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0/25 1:0: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
1.“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组卷:61引用:8难度:0.9 -
2.建设“强富美高”新宝应离不开化学。下列生产过程一般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3.“
”、“
”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
组卷:48引用:4难度:0.5 -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8 -
5.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5 -
6.小江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组卷:982引用:25难度:0.9 -
7.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组卷:66引用:3难度:0.6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引用:2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
24.如图装置A~F经适当组合可用于实验室O2、CO2等气体的制备、检验和收集。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4)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组卷:13引用:1难度:0.5 -
25.Ⅰ.第一化学实验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A.试管中白磷燃烧;
B.水中白磷未燃烧;
C.试管中红磷未燃烧;
D.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A、B可推知的结论是
②由现象A、C可推知的结论是
③从现象D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2)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Ⅱ.第二化学实验小组另设计了两种方法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方法一:
(3)为了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图3装置内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
②推测压强变化:C点至D点时进行的操作是
方法二:
(4)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得知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
【查阅资料】
a.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b.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c.氢氧化钠(NaOH)溶液的化学性质与澄清石灰水相似,都能与酸性物质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0.5g碳酸钠、0.2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4Na2CO3+12S+X2Na2S4+2Na2S2O3+4CO2,X的化学式为△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
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
理论上h2:h1=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0 11.4 11.6 h2/cm 8.7 9.1 9.2
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反思与评价】
⑤若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至少需要生成四硫化钠(Na2S4)0.174g,则理论上实验时至少取碳酸钠粉末组卷:7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