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022年单元测试卷(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论普及度之高、影响力之大,《论语》当居榜首。怎么解读《论语》,对于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
周志文新著《论语讲析》采用按原书通读的办法加以注释、翻译和讲析。周志文古文根底深厚,在他解读的《论语》里,我们读到的不是那些常供人们引用的格言警语,而是一个老师在不同环境下和不同学生所说的话。《论语讲析》中有老师、有学生,还有作者自己。作者不事说教与膜拜,而是侧重理解与抒发,别具特色。
《论语讲析》一开篇就布下教育的情景,把《学而》篇的三句话解释成三种境界--“学而时习之”指的是初学,时习而所得益多,所知益广,自然内心欢喜。“有朋自远方来”,指学问达到一定程度,有友人自远方来同游共学,可收砥砺、切磋之效,求学迈入更高境界,因而更为可乐。“人不知而不愠”涉及学成以后的入世态度,指的是一种学问与生命相辅相成的境界。
周志文把孔子看成一位曾经活在历史上的“人”,所以非常注意他的阅历和心理时间跨度。“子入大庙,每事问”,有些解读者在这里既把夫子说成无所不知,还要解释既知又何必发问,不免矛盾重重。但作者一句话就解决其间矛盾:这“显然是孔子较年轻时的经历”,接着用青年孔子的怀疑精神和求知欲来进一步解释:“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对所有的事都觉好奇的态度,在他看来,凡事都有疑问,一切既有的答案都不见得正确,必须要亲自尝试,才知道结果。”
周志文在师生互动背景下,努力把握历史真实。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是最高的,但这个让老师一直信任、夸赞的学生却短命,去世在孔子之前。《论语讲析》根据《先进》篇颜渊死,他的父亲颜路请孔子之车以为之椁这件事,参考孔鲤去世时的年龄,从朱熹之说,推断颜回去世于鲁哀公十四年,两年后,孔子也去世了。由此断定,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这件事和此番言论都发生于孔子逝世前两年。这段考据详尽,用孔子与颜回的关系进一步还原孔子老师身份的真实性。
当孔子形象被真实地还原后,《论语》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更加凸显出来。作者通观《论语》,看到书中弥漫着一种刚健自强、勇于担当、“仁以为己任”的态度,但他又指出:“孔子所处的,确实是一个礼坏乐崩、阢陧难安的时代,孔子是有血性的人,偶尔反映出消极或沮丧的心情,其实也是人情之常,却究竟不是常态。”
读完《论语讲析》,你会看到,作者是基于《论语》整体文本进行训诂解读。得益于对孔子的整体理解,作者在“代前言”里就已说明,“他把历史的小光点聚集成大火炬,终于照亮了时代。”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中华传统文化初步定型的时代,很多表示人文精神的词语有了清晰、固定的内涵,也就是说,社会制度趋于稳定,行为道德有了统一标准,对不同阶层特别是士阶层的人格修养也有了明确要求。这就是文明的新高度。
周志文注释《论语》,不仅仅是客观、平实的训诂;他讲析《论语》,不是空泛的义理;他联系自己、发出慨叹,也不是主观的文学创作--他把这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这部《论语讲析》创造了一种新的体式,十分适合《论语》这部常读常新的经典,值得人们在阅读中反思人生,理解传统,开启智慧。
(摘编自王宁《还原情境,再现人格--读周志文<论语讲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宁认为,《论语讲析》一书不事说教和膜拜,侧重表达了作者的理解与抒发。
B.通过对《学而》篇三句的解释,《论语讲析》开篇还原了孔子教学的真实情景。
C.周志文认为,孔子起到了把历史的小光点积聚成大火炬进而照亮时代的作用。
D.王宁认为,《论语讲析》训诂客观平实,阐释义理不空泛,抒发自身感受不主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指出《论语》的影响及解读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了评论。
B.文章抓住《论语讲析》一书的特色,从不同角度对该书进行评论,层次清晰。
C.文章以对颜渊卒年考据为例,对周志文努力把握历史真实的观点进行了论证。
D.文章最后一段以《论语讲析》写法特点的评价收束全文,指出它的创新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应把《论语》看作是孔子在不同情境下和不同学生的对话,而不是日常引用的格言警句,这才是阅读《论语》的正确方式。
B.如果将孔子还原到他生活的时代去看他的立身行事,全面认识孔子形象,将有助于理解《论语》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C.时势造英雄,得益于所处时代社会稳定以及文明所达到的新高度,孔子才成为了杰出人物,古往今来的优秀人物概莫能外。
D.《论语讲析》创造了一种解读传统经典的新体式,运用这种体式解读中国古代典籍,就能让读者反思人生,理解传统,开启智慧。组卷:10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未来3年,必须清醒地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准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坚决确保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成效显著,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剩下的任务都是最难啃的骨头。尤其是在受疫情冲击之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拿出非常之举,使出非常之力,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出总攻。
对冲疫情影响,各地要在创新扶贫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受制于销售难为例,要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强化产销对接,充分发挥定点扶贫机制对解决部分农产品积压滞销的作用,促进扶贫产业在疫情挑战下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各地要抓住全国复工复产进度加快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织牢织密综合兜底保障网。要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确保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基本稳定。
决战脱贫攻坚,不能止步于“摘帽”。俗话说“扶上马送一程”,对于脱贫不稳定户,要密切跟踪、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新问题,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衔接好搬迁群众农民和新市民“两种身份”。
(摘编自2020年5月6日人民网《百尺竿头加把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材料四
目前全国还剩余551万贫困人口未脱贫,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主要集中在包括四川凉山州在内的“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
“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但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剩余贫困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病人、残疾人等。”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要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
“回去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开抖音账号,学习直播带货,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千方百计把扶贫产业巩固住。”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村委会主任余绍容说。
“市县长和扶贫干部直播带货是一种创新实践,是真正帮助贫困户解决前的困难。”汪三贵说,接下来要建立可持续的产销对接机制。
(摘编自2020年6月2日新华网《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年到2019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9000万,脱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
B.2012年到2019年,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已摘帽脱贫县数量逐年增加。
C.我国贫困人口连续7年每年脱贫1000万人以上,2015年脱贫人口最多。
D.2019年贫困人口和未摘帽贫困县的数量,表明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一定程度解决。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的十九大对精准脱贫作出了新的部署,说明党和国家对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2020年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坚决确保打赢脱贫这场攻坚战,一定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C.当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包括四川凉山州在内的“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工作难度仍然很大。
D.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要以更大的决心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3)现阶段,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如何展开?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组卷:7引用:1难度:0.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蚕(节选)
茅盾
“宝宝”都上山了,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
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
张老头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地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
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
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
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四大娘首先怼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
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
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不算!
1932年11月1日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为下文老通宝不得不去无锡卖茧子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B.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浪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村人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C.“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他们此行的艰难。
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
(3)茅盾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请结合这句话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组卷:5引用:2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艺”抗疫,创作出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下面两幅剪纸,你更喜欢哪一幅,请简要说明。(不超过85字)
图片一 图片二组卷:0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Bilibili网站发布了一段“前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后浪》中说到:“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你们可以尽情地享用。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有青年回应到:“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并不只是为了我们这一代。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不管在哪个时代,终究属于那些有条件发现并理解它们的人们,能容得下多元文化审美和价值观的,不是年轻的躯体,而是先进的思想。”
作为“后浪”,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前浪的评价,如何理智地看待自己?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21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