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 光现象》2017年单元测试卷(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新星中学)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
1.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原理来解释的( )
组卷:47引用:11难度:0.7 -
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与水面夹角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组卷:36引用:4难度:0.9 -
3.在皮鞋擦过鞋油,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组卷:1373引用:57难度:0.9 -
4.下列物体哪一个属于光源( )
组卷:62引用:4难度:0.9 -
5.如图,小明仔细观察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组卷:330引用:18难度:0.9 -
6.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组卷:452引用:17难度:0.7 -
7.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组卷:58引用:1难度:0.7 -
8.用放大倍数为3倍的放大镜来观察一个10°的角,看到的角度为( )
组卷:117引用:8难度:0.7
四、探究与实验题(每空2分,共28分)
-
25.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移去蜡烛B,在原处放一个光屏,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的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组卷:20引用:1难度:0.5 -
26.小明在光具座上,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小明将所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当在地面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该光斑到镜面中心的距离为10cm.此操作是测量凸透镜的。
(2)实验时,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处,蜡烛放在刻度20cm处,如下图。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光具座刻度45cm处,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从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三个方面填写).“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三件光学仪器中,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这一规律制成的。组卷:35引用:1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