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ㅤㅤ露天球场、草根球队、没有明星、球技业余,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的篮球赛却“火”了。借助现代科技的翅膀,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这项“村级”赛事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各大平台26个官方账号同步直播,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亿人次。网友们按照“CBA”“NBA”的命名规则,给这项比赛起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
    ㅤㅤ每逢“村BA”开赛,球场内座无虚席,球场外的屋顶上、山坡上也都是观众。到了关键场次,甚至经常出现彻夜观战的场景,当地人称之为“天亮文化”。“天亮文化”的流行,源于村民们对体育最纯粹的热爱,以及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篮球赛的火热,正是当前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是全民健身理念扎根生长的生动注脚。由此可见,“村BA”的火爆“出圈”,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ㅤㅤ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推动群众体育发展,核心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体育工作思路。人民身体健康,不仅是每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眼下乡村篮球赛的火爆“出圈”,为解决“群众体育弱”的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要加大公共健身设施供给,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要不断建设和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供给;要发展壮大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重视和发挥各种人群和各种行业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全民健身智慧化建设,借助线上平台普及运动健身知识,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激发群众健身热情。
    ㅤㅤ有评论说,乡村篮球赛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上场”。创造条件,搭建更广阔的群众体育舞台,便利渠道,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群众体育的火热与发展,必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可能性。
    (取材于张昊的相关文章)材料二ㅤㅤ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的篮球赛在互联网平台上被称为“村BA”,这个称呼表达了网友对这项发端于乡野的体育赛事的偏爱。这项乡村赛事的走红,为我们的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宝贵启示。
    ㅤㅤ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秀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但是总体来看,这方面的供给还是偏少、偏散、偏弱。有些地方文化产品缺乏、形式单一,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有些地方在文化建设中盲目照搬城市的做法,缺少自发生长的、能和本土联结的文化产品,多是浮光掠影,无法扎根。
    ㅤㅤ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建设体现着人的精气神、价值观,对乡村振兴起到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不能长期处于短板、配角、从属的地位。如果乡村自己的文化不能搞起来,只是把城市那一套移植过来,就不是真正的乡村文化振兴。“村BA”的走红,让我们看到乡土文化本身具有的强劲活力和强大动能。乡土烟火气中蕴含着最本真的文明基因和精神品格,做好自己的事情、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才能真正提升乡村的文化自信。
    ㅤㅤ事实上,回望这些年“火出圈”的乡村文化盛事,或多或少都有着类似的特质。无论是近期风靡全网的贵州“村BA”,还是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鸣惊人的河北省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合唱团,抑或是助4000余名乡村女孩实现足球梦想的“追风计划”,都展现出乡村文化振兴特别的深度和广度,彰显了乡村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ㅤㅤ“村BA”火了之后,有不少地方准备学习,搞起当地的乡村体育赛事。这当然是好事,但也不可盲目照搬。台盘村的“村BA”看起来是一炮走红,实则已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霜、三代人的积淀,并非短时之功。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文化火种,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文化特长,乡风乡俗、家规家训、农事技艺等,都是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是有滋有味的文化瑰宝。尊重文化的群众性,让乡村文化向着更加广阔、更有开创性的方向发展,每个地区都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村BA”,从而让乡村文化尽快振兴起来、自信起来。
    (取材于郭少雅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村BA”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场地条件、竞技水平有限,但影响力却远超“CBA”“NBA”等赛事。
    B.为了满足群众需求、丰富当地人民的夜生活,比赛时间都安排在晚上。
    C.其火热反映出当前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表明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D.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台盘村的村民人人都上场参加了这场盛大的比赛。
    (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农村文化产品还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亟待填补。
    B.振兴乡村的根本是塑经济之“形”,其次是铸文化之“魂”。
    C.优秀的乡村文化项目,影响范围可能不局限于本乡本土。
    D.乡村文化活动可有多种形式和内容,不仅仅是文体活动。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健身设施完备的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的水平就高。
    B.体育明星参加健身直播活动有助于激发群众健身热情。
    C.具有乡土烟火气的乡村不宜开展城市的各类文化活动。
    D.振兴乡村文化并非短时之功,至少要经历三代人积淀。
    (4)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村BA”的走红为振兴乡村文化提供了哪些启示。

    组卷:10引用:1难度:0.6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1】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许远立传。
    ㅤㅤ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犹死守,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ㅤㅤ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ㅤㅤ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ㅤㅤ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及城陷,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
    (取材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注释:【1】张巡:唐朝名臣,安史之乱时为真源县令。叛军进入河南后,唯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息,张巡杀进
    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壮烈牺牲。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巡俱守死 竟:最终
    B.从而 尤:尤其
    C.沮遏其势 沮遏:阻止,遏制
    D.颜色不乱 颜色:脸色,神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翰文章自名 为巡死而远就虏
    B.不许远立传 虽至愚者不忍
    C.城陷 外无待犹死守
    D.小人好议论 天下不亡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通知二父志
    不能告诉别人他们二人父亲的志向
    B.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怎么却说许远这般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呢
    C.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怎么能知道别人最终不来救援
    D.将其创残饿羸之余
    率领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余部下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本文的初衷在于弥补李翰未为许远立传的遗憾。
    B.许远困守城池时没有任何援兵,因为当时国家已灭亡。
    C.文中以人死、绳断为喻,论证了城池陷落责不在许远。
    D.作者赞扬张巡、许远,斥责了怯战自保和诬蔑功臣者。
    (5)作者认为,许远以身殉国,值得后人纪念。简要概括本文中许远的形象特点。

    组卷:12引用:1难度:0.6
  •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ㅤㅤ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
    ㅤㅤ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1】,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子路》)
    ㅤㅤ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ㅤㅤ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2】,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注释:【1】偲偲:相互切磋、督促的样子。【2】谅:诚信,信实。
          孔子说,君子“无友不如己者”。有的学者将“不如”翻译为“比不上”,也有的学者翻译为“不像”。你赞同哪一种?请结合以上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简述理由。

    组卷:6引用:1难度:0.6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

  •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夏日李公见访
    杜甫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傍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居类村坞”二句,交代了诗人居所的环境和位置,“僻”字呼应了首句的“远”字。
    B.“傍舍颇淳朴”二句,写出诗人与乡邻和谐相处,“易求”两字突出了邻家的“淳朴”。
    C.“墙头过浊醪”二句,写放在墙头的酒过于浑浊,诗人请客人不要嫌弃,尽情畅饮。
    D.“巢多众鸟斗”六句,以雀鸟、树木、鸣蝉、莲花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图画。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描写了盛夏时节的乡村风光,是杜甫诗歌中的浪漫主义佳作。
    B.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厌恶官场的黑暗,毅然辞官归隐田园后的心情。
    C.本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为友人的前程细心谋划,充满关爱的温情。
    D.本诗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平常生活细节,自然真率,读之亲切有味。
    (3)“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之一,本诗在内容上起伏变化、表达上回旋纡折,就体现出这种风格。请结合具体诗句,从内容或表达中选择一个方面加以赏析。

    组卷:25引用:1难度:0.6

五、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 12.《天水碧》中说,“中国色彩远不止大红大绿,正如中国元素也远不止青花瓷、中国结”。中国元素不仅包括传统的元素,也包括现代的元素。优秀的中国元素凝结着华夏民族文化精神,体现着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
    ㅤㅤ请以“谈中国元素”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ㅤㅤ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13.冰心有一首小诗:“青年人,珍重地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ㅤㅤ请以“请你着笔”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ㅤㅤ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组卷:2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