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 1.下列标号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zào)物主的微妙的工夫!②阴阳(qiǎn)移,春秋代续,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③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yīn)的夏,由凋凌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④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yìn)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

    组卷:6引用:1难度:0.5
  • 2.下列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组卷:1引用:3难度:0.6
  • 3.下列画线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①”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②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③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④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4.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5.对下面文段中标号的四句话是否有语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②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又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③中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其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④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组卷:5引用:1难度:0.5

五、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 15.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衡
          ①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
          ②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的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特别不能再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方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这时内地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法律为他赎罪。林则徐却断然拒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
          ③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他带头规范,捐出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植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用寂寞和孤闷郁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④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厢颠簸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戍边的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又哪来的这种精神?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勘地,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他的一切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这是何等的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能为国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场“非分”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⑤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非分”的事,就是大胆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己有。数十年间竟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立判将土王所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以自私。”各族人民奔走相告,生计无忧,民族和睦,边防巩固。他这是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
          ⑥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
    (选自《把栏杆拍遍》,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抓住传主的业绩和品格,选择丰富典型的史料,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风貌。
    B.林则徐在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曾在当地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将土王所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农民。
    C.第④段详细描写环境的恶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目的之一是反衬出林则徐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和创建的丰功伟绩。
    D.第③段写“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植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目的是突出林则徐的这一巨大功绩。
    E.文章在客观公正评价的同时,融入了作者浓郁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更好地感染读者。
    (2)阅读全文,文章主要是从哪两个角度来选材组材的?(不超过10个字)
    (3)第②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充军伊犁期间,林则徐“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惊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
    (5)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后,曾在总督府衙题写了这样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告诫人们:只有拥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襟,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有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才能达到“壁立千仞”的境界。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4引用:1难度:0.5

六、写作(60分)

  •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几个朋友一起聊天。A说:手机真是个好东西——朋友离得很远的时候,低头按几下,他就近了。B说:那不见得,即便朋友就在身边,如果只低头按手机,他也就远了。C说:我本不擅长交往,自从有了手机,我的朋友圈里就有了不少新朋友。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组卷:2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