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1/17 23:0: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发展理念的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8 -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37引用:3难度:0.9 -
3.2022年1月14日,位于南太平洋的汤加岛屿发生火山大喷发,火山喷发产生的有害气体有( )
组卷:17引用:1难度:0.9 -
4.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小球搭建了四种模型,其中可表示化合物的是( )
组卷:97引用:2难度:0.8 -
5.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其化学式为KAl(SO4)x•12H2O,则KAl(SO4)x中的x是( )
组卷:42引用:2难度:0.6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符号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问或每空1分,共15分。)【基本实验】
-
16.氧气是空气的一种重要成分,是生物体呼吸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工业生产必备的原料。为学习氧气的制取和收集方法,认识氧气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根据下列提示,补全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1)制取气体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固体药品。
③固定装置后点燃酒精灯,试管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验证气体的性质
验证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性质,可进行的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问题与交流】
(3)制取氧气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写1点)
(4)简述氧气的化学性质。组卷:8引用:1难度:0.6
【科学探究】
-
17.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践行碳中和理念,某实验中学开展了“我为低碳做贡献”的社会实践活动。
任务一: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从碳循环视角看,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过程有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方式是
任务二:探究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
【作出猜想】有同学认为可用水吸收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请解释原因:
【进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该同学认为自然界中的海水可以吸收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请你评估该观点的问题或风险,并阐述理由:
任务三:寻找捕集、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径
【搜集资料】①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方法是用甲醇作溶剂吸收;另一种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用氨水(NH3•H2O)作吸收剂时,控制温度在30℃左右,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②将二氧化碳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交流讨论】(1)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附剂吸收CO2,则它们可能具备的结构特点是
(2)将二氧化碳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符号表达式为
任务四:制定低碳行动方案
“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请写出日常生活中符合该理念的做法:组卷:92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