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九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9 16:0:8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作为坐拥“青少年”和“粉丝”两种身份的社会个体,青少年粉丝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却又被打上了叛逆浮躁的标识;他们既是媒介化社会中积极主动的弄潮儿,却又经常在媒介技术的迅速扩张下演变为被动无意识的“群氓”。
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偶像崇拜几乎是其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特殊时期内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缺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伴随着粉丝的扩张,我们也看到,诸如情感冲动、心理偏执、消费狂热等负面行为也充斥于青少年粉丝行为中。对青少年粉丝而言,他们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所呈现的现实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由此,很容易“跑偏”。
要想对青少年粉丝进行引导,就必须借助于媒介素养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媒介化社会来临后,媒介素养被誉为是和“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相比肩的另一种重要的公民素质”。对青少年粉丝的引导,既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粉丝对媒介中偶像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媒介传播中来,参与多元化的媒介实践。
首先,学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该把媒介素养纳入基础的正规教育体系,根据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学生的不同情况,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此提高学生对媒介世界中偶像的批判认知能力。譬如,可以在分析信息这一授课环节加强对偶像文本的分析,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看偶像的作品、访谈、广告等,在共同的讨论中帮助学生从媒介分析的角度理解偶像,对偶像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全方位地认识偶像。
其次,家庭也应参与媒介素养教育。家长在面对拥有粉丝身份的孩子时,应在跳出“保护主义”倾向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全面认识孩子所崇拜的对象。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媒介中所呈现的正面的、积极的形象,为其讲解这些偶像人物是如何通过艰苦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以此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同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社会上已发生的不良追星“惨剧”,让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过度追星行为的负面影响;此外,父母应适当参与孩子的媒介使用行为,制定合理的媒介使用时间表,同时鼓励孩子进行多样化的媒介参与,逐步培养并发展孩子的多元兴趣,防止偶像崇拜成为孩子生活的“主旋律”。
最后,媒体也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粉丝的重要力量。对媒体而言,媒体在塑造偶像时应更加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树立一些勤奋、乐观、坚强、向上的榜样,消解偶像的神秘色彩;应通过宣传明星所从事的公益活动来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媒体也不应忽视对科学家、学者、作家等杰出人物的报道,使这些人也能够成为青少年效仿的对象。
(摘编自蔡骐《媒介素养教育与青少年“粉丝”的引导》)
材料二:
对于年轻人来说,“粉”什么、怎么“粉”就非常关键。需要看到,不少人对粉丝群体还有着相对负面的印象,将其等同于“缺乏理性”。在现下,也有少数粉丝因对明星的狂热爱好而做出不良行为,如漠视隐私、扰乱秩序等。这提示我们,对社会来说,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星”;对粉丝群体来说,形成健康的粉丝文化,有赖于每个人用理性的行为、礼貌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要求自己。
给粉丝文化以正面引导,需要在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基础上,放大其积极的一面。有人指出,相较以往,今天的粉丝群体是一种“参与式”“陪伴式”的追星。对这一热情加以正面引导,有利于鼓舞年轻人通过对标偶像,增添“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动力。有调查显示,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粉丝群体,受教育水平更高、自律性更强。一个粉丝有可能是一名勤奋的公司职员,也可能是一位专业的摄影师、一位充满想象力的绘画设计师。近年来,在各类粉丝群体中,粉丝们都表现出文明有序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秩序感。在社会层面,从关爱听力障碍的儿童到改善贫困山区儿童的学习环境,从为城市的清洁工们送上免费午餐到捐赠爱心图书,粉丝们带来的正能量逐渐呈现和放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让‘爱豆’(粉丝对偶像的称呼)和我们一起变得更美好”。粉丝们的心声,也要求明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真正成为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偶像”。比如,有的明星鼓励粉丝多读书、读好书,使阅读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习惯,也让名人名著被更多年轻人喜爱;有的明星带动粉丝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被年轻群体熟知和传播;还有的粉丝在明星的带动下,参与到环保、公益等公共事业中去,让人们感受到充满温暖和阳光的粉丝群体力量等等。期待更多粉丝借由共同喜爱的偶像聚集在一起,营造更多彩的娱乐景观、形成更丰富的文化生态。
(摘编自周珊珊《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粉丝群体如何贡献正向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粉丝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因此在媒介化社会中容易产生情感冲动、心理偏执、消费狂热等负面行为。
B.青少年粉丝偶像崇拜本没有错,但如果对媒介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就容易因对明星狂热爱好而做出不良行为。
C.对于青少年粉丝而言,随着时代发展,追星方式也在变化,有“参与式”“陪伴式”,人们可以此为契机正面引导。
D.青少年粉丝群体能有文明自制力,讲究良好的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如此种种,值得点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某种程度上,偶像崇拜有一定的合理性,也许弥补了特殊时期内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缺失,我们不能对粉丝群体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B.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以此提高学生对媒介中偶像的批判认知能力。
C.对粉丝加以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对标偶像,提高自己,他们就会变得勤奋、专业、充满想象力,逐渐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之才。
D.有些明星对自己严格要求,他们正确的行为、善良的举措感染了粉丝,使粉丝培养了好的习惯,营造出好的氛围,形成了良性粉丝文化。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对青少年粉丝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是
A.钟南山院士敢医敢言,勇于担当,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挽救了无数生命,做出巨大贡献,荣获“共和国勋章”。
B.中国女排运动员朱婷胸怀梦想,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率队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并蝉联世界杯MVP,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C.3月12日这一天,周润发、黄晓明等影视明星带领粉丝们一起植树造林、美化环境,阳光帅气的样子在劳动时更加有魅力。
D.某自媒体平台为了吸引粉丝和流量,同时追求经济利益,邀请网红明星代言产品,广大粉丝崇拜“爱豆”,不惜重金打赏购买。
(4)如果你是一名粉丝,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希望你的偶像在哪些方面展现出偶像的正面形象,这些正面形象对粉丝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5)在对待“粉丝”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8引用:5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袁门立雨(一) 毛泽东不满作文只得了40分,在课堂上顶撞袁吉六,并愤怒地冲出了教室。
当晚,杨昌济把毛泽东约到了君子亭。
杨昌济背着双手,仰望着星空,突然背起了文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润之,这篇文章你读过吗?”
毛泽东忐忑不安地坐着,小声回答:“读过,是韩愈的《马说》。”
“对,《马说》。这个世上,真人才易得,识才者难求啊。为什么呢?”杨昌济在毛泽东身边坐下,“因为人都有个毛病,自以为是。凡事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比方……”
毛泽东微微侧开了头,显然已经在等着挨批,杨昌济忙话锋一转:“比方袁仲谦老先生,这方面的毛病就不小。”
毛泽东愣住了。
“怎么,你不同意我的看法?”
“不是,老师怎么突然批评起袁先生来了?”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说。
“他做得不对我当然要批评他。你看啊,像你这样的学生,作文写得那么好,他居然看不上,这像话吗?不就是文章锋芒过甚,不太含蓄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值得这么抓住不放?就算是有毛病吧,你改不改,关他什么事嘛?他要这么一而再再而三跟你过不去,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做!你说对不对?”
毛泽东尴尬得不知道怎么回答。
“还动不动搬出什么韩柳欧苏,要人学什么古之大家。韩柳欧苏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上千年来人人都觉写得好吗?难道你毛润之非得跟千年来的读书人看法一样?说不定你比这千年来所有的读书人都要高明得多呢?他怎么就想不到这一层?这不是自以为是是什么?”
毛泽东越发不安了。
“最可气的是,他居然看不上梁启超的文章。梁启超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就算比不得韩柳欧苏有名气,就算许多人觉得太直白,只适合打笔仗,上不得大台面,那又怎么样?你做学生的偏要喜欢,偏要当他十全十美,他老师管得着吗?还要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同学教训你,跟你争个面红耳赤,哪有一点虚心的样子,哪有一点容人的气度吗?”
“老师,我……”毛泽东垂下了头,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杨昌济不再说了,只是盯着他,直盯得他深深埋下了头。许久,杨昌济站起身,向亭外走去。走出几步,又站住了,回头说:“润之,道理我就不多说了,你自己慢慢体会。不过我想告诉你,你入学的作文的确是我敲定为第一名的。可那次阅卷其实是袁先生负责的,当时他把你定为第二名。仲老是长沙国学界公认的权威,把你定为第二名,足见他多么赏识你的才华。之所以定为第二名,也是因为你的文章还有明显缺陷。他一次次指出这些缺陷,一次次降低你的作文分,乃至降到40分,为什么?他看中的第二名写出的文章在他眼中真的只值40分吗?一个老师,当他碰上自己非常欣赏的学生总不改正缺点的时候,他会是什么心情?我告诉你,五个字——恨铁不成钢!”
他说完,转身就走,只把夜空中闪闪的星光留给了发愣的毛泽东。
(二) 毛泽东连夜去道歉,袁吉六只说睡了不肯见他,毛泽东站在院子里。
上半夜满天的星斗早已不知踪影。寒风骤起,在树枝间呜咽,卷起满地秋叶,掠过毛泽东一动不动的双脚。风是雨的脚,风吹雨就落。雨点落在静静伫立的毛泽东的脸上。寒风和着秋雨,刹那间笼罩了整个院落。不平的地面上,很快形成了许多小水潭。全身透湿的毛泽东平静而倔强,他垂手而立,一动不动,仿佛雨中一尊雕像。他那被雨水浸透了的头发一绺绺沾在他的前额上,雨,正顺着发梢不断滴落。他的衣裳已经湿透,一双布鞋全被雨水浸湿……
晨曦初露,雨终于停了。渐渐的,东方的天际,一片火红。晨光中,雨水冲刷过的大自然,是那么干净、耀眼。
袁吉六伸展着胳膊一走出卧室门,就听到一声“老师”。
袁吉六扣着扣子,扫了一眼仍站在原地的毛泽东,一言不发。
毛泽东往前走了几步,抬头正视着袁吉六逼人的目光,一字一顿地说:“老师,我错了,请您原谅我。”然后,深深地向袁吉六鞠了一躬。
在毛泽东身后,残留的雨水悄然灌进了两个深深的脚印里,袁吉六心里一动,威严的目光从那两个脚印移到了毛泽东身上,看到眼前的学生静静地伫立着,浑身上下都湿淋淋的,脸上却平静谦和,全无半分疲色。
良久,袁吉六口气硬冷地说了声“跟我来”。
师生俩进了袁家古色古香、四壁皆书的书房。袁吉六踮起脚,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端取下了厚厚的一整套线装古书——足足二十多本的《韩昌黎全集》。
“古文之兴,盛于唐宋,唐宋八大家,又以昌黎先生开千古文风之滥觞,读通了韩文,就读通了古文,也就懂得了什么是真文章。你的文章,缺的就是古之大家的凝练、平稳、含蓄、从容,如满弦之弓,只张不弛,令人全无回味。这是作文的大忌!这套《韩昌黎全集》是先父留给我的,里面有我几十年读此书留下的笔记心得。今天我借给你,希望你认真读,用心读,读懂什么是真正的千古文章!”
“是,老师。”
“遇到问题,只管来找我。我袁吉六家的门,你随时可以进,这间书房里所有的书,你也随时可以看,但有一条,毛病不改正,文章不进步,小心我对你不客气!”
在袁吉六炯炯目光的注视下,毛泽东用力点头:“放心吧,老师!”
(节选自黄晖《恰同学少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昌济能够说服毛泽东,一是了解毛泽东的脾气性格,二是谈话艺术高超,但更主要的是自身的学术水平高。“亲其师,信其道”,毛泽东自然信服他说的话。
B.毛泽东勤学好问,有才华,有见识,虽然也有性子急、脾气倔等毛病,但毕竟是个难得的人才;袁仲谦虽然给毛泽东的作文只打了40分,但他依然不失为一个好伯乐。
C.袁仲谦虽然很有学问,是长沙国学界公认的权威,但有点泥古不化,只喜欢韩柳欧苏这些古文大家的文章,不喜欢梁启超这样直白的文章。
D.毛泽东当堂顶撞老师确实不对,但袁吉六不肯接受毛泽东的道歉,罚他大冷天站在院子里淋了一夜的雨,这就缺少一点国学大师该有的胸襟和气度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袁门立雨》,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化用了“程门立雪”的典故,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小说用简洁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有个性、有想法、有脾气、有毅力又知错能改的青年毛泽东刻画得栩栩如生。
C.第二部分的环境描写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绘声绘色。早上雨过天晴、晨曦初露象征了师生误会的消除与和解。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写毛泽东与两位老师间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3)毛泽东曾说:“谢谢袁大胡(袁吉六),必要时我现在还可以作一篇清通的古文。”袁吉六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说小说第一部分结尾处毛泽东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写到“杨昌济站起身,向亭外走去”即可收笔,后面写他再回头对毛泽东进行一番说教是画蛇添足,实为赘笔。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组卷:2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管在自然界中,①
②
真菌还是童叟无欺的“买卖人”。真菌和植物的根系形成了菌根共生体系,植物能将自身光合产物的20%提供给菌根真菌,而菌根真菌能介导80%的植物磷及20%的植物氮供植物吸收。
真菌也是作威作福的“小霸王”。理论上,( )但真菌中也有大量动物病原菌和植物病原菌,人如果误食毒蘑菇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
总之,真菌具有多种多样的作用,我们应加强对真菌的了解,③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人类体温维持在36℃左右,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
B.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因为人类体温维持在36℃左右,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
C.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因为人类体温维持在36℃左右。
D.人类体温维持在36℃左右,大多数真菌在这个温度下无法生长,因此真菌对普通人的影响有限。
(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17引用:1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段时间以来,“乘风破浪”成为热词。乘风破浪,体现为一种豪迈的志向,彰显着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或许,这个词非常适合形容时下人们的心境和姿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乘风破浪,他们以奉献精神和求实态度击退了疫魔;北斗的研制者乘风破浪,他们以自主创新的力量为中国人争了气;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乘风破浪,他们立足平凡岗位拼搏进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无数个“我”集合成“我们”,乘风破浪、砥砺奋进,为同心筑梦写下一个个生动注脚。
校团委举行“青春逐梦,奋勇向前”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4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