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九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8 5:30:4
一、积累与运用。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嫦娥”lǎn 月到“羲和”逐日。从“天和”遨游星辰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见证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铿锵步伐。青少年了解这些前沿科技,既能在心中种下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也能激发建攻新时代的信心与热情。只有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频共振,让_____(蕴藏 躲藏)在亿万人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共同奋进新征程,我国科技创新的动能才能更加强劲。
(1)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横线上。
追寻梦想 探索未知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lǎn)
②星辰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综合性学习。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学校为了以后更好开展工作,现对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回顾活动】初中三年,你肯定参加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有一些活动还让你很难忘,请介绍一个让你难忘的活动名称和参加活动的感悟。
(2)【盘点收获】初中三年,你认为在学习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知识、态度等)
(3)【同窗情深】临近毕业,即将分别,你最不舍的人是谁,请认真阅读例句,仿写一句送给他(她)。
①小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学送我情”,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诗文名句填空。
(1)沉舟侧畔千帆过,
(2)俗子胸襟谁识我?
(3)
(4)
(5)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与理解。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让中华文化焕发新活力康岩 ①近日,第58届“亚广联奖”评选揭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获得“电视娱乐节目奖”。这档节目能获此殊荣,在于它挖掘古籍中蕴含的精神财富,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提炼、展示,为古籍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了范例。
②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从古老的甲骨卜辞、钟鼎金文、简册帛书,到手抄印刷的书籍手卷、线装书册,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承载着中华儿女丰富宝贵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养分,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心灵寄托。
③古籍从历史深处走来,包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为人处世之道。比如“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讲述的是从政为官要心系百姓安危冷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号召干事创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彰显担当。
④推动古籍保护传承,不仅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更能让古之精华为今所用,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新元素、开拓新境界。我们要细化措施,运用科技手段,挖掘古籍时代价值,促进中华文化焕发新活力。
⑤推动古籍保护传承,要细化古籍保护措施,提升古籍整理研究能力。首先,要开展古籍普查,摸清古籍资源状况。2020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评选并公布了第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累计收录古籍13026部,命名20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次,要改善古籍保存条件,确保古籍资源安全。再次,要提升古籍修复能力,对濒危古籍更要抢救性修复。另外,要根据不同类型古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防止低水平重复。
⑥推动古籍保护传承,还要向科技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采用智能化古籍脱酸增强装置对整本古书进行脱酸加固处理,让面临风化消失风险的古籍“重获新生”。江苏省以“珍贵古籍数字资源集成”为基础,统筹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把各种古籍文化展览从线下搬到线上,让读者在“云端”就能感受中华古籍之美。
⑦推动古籍保护传承,更要挖掘古籍时代价值,实现“古为今用”。准确把握古籍文化内涵,在古今之间实现“搭桥”“联心”“融通”,将古典价值融入当代表达,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从《典籍里的中国》到《国家宝藏》,从《上新了!故宫》到《唐宫夜宴》……这些“活”起来,“动”起来、会“说话”的古籍,既能迸发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又能带给人们精神给养和智慧启迪,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思想动能。
⑧留存在中华大地上的古籍,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成为我们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把古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选自2022年5月1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若为选文第③段添加论据,下面哪一句合适?为什么?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效果。
(3)我班小明是中华文化爱好者,他建议把第⑦段位置调到第⑤段前面,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4)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如何把“古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自己、社会提供精神力量。”(谈到两点即可)组卷:9引用:1难度:0.6
三、构思与表达。
-
10.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请以“原来是这样”为题,完成本次作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组卷: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