来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期间,对振动大梁进行升级测试,结果表明大梁焊接质量良好,承载能力可由原来的360吨提高到420吨。
高凤林一直扎根在航天第一线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焊接工作,在航天产品发动机型号的重大攻关项目中攻克两百多项难关。外资企业曾以高薪和解决住房等条件聘请,他不为所动;许多次可以提拔的机会,高风林也都放弃了。他始终认为,他的根在焊接岗位上。
四、乐于育人,铺就桃李花香 一枝独秀不是春,高凤林除了自己是技能大师,他还有一个意义重大的工作,就是不断培养更多像他一样优秀的航天高技能人才。
在技术传承上,高凤林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他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方法,他所倡导的“师带徒”“一带一”,所创造的“焊接”育人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他先后培育出5名全国技术能手和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他受中组部、中宣部邀请进行“工匠精神”交流,参加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等,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40年来,他先后为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胜”,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先后攻克了航天焊接200多项难关,包括为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国际项目攻坚。2014年底他携3项成果参加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全部摘得金奖。他于2018年获得“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作为站在巅峰之上的大国工匠,多年来,他用自身的经历阐释了奋斗的精神。
(摘编自《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高凤林》,有改动)(1)依次填入材料一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迫在眉睫 因循守旧 精雕细琢 恪尽职守 B.首当其冲 因循守旧 精益求精 克己奉公 C.迫在眉睫 亦步亦趋 精益求精 恪尽职守 D.首当其冲 亦步亦趋 精雕细琢 克己奉公
A.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精美用品的生产和庞大工程的建造上,也展现在现代的高尖端科技项目中。
B.工匠精神不同于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强调对职业的敬畏和追求,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C.弘扬工匠精神,应该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从“重量”到“重质”,进而实现产业转型。
D.弘扬工匠精神,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良好社会氛围。
(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开头一反新闻报道客观平实的语言风格,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高凤林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B.高凤林作为一名焊接技师,充分体现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堪称大国工匠的典型代表。
C.高风林参加中组部、中宣部、全国总工会组织的活动,是材料一中所说构建弘扬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的有力佐证。
D.材料一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充分论证了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4)结合上下文,给材料二第二、三部分拟写小标题,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地回忆
孙犁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登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漱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和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五天后,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用给她父亲做袜子的布,先给我做了穿上。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
“等赚了钱,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大伯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半个月后,在曲阳,大伯买了架好织布机,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鬼子,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那个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
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1949年12月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三回”,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
B.小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是围绕山地回忆串联起日常生活情景,反映抗战时期的军民生活。
C.“我”到河边砸冰洗脸,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让“我”感动。
D.作者以清新自然的文笔,深情地回忆在那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的军民鱼水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小说后半部分的贩枣买织布机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人说:孙犁笔下的普通妇女形象,总给人留下美的回忆和联想。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文中“女孩子”的形象特点。组卷:4引用:5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①,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贵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②,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注】①弦歌:指出任县令。②舁:共同抬东西。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也说古时一种竹制的坐椅。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麾而去之(麾:同“挥”)
B.妻子固请种粳(固:坚决地、坚定地)
C.贵贱造之者(造:到)
D.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同志:志趣相投)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西汉时,因为御史多失职,汉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元嘉,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年迈,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王弘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②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组卷:1引用:1难度:0.6
四、语言文字运用。
-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组卷:166引用:81难度:0.7
四、作文
-
1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1年 10月8日央视《朝闻天下》: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从重大工程到公共服务项目,许多劳动者坚守岗位,用奋斗作为对共和国生日最深情的告白。
……作为全国中欧班列发源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首发站——重庆市团结村火车站一派繁忙景象,每天发出的货运高达900多车。95后小伙子雷白林是站上的调车员,为确保列车准点发出,小雷上班总是在与时间赛跑。“总书记说,时间属于奋进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像每天经我手的列车有上千辆,也有上万吨货物,它们都是发往全世界各地的。像今年我们的中欧班列,同比增长了8%,陆海新通道班列同比增长30%左右。虽然我们很辛苦,但是我感觉很幸福。作为奋斗者,我感到很自豪。”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奔走数百公里的投递员,数十年如一日的环卫工人,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劳动者。他们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在耕耘中追求卓越。……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这个国庆,从科研攻关前沿到乡村振兴一线,无数青年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奋斗的理解。
看了这个节目后,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