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九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10/21 4:0: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 1.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还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组卷:53引用:3难度:0.5
  • 2.改革开放,对于无限接近伟大梦想的当代中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唯有迎难而上,向荆棘挺进,一览无限风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因为改革开放(  )

    组卷:35引用:2难度:0.5
  • 3.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某校九年级学生要制作一张以“大国改革”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列素材中适合该主题的是(  )
    ①安徽凤阳的小岗村,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
    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赢了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
    ④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组卷:66引用:5难度:0.5
  • 4.如图漫画表明,党和政府(  )
    ①从根本上消除了城乡发展差距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已经解决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④致力于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组卷:60引用:4难度:0.7
  • 5.近年来,我国各省份纷纷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
    ①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能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充分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③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同步富裕
    ④能彻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组卷:9引用:2难度:0.5
  • 6.自动巡检机器人使矿井开采更安全,北斗卫星为大众出行、智慧物流提供精准定位导航服务,煤炭清洁高效燃烧技术改善空气质量……我国自主创新助推民生发展取得的成效表明创新(  )

    组卷:296引用:25难度:0.9
  • 7.2023年我国科技创新再创佳绩: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国产大飞机C919大型客机成功完成商业载客首飞、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取得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主要得益于我国(  )

    组卷:26引用:25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网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显示:581万人次参与投票,选出了“教育人才”“社会保障”“乡村振兴”“就业优先”等十大热词。由此可以看出今年全国“两会”新看点、新变化。一个个“热点”的背后便是一张张充满希冀的“民生清单”,饱含人民群众满满的信心和期待。
    (1)一个个“热点”的背后便是一张张充满希冀的“民生清单”,请你谈谈全国“两会”聚焦人民所思所盼的原因。
    尊敬的人大代表:您好!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加剧,这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重要国情。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综合国力都具有深远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为此,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特提出以下对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一起呵护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此致敬礼!
    ×××
    ××年×月×日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围绕“应对老龄化”这一社会热点给人大代表写信。

    组卷:29引用:2难度:0.5
  •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之前,2022年5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会议指出,要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和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司法力度,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噪声污染防治,切实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
    (1)结合材料一,请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谈谈如何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
    材料二 广场舞喧嚣、机动车“炸街”、酒吧扰民等,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施行,成为防噪、降噪、治噪的有力武器。
    第六十条 全社会应当增强噪声污染防治意识,自觉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排放,积极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活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噪声污染防治氛围,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第六十一条 文化娱乐、体育、餐饮等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小赵认为,要有效防治生活中的噪声污染,光有法律不够,公德意识也得跟上。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小赵的观点加以评析。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加强自律,减少噪声污染?

    组卷:41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