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语文第一次适应性试卷

发布:2024/5/11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近年的当代小说中,文学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开始越来越引人关注。习近平同志在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非常明确地谈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其中当然也隐含着对于当代文学的批评。习近平同志说:文学家、艺术家要结合中科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我们并不是要求作家像历史学家那样去追求历史事件、历史情节的绝对真实,而是要求必须尊重历史本质的真实。也就是说,即便叙事者在历史事件与情节的描绘上达到了相当程度的真实,但这一基础如若并非建立在历史本质的契合之上,我们也不能说这是真实的历史叙述。反之,即使对于某些历史的描写,其事件与情节完全出于虚构,但却在更高层面呈现了特定时代的本质规律,也依然可以看作是真实的历史。
    (摘编自徐刚《当代文学的历史叙事问题》)
    材料二:
          在历史学研究中,鲁迅、茅盾、老舍、闻一多等人的作品经常被当作佐证史料而引用。现代文学能够被用作历史研究之辅助的根本原因正在于它固有的“以文见史”传统的存在。所谓“以文见史”,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互动关系的概括,它既是作家面对历史的观念传统,又是作品处理又本与现实关系的写作传统。中国现代文学在反思历史、关注现实方面成就卓著,各个时期的文学潮流中都存在一个清晰的历史维度。
          “以文见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写作传统。文学参与历史建构的传统在五四文学之前的进步人士那里就已经开启。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深度融会,积淀成一种前后相继的写作现象,并演化为具有本质意义的写作传统。现代作家在“人”的建构过程中,首选的是历史批判的路径,而不是将世俗生活合法化的路径,梁启超、鲁迅等人都就是如此。
          历史是中国现代作家倾心审视与观照的一片邈远、深沉的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写过孔子的事迹,如曹聚仁的《孔老夫子》、冯至的《仲尼之将丧》、陈子展的《楚狂与孔子》等。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不断出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包括人文始祖女娲(鲁迅《补天》),历史豪杰伍子胥(冯至《伍子胥》),精神气节的代表人物文天祥(郑振铎《桂公塘》),及众多能臣谋士,如信陵君(廖沫沙《信陵君之归》)、苏秦(魏金枝•《苏秦之死》)等。此外,歌颂高尚文人的作品中亦不乏佳作,如何其芳的《王子猷》、唐弢的《晓风杨柳》等。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历史书写,是沟通过去与当下的精神通道,有助于促进读者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革命与现代文学的密切关系,使文学天然地关注历史进程。现代文学的纪实功能十分强大,民族国家重大事件与其文学呈现之间的时间差非常小,这是现代文学“以文见史”传统的醒目标志。各时期的主流文学全面折射出历史的风云变幻,文学由此逐渐确立了新历史观,并参与了历史的意义重构。
          “以文见史”传统与中国现代伦理变迁息息相关。新伦理的建构依托历史资源的例子大量存在。伦理辩驳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历史小说中大量出现,抗战文学把民族安全至上提升为最高伦理原则。中国作家善于到历史中寻求伦理变革的依托。在这里,伦理变革与“以文见史”传统相遇并形成相互映照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文见史”传统与现代文学的形式变革密不可分。历史小说、新歌剧、随感录、报告文学、传记文档、叙实诗中都有历史的踪影。现代作家突破了传统平话和历史演义的局限,从而为历史表达创造了新形式。例如,鲁迅的故事新编、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朱东润的历史人物传记、谭正璧的历史小说等,都在文学形式上创造了新范式,而新范式的诞生与历史语境有着必然的关联。
          对“以文见史”传统的认知有助于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文学与历史都以关注人性为前提,这就使某些文学作品在生成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具备认知价值。从文学的历史叙事中培育出的审美意识是社会化审美意识,对这种意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审美价值的动态性和社会性,从而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以文见史”传统的一个重要侧面。
          “以文见史”传统为文学接受者与批评者带来了指向未来的愿景。文学中的历史书写总是带着对公平、正义乃至乌托邦的向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精神并不是“向后看”的精神,而是从“过去”透过“现在”而直达“未来”的精神。这一传统不仅折射出历史规律,而且用指向未来的愿景为社会进步带来隐形的助力。
    (摘编自王寰鹏《中国现代文学“以文见史”的写作传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中,作家常常会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选择史料,因此具备“史识、史才、史德”就显得尤为重要。
    B.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互动关系的一种概括,“以文见史”的观念传统和写作传统始终贯穿中国现代文学史。
    C.梁启超、鲁迅等人采用历史批判的路径来建构“人”,客观上体现了“以文见史”这一写作传统。
    D.中国现代伦理的变迁和文学形式的变革与“以文见史”传统关系密切,这促成了历史表达作品的出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小说作家承继“以文见史”传统,尊重历史、按艺术规律皇现历史,才能在创作中避免历史虚无化。
    B.即使作品的某些历史情节是完全虚构的,如果它在更高层面上呈现了特定时代的本质规律,也可以看作是真实的。
    C.某些文学作品在生成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具备认知价值,因此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明确中国社会审美价值的变化。
    D.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这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同样适用于其它题材的文学创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以文见史”观点的一项是
     

    A.《大河——我的保姆》是诗人献给一位普通农妇的颂歌,对她一生遭遇的描写,揭示了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B.《荷塘月色》写了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且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的复杂心理。
    C.《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抗战时期根据地一对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新面貌。
    D.《茶馆》以老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展示的各色人物个人生活的变化,再现了清末到民国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
    (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但论述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
    (5)孙犁评价《阿Q正传》时说道:“写了绍兴一地,就体现了全国的农村,写了辛亥一时,作品就能传流永久,写了一个秃头阿Q,就使人人得到一面镜子。”请结合材料二,谈谈《阿Q正传》是如何体现“以文见史”传统的。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杏园(节选)
    董夏青青
          晚上熄灯前,供应保障分队的人回来了。狗妈被俩人扶着,搀进了医务室。狗妈嘴唇受伤豁了个小口,右臂的手肘摔破了。
          据带队的三排长说,狗妈嘴唇的伤是快到连队门口时,直挺挺朝前扑倒在地时摔的。
          三排长说,出发热食前送的路上,他们走了近九公里的路程后,缺水、干燥让人的喉咙像被钢丝球刷过一样刺疼。三排长原本让另外两个战士去替狗妈他们,但那两个战士刚抬着高压锅走了没几分钟就迈不开脚了。狗妈立刻上去换下一名战士,就在接过高压锅把手的一刻,狗妈身体向左一倾,脚一滑踩进了沟里,被高压锅的重力瞬间压倒在地。可还没等身边人上前扶起,狗妈就像根被压倒的弹簧一弹竖了起来,迅速爬起时又抬起了锅,并对另一侧的人说,抓紧啊,前面的兄弟还等着。三排长过去伸手要抢狗妈手里的高压锅,狗妈非但没有领情,还脱掉棉手套甩在地上,冲着三排长吼叫,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等他们将给养送上5410高地,不少人都看见了狗妈的手。他的手冻得发紫,手掌上的皮都粘在了高压锅上。
          返回途中,三排长一行人遇上了驾驶平地机在执行道路平整任务的工兵团的弟兄。因为要平整的道路已经跑不动车,必须到别处取土进行平整,他们刚才四处查看,发现离道路最近的一处山坡就可以取土,但山坡上有一道手腕粗的光缆经过,得有俩人举着才行。
          三排长问了一句,谁跟我去?没人应声,但狗妈已经向前站了一步。三排长还没爬上取土的山坡,狗妈自己就已经上前双手举起光缆,示意可以取土作业了。
          狗妈和排长在漫天大雪中坚持了半个多钟头才放下光缆。在往连队走的路上,有人要去扶狗妈,都被他甩开了。于是眼瞅还差几步到连队,狗妈就地趴倒。
          夜里,军医给狗妈输上了营养液。我去医务室看他时,军医下班排送药,屋里只有狗妈和炊事班班长。
          狗妈蜷在椅子上,佝偻着背,抬起硕大的双眼望着我。
          “狗妈,最近遇上啥事情了?”我拉过凳子坐下,“你讲话不方便可以写下来,觉得安排给你的工作太多,任务太重太辛苦,也可以告诉我。”
          狗妈看看我猛地摇摇头,又留心看了眼他班长。
          “他知道啥叫‘辛苦’?”炊事班班长俯下身子扭头看着狗妈说,“比我还扛造,多稀奇。”
          狗妈抿着嘴缝起眼睛,低头时像笑了笑。
          “是最近他家里的事搞得他脑袋发胀心也慌。”炊事班班长指了指狗妈。
          狗妈受了伤合不上的嘴唇有些抖动。不置可否。
          “家里怎么了?”
          “他爹,就是他继父,帮邻居家架太阳能的时候从屋顶摔下去了,只躺了几天就走了。”炊事班班长说道,“他妈想告诉他这个事,打了几十个电话也接不通。上星期排队轮到他,打上了卫星电话,联系上他妈想问问家里情况。这孩子就问,说咋了妈,你咋哭了?他妈就说,你应该问你爹咋了,他说,我爹咋了?他妈就说,两个多月快三个月了,你一点感觉都没有的吗……”
          狗妈被炊事班班长的话激起了回忆和痛楚,伸出没输液的那只手比比画画,“我后爸……从我九岁……就养起我和我妈,真正的好人……”
          随后,狗妈将手搭回座椅扶手,耷着脑袋看自己被雪水浸湿的作战靴。狗妈已经是今年连队里第二个父亲故去时未在其身边的孩子了。
          “别太难受。”炊事班班长不带犹豫地说道,“不是和你说过吗?我亲爹就在我旁边五米不到的一条河道里淹死的,我一丁点感觉都没有。”
          这时我诧异地抬头,但对面的炊事班班长的表情没有一丝波澜。自从我们于北疆兵团农场的初中学校毕业,再到在连队里见面,仿佛中间这十来年的时间,他都用来消化从前那股子一提到他父亲就烧起来的刺挠劲儿。
          “你是该好好干,把家顶起来,但指导员儿和我坐在这里陪着你,就是因为你最近这样不叫好好干,你这是糟蹋身体。”
          “我想……”狗妈说,“我想孝顺,他说他不缺钱花,就是缺个说话的人,他说现今找个听你说话的人不容易,去喝茶聊天还要买茶位费。我当了兵,他说的话我就听得懂了。”
          狗妈说罢,一时间无人接话。这时,军医回来了。军医一手捉着药箱,一手拽着自己的袖口,袖子上兜着他要给我们看的东西。
          “快看呢哎,今天的雪花有股香气。”军医亢奋地说,“快,你们谁有绿茶?”
          “你喝过他的普洱茶没有?”炊事班班长对我说,“那个味道我一直说觉得熟悉,但怎么也想不起来。刚才在屋里和你们一起说话的时候我总算想起来了,是苦杏仁,咱兵团农场那个杏园里的苦杏仁。”
          “你还记得那个味道吗?”他问道。
          “当然记得。”我不假思索地问答。
          他说的杏园,包括杏子、杏仁的味道,我当然都还记得。我十岁之前的童年就是在杏园里,和酸杏子、甜杏子、红杏子、黄杏子、毛杏子、光杏子做伴长大的。在这记忆里,那时候的炊事班班长还是北疆和静县兵团农场三连的外地农民的子弟。
          我和他重逢于这片被军医称作“地球脑袋顶上突爪的隆起、最孤独的犄角”之地。我、连长和军医一直警惕地观察连队里的每一名战士,唯恐他们会因为吃不了苦而做出自我戕害的举动。但在炊事班班长看来,什么都有吃完的一天,只有苦头吃不完。我们之所以出现在此地,正是血液里带来的世代对苦味的眷念。
          可当我也有了孩子,或成为某个孩子的继父,难道能够向其绘声绘色和头头是道地描述的,就只有这份苦味么?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狗妈手受伤仍然坚持抬压力锅,身体虚弱却拒绝战友搀扶等情节,主要是为了塑造其坚强勇毅的性格。
    B.文中“我”关心狗妈是否任务太重时说的“辛苦”,与炊事班班长嘲讽狗妈时说的“辛苦”,意思是不一样的。
    C.炊事班班长对当年父亲的意外去世一直耿耿于怀,但为了安慰因失去继父而难过的狗妈,班长装作毫不在意。
    D.本文的边防战士们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同时也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人物形象丰富立体、真实感人。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叙写了连队送给养上高地的情节,将狗妈与另外两个战士的行为作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
    B.文章刻画了战士“冻得发紫”的手,“被雪水浸湿”的作战靴等细节,侧面展现出戍边环境的艰苦。
    C.文章以反问结尾,与上文狗妈和炊事班班长的故事内容相呼应,启发读者思考如何看待和面对“苦味”。
    D.“杏园”是小说的重要意象,杏仁的味道引发了“我”对童年的回忆,给冰雪凝严的现实增添了温情。
    (3)文中狗妈、炊事班班长以及“我”对生活中的“苦味”,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小说在叙述结构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5引用:1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止咳药不是“甜水几”,想怎么喝就怎么喝。今天,药师就来给大家介绍服用这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①             。服用这一类药品时,应将药品倒入勺子中,然后直接口服,这样做可以避免因瓶口沾上病菌而使糖浆污染变质,无法继续使用。
          这一类药品直接口服即可②             ,这样会降低药物的黏稠度和浓度,使药效大打折扣。服用药物后不能马上喝水,很多人喝完这一类药品后,觉得有点“齁”,所以立即喝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糖浆、浸膏类的药物主要是靠黏稠药液将咽喉黏膜覆盖,形成保护膜,减少外界刺激进而发挥药效。如果服药后立即喝水会稀释药液,③             ,影响药效的发挥。
          很多人为了让咳嗽的症状尽快好转,便加大服用这一类药物,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一类药物含有很多中药成分,如果过量服用,会引起腹痛、腹泻、头晕、烦躁和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依据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忌长期服用。按照说明书要求,如果连续服用3日症状还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句子中的“一定”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一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滞不前。
    B.今天的会议有要紧事,你一定不能迟到。
    C.天下一定,晏然无事,百姓和乐。
    D.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组卷:3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乔布斯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至少不要被世界改变。
    ——电影《熔炉》台词      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列夫•托尔斯泰      上述材料可以给你什么启示?请以“改变世界”或“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0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