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7 7:0:2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 1.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线上学习生活,班级拟开展“少年当自强”云端微班会。
    活动准备过程中,老师邀请你对各小组上交的内容进行初步检查和修改。
    活动一  话“自强不息”,晓班会主题开场白(初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A.gāng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B.zūn循天道,奋发进取,持之以恒。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C.精,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正是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D.衣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奋进的征程中充满希望,也充满了挑战。面对困难自强不息,将是我们实现价值成就未来的动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主题班会——“少年当自强”。
    (1)阅读主持人交上来的开场白(初稿),大家对文稿中部分字形和读音产生了争论。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按顺序写在下面横线上。
    A.
     

    B.
     

    C.
     

    D.
     

    (2)阅读开场白,大家发现第二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作出修改。
    活动二 讲先贤故事,品自强精神      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自强不息的故事。东晋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夜半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闻鸡起舞”。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断斋画粥”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年少求学时,他每天把凝固的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伴以腌菜下饭。虽然生活如此艰苦,但他一意孤行,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孜孜不倦,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年。
    (3)故事组的同学为大家搜集了古代先贤的故事。你检查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
    B.鲜为人知
    C.一意孤行
    D.孜孜不倦
    活动三 诵诗词名句,燃自强之魂在分享环节,同学们介绍了有关“自强不息”的古诗词,并制作书签进行交流。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诗词文化,绵延至今。从杜甫的《望岳》中,我们体会到“①
     
    ,②
     
    ”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我们体会到“③
     
    ,④
     
    ”的自强不息的精神。陆游的《游山西村》中,“⑤
     
    ,⑥
     
    ”告诉我们:遭遇困境,只要坚持不懈,总会重见生机。龚自珍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心系苍生,无私奉献“⑦
     
    ,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杜牧虽不得志,借用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坏和深切忧虑“商女不知亡国恨,⑧
     
    ”(《泊秦淮》)。
    (4)请你把以上诗句补充完整。
    活动四 访励志人物,少年当自强      1996年,钱红艳出生在云南曲靖陆良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4岁那年,她被一辆大货车撞倒后卷入车底,导致盆骨以下完全截肢,为了让她继续上学,爷爷把一个旧篮球从中间切开,里面垫上棉花,将半个篮球套在她的身下,还特制了一对可以拄着的“木手垫”,帮助她“行走”。后来,这个画面通过影像资料被很多人知道,钱红艳也因此被称为“篮球女孩”。11岁那年,钱红艳加入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正式开始专业游泳训练,当年的“篮球女孩”,渐渐蜕变为“水中飞鱼”。2023年10月26日,浙江杭州。“篮球女孩”钱红艳亮相杭州亚残运会。
    (5)你将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这个身残志坚的家乡人,请拟写出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问题。
    活动五 诵总结对联,抒自强之志      结束语: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同学们,让我们心怀梦想、戒骄戒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这段云端学习征程。最后,让我们一起诵读对联,结束今天的班会!
          上联:循古,展今,开来;意兴方遒,听
     
    传华夏。
          下联:正心,立志,
     
    ;风华正茂,看少年意气扬神州!
    (6)班会总结发言阶段,主持人希望在结束语中以对联的形式提出倡议,总结收获,但对联中的个别词语还需斟酌。请你帮她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伟大先贤 梦想
    B.先贤故事 逐梦
    C.伟大先贤 逐梦
    D.先贤故事 梦想

    组卷:12引用:1难度:0.8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莽昆仑
    墨村
          ①中士下岗的时候,“白毛风”刮得正紧,雪雾弥漫,雪山冰峰若隐若现,利刃般的寒气,如钻心之虫剥皮噬骨。中士不管,似乎听得见自己周身血液撞击管壁的声音。
          ②中士抱紧枪,裹紧大衣,顺石阶路往下走。风声尖啸着,撕扯他的皮大衣,雪团也纷纷横着往身上扑,吹得眼睛生疼。中士不反抗,反抗也无望。雪团狠命亲中士的嘴巴、鼻孔,堵得他喘不过气。
          ③一排石头砌成的营房在山坡背风处,包括中士在内,驻守着八九个兵。中士顺石阶路一级级往下走,岗楼便被扔在了脊背上。岗楼上的五星红旗,刚换上的旗面又被风咬碎了。接岗的士兵持枪而立,如雕塑,生根般稳。
          ④中士走近石头房,跺跺脚,抬手推了一下门,结了冰的木门闪开一条缝。
          ⑤巡逻归来的兵们正围在火炉边取暖,侧身而入的中士摘下了皮手套,一只手便去抓怀中的枪,猛然醒悟了似的急缩手,但为时已晚,冰冷钢蓝的枪身已生生啃去手掌内的一层皮肉。这一切,被走出厨房的军士长看个真切,“嗤”地笑出了声,“又不是新兵!”中士抬起手掌,用嘴吮吮,翻眼瞅着,“我想提前退伍,就今年。”
          ⑥军士长望着中士又望望大家,他们的脸都一模一样,长期的高原生活,被强烈的紫外线亲吻得黑红干燥,飞翘的死皮一揭,便蹦出一条红白的鲜嫩肉色,极像画家即兴的一个飞笔。军士长说:“别忘了,咱是军人。”
          ⑦去年开山时,一名画报记者从北京来,人上了哨卡,可就是瘫在床上,脸如黄纸。中士用土法给记者治高原反应,在他太阳穴、人中穴等处,耐心地一下一下按压,一口一口喂罐头汁。中士说:“初来乍到,都这样。”记者感动:“我来半天,就成这副熊样。”中士说:“习惯了。”“你们太不简单了,我要把你们全都拍下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在喀喇昆仑山这天寒地彻的冰峰哨卡上,战斗着一群多么可亲可敬可爱的了不起的战士!”
          ⑧记者咬着苍白的嘴唇,手握相机,挣扎着硬是滚下床。站不住,就跪在地上,边流泪边给中士他们一张接一张地拍照,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中士和战友们憨厚地笑着,“咱是军人哩!”
          ⑨中士用嘴吮吮手掌虎口,避开军士长的眼,抬头望向屋顶。
          ⑩屋顶上,团团重重叠叠的图案,浑圆,发黄——这归功于长期的烟熏。抽象的图案曲里拐弯,中士很自然想起家乡那一眼望不透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
    他突然嗓子发痒,想唱,于是就唱:“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
    ⑫他唱得心酸,嘶哑的声音破了,如一缕破布条,在屋子里绕过来绕过去。
    ⑬军士长进了厨房,接连端出几种罐头菜肴,对大家说:“同志们,今天是刘根同志的生日,我们一起祝刘根同志生日快乐!”
    ⑭“嗯?啊!”中士胸口一热,泪水夺眶而出,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这是几个月前我女朋友来的信,说我的邻居们出外打拼,一个个家里都盖起了小洋楼,我要再不早点退伍回去,什么都耽误了。”
    ⑮军士长沉默半晌,猛然抓起桌上的暖水壶,依次倒满一排空碗:“喝!”七八只碗无声高举,“咣”地一声,几线水珠溅起来,落在火炭上,腾起一股裹了灰末的水蒸气……
    ⑯火炉里焦炭没劲了,屋内已冷。军士长撮起几块焦炭投进去,一缕蓝烟飘起来,又用火钳在火炉里搅了搅,“叭叭”炸起几串火星,溅在了大家的身上、帽子上。
    ⑰突然,军士长大声唱起来:“什么也不说,胸中有团火,一颗滚烫的心哪,暖得这钢枪热……”
    中士和几个兵精神为之一振,雄壮的歌声在清冷的雪山哨卡上飘荡回响,经久不散:“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颗博大的心哪,愿天下都快乐……”
    (1)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士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请阅读全文后填空。
    决定退伍⇒①
     
    ⇒②
     

    (2)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他突然嗓子发痒,想唱,于是就唱:“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
    ②中士和几个兵精神为之一振,雄壮的歌声在清冷的雪山哨卡上飘荡回响,经久不散:“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颗博大的心哪,愿天下都快乐……”
    (3)作者在第⑦⑧段为何要写记者的经历?
    (4)有人认为文章标题取为“退伍”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组卷:12引用:2难度:0.3

五、作文(共50分)

  • 7.阅读下面漫画和文字,按要求写作。
          宣传画图文并茂、意蕴丰富,不仅给人精神上的鼓舞,还引人深思,那么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
    ——习近平
    ㅤㅤ要求:①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议论文观点要明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别说我们还太小,其实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和劝告,其实我也懂;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课文中的形象、作者的意图……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会一瞬之间漾遍全身。是的,时间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我懂得了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组卷:49引用:20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