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7/16 8: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概率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按键,只要赋予其无限的时间,猴子必然能打出一部莎士比亚全集;而若是有无限只猴子,则能立刻打出任何文章,此即“无限猴子定理”。作为一个比喻,“猴子”所代表的是一个可以无限生成随机文本的工具,“打字机”则代表了意义无限的语言本身,“打字行为”的实质则是利用两个无限的交集来生成一个有限的子集。
          产生了巨大影响的ChatGPT之所以被命名为“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实际上就是通过低“猴子”的随机性(提高正确语言答案出现的概率),提升“打字机”数量级(增加可学习的语言内宋),进而提高生成“莎翁全集”的概率。
          通俗地说,ChatGPT的基本原理,即通过训练程序来有目的地学习人类语言知识和模式,从而生成高质量的文本。这里的“学习”其实是一套利用奖励机制调整程序的策这——基于人类标准,程序所生成的语言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那么通过正确的累加和错误的摈除,程序就能够持续地生成正确的文本。ChatGPT能大量制造符合人类标准的文本,如果将这种表现定义为“创造力”,ChatGPT显然是成功的。当笔者向ChatGPT提问:“你能够为文学研究提供什么帮助?”其回答内就包括“提供文学批评”“提供有关文学作品的批评性评论”“帮助研究者了解文学作品的优点和缺点”等。当笔者进一步提问:“你进行文学批评的原理是什么?”“你生成的文本是创造出来的吗?”ChatGPT的回答是“根据问题的内容和上下文,搜索我学习的语料库,并选择最相关的信息作为回答。而且,我会根据问题的上下文和语境,使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生成一段文本作为回答。因此,我生成的文本是根据我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直接从语料库中复制的”。笔者曾试图让ChatGPT评价《阿Q正传》,其生成的文本基本可以达到中学语文论述题答案的水平。不难推论,随着算力、训练方法和语料库体量的进一步提升,其文本“写作”的水平还可以继续提升。
          然而,之所以能够表现如此良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容和评价标准的模糊性,也就是说,生成对象的指涉越是模糊,ChatGPT的输出结果就越令人满意;相应地,对生成对象的精确度要求越高,其表现就变得非常不尽如人意了。归根结底,ChatGPT仍然只是一个语言模型,它能够在语言层面上掌握“模糊”这一手段,令人比较满意地回答标准不甚清晰的问题,但这一切也都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还不能触及推理、判断乃至情绪。正如人类社会需要大量的寒暄、问候、铺垫,人们对程式化、礼仪性文本的需求总是普遍和刚性的,这就为ChatGPT的实际应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也导致“人工智能夺走人类岗位”的说法甚晁尘上。但问题的实质在于,对于那些程式化、礼仪性文本,恐怕并没有人在意其内容并深究其含义,ChatGPT也正是在这种模糊的语言维度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使人机之间能产生比较顺畅的交流。但对于内容的创造力、感染力、深度等,尚不能期待更多。
          由此可以看出,ChatGPT所生成的内容与基于自然语言所产生的内容之间恐怕还存在着巨大的质量差异,基于概率的“猜测”机制,决定了其生成的文本相对于原始语料,在语言之外的所有层面上仍然是匮乏的。哪怕ChatGPT真的拥有了“无限的猴子”和“无限的时间”,其生成的“莎翁全集”也依然只有语言这一个维度的意义,它所能产生的替代作用仍然是比较有限的。
    (摘编自光明网《从ChatGPT的文学评论看机器文本的生成机制》,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的基本构成元素和工作原理可用“无限猴子定理”来比喻。
    B.ChatGPT在创作符合人类标准的高质量文学作品方面显然是成功的。
    C.ChatGPT能够令人满意地回答一些问题与语言的模糊性有很大关系。
    D.ChatGPT在语言表达的其他维度所能产生的替代作用仍然比较有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概率论故事,目的在于使读者快速理解ChatGPT的文本生成机制。
    B.文章第二段举出ChatGPT评价《阿Q正传》的实例,证明其写作水平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中学生。
    C.文章对于ChatGPT这一语言模型的发展会导致“人工智能夺走人类岗位”表示强烈的担忧不安。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进行论述,逻辑性强,层次清晰,利于读者准确把握主要信息。
    (3)下列陈述不符合原文内容或观点的一项是
     

    A.根据客户的要求,ChatGPT能独立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B.要求ChatGPT进行七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其输出结果就多有错误。
    C.利用ChatGPT的语言识别翻译功能进行多国大型会议的同声传译。
    D.与ChatGPT进行互动聊天,从而获得一些与话题有关的良好建议。

    组卷:10引用:3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乐之邦”,民族音乐根植于中华大地,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密码。近年来,民乐的创作、演出、传播呈现出新的时代气象,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的认知度、接受度持续提高。这既反映了文化自信的增强,也给民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民乐守正创新,要立足优秀传统,发民乐之“正声”。对民乐真正的自信,来自对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敬重。中华文化讲究艺术意蕴,民乐的魅力在于独特的韵味、真挚的情感和艺术的感染力。音乐表达是诠释者与聆听者的“磁场”共鸣,其内心感受与审美认知蕴含在作品的意境中。
          创新,应当是在尊重艺术自身规律基础上的求新求变。在新媒介环境下,舞台声、光、电和服、道、化等手段的融入,很迅速地在感官上将民乐节目包装出耳目一新的效果。对于形式创新,一方面可以尝试、探索,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走入误区,不能把一味追求感官刺激作为民乐创新的审美取向和评判标准。独特的音韵格律,讲究听觉和味道,音色丰富、旋律性强是民乐的优势,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能为了“炫技”而“炫技”。
          体现自身特色,是民乐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几年民乐创作、传播的大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扶持民乐发展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域性强的民间传统乐种、各地不断涌现的民族管弦乐团,要守住自身特色,不要盲目跟风。比如,江浙沪地区的丝竹乐队、苏州评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就很好地发挥了自身特色,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摘编自《守正创新,奏响民乐好声音》)材料二
          随着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传统音乐文化也开始以一种新形式呈现在大众视野并实现几何式增长的传播态势。最初,一些对传统文化影视作品感兴趣的用户将时下流行的传统文化影视作品进行二次创作,逐步打开了传统音乐传播的短视频市场。慢慢地,传统音乐的传播不再是单一地依赖于影视作品,而是走向了自由化创作道路,关于传统音乐的短视频内容也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景象。此外,一些专业艺术机构以及专业艺术人才开始入驻短视频平台,通过创作颇具创意的短视频宣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传播和接收信息,而短视频“短”的特性使受众可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观看。传统音乐作品在碎片化的传播下节约了受众的时间成本,受众在短时间内即可观看完一个视频作品,而这也正契合了当代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不仅满足了受众对娱乐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然而,由于短视频平台的开放性,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不再都是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导致视频作品质量良莠不齐。首先是由于专业能力的欠缺和表现手法的局限,很多作品并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其次是作品的同质化问题,当一个传统音乐作品获得了一些关注后,其他受众便纷纷跟风模仿,创作大量与其类似的视频作品,这就导致视频内容越来越缺乏创新性。另外,一些恶搞、低俗的传统音乐相关作品也频频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严重影响传统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传统音乐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也存在着大量侵犯版权的行为,一些受众在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对传统音乐进行复制或者大规模改动。这类行为的出现不仅会导致传统音乐形象的扭曲,也会影响传统音乐未来的创新发展。
    (摘编自《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短视频传播研究》)材料三
          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其发展的主体应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将高雅的艺术形式融入人民大众的欣赏需求中,否则,将面临严峻的传承危机。
          民族音乐需要新鲜血液,更需要创新动力。今天,在中国音乐“学院派”的创作理念中,很多作品还不成熟,还在探索和试验,还没有更多地考虑到群众的欣赏需求,特别是不顾大众倾听旋律的传统愿望,而执意用西方人的听觉习惯来改造中国民乐传统,它淡化了传统音乐中突出旋律美的优势和特点,这是多年来中国音乐在专业化创作上出现的通病。这类所谓现代派的探索性作品,不被演奏家所喜爱,也不被观众理解和接纳,掌声和鲜花往往只来自音乐圈内三五“知己”,成为典型的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时尚。作品上演之后,圈内人士组织专家学者对这些作品进行学术褒扬,这些原本不好听的作品被说成“多么富有创新精神”“多么具有现代意识”,甚至冠以“继承传统的现代典范”,进而被抬进无比庄严而神圣的高雅殿堂。久而久之,学习作曲的青年人误以为这就是创作标准,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性问题,同时也形成了民乐演出市场大众需求的导向性问题,制约了中国民乐的传承发展。
          民族音乐古老而悠久,是伴随中国人生活了千百年的音乐遗产,而今天的某些民族音乐作品已缺少了传统中优美和典雅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以西方现代手法创制的新奇、怪异的风格,这类作品误伤了观众对民乐的热情,使民族音乐脱离了大众、远离了市场。由于新型音乐无法满足观众对当下民乐的认知需求,民族音乐演出市场自然就失去了大众影响力。
    (摘编自《民族音乐的困境与出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舞台声、光、电和服、道、化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技术手段的融入使民乐节目焕发生机。
    B.民乐传播短视频的创作经历了从依赖于传统文化影视作品逐渐走向了自由创作的过程。
    C.短视频平台中民乐作品的相互模仿造成内容同质化,影响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
    D.对于某些现代派探索作品的无端吹捧影响了人才培养和大众需求,破坏了民乐的传承。
    (2)对以下文化现象的阐述不切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国风乐团自得琴社的视频作品《醉成都》以画卷的形式展开,画中人身着唐装,用传统民族乐器弹奏流行民谣《成都》,中间还加上了现代说唱元素。
    B.在“新民乐国风夜“晚会中,节目组打破传统节目演绎形式,邀请美国歌手唐伯虎演唱,陈力宝吹响唢呐伴奏,演绎唢呐界的经典目《百鸟朝凤》。
    C.《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集结了全国30多个戏曲剧种、70多个戏曲院团,百位戏曲名家新秀积极参与,通过戏曲精品佳作,营造欢乐祥和的新春氛围。
    D.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多年来率团表演“摇滚评弹”“爵士评弹”,并将金宇澄的小说《繁花》改编成了评弹作品《高博文说繁花》在全国巡演。
    (3)《经典咏流传》是一档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的文化音乐节目。第三季以“大美中华”为主题,在经典传唱人演唱之前,经典鉴赏团成员康震老师在舞台特定区域结合AR对诗词背景进行解读。解析完成后,环绕舞台的水幕徐徐落下,诗词在璀璨的光影中倒映其上。经典传唱人“走进”水幕开启传唱之旅,使得唱响“大美中华”的舞台仿若成为一幅动态的诗词卷轴。
    请结合材料,分别从“守正”和“创新”两个角度来谈谈这档节目。

    组卷:5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的回忆
    稃木天
    (一)
          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
          居在上海,每年固然都冒过几次严寒,可是,总觉得像是没有冬天似的。至少,在江南,冬天是令人不感兴趣的。雪地冰天,没出过山海关的人,总不会尝过那种风味罢一片皑白,山上,原野上,树木上,房屋上,都是雪。你想象一下好啦,在灰色的天空之下,皑白的地面,是如何地一望无边呀。一望是洁白的,是平滑的
    雪!雪夜!雪所笼罩着的平原,雪在上边飞飘着的犬野,广漠地,静地,在展开着。在雪中,散布着稀稀的人家,好像人们都是鼾睡在自己的安乐窝里。儿时,我叹美着这种雪世界。现在这种雪的世界,又在我的想象中重现出来了。过去鮞一幕一幕,荡漾地,在我眼前渡了过去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
    (二)      雪!潆潆的雪,下着。院里又椭上了一层棉絮。
          这一年冬天,我们的院子里,好像比在常熟闹得多了。我们是佳在望边的小院里,外边是一个大的院子。现在,马嘶声,人的往来声,车声,唱歌声,打油的锤声,在外边的院子里交响着。颓废的破大院,顿时,呈出了新兴的气象。父亲是忙忙碌碌的,从上地到家里,从家又到站上。一车一车的黄豆,每天,被运进来又被运出去。说父亲在上是做“老客”。一个先生,是麻脸的,教我读书。可是,有时,他也去帮父亲去打大豆的麻包。外院里,是几车在卸载装,人,往来如梭地,工作着。
          雪霏霏地下着。麻脸先生,划着苏州码子,记着豆包的分量雪霏霏地下着。秃尾巴狗在院里跑着,飞快地,在雪里轻轻地留下了爪印。外院的东院是仓子,是马厩,是油房。人往来地运豆子,咕噜咕噜地叫着,啄着豆子吃。各个人都在忙着。
          晚上,工作完了,父亲同麻脸先生总是谈着行情,商量着“作存”好还是“作空”好。我呢,总是跑到油房里去。那里,是又暖烘,又热闹。马拉着油碾子,转着。豆子被压扁,从碾盘上落到下边槽子里,出了一种香的油气。同着碾子的人打了招呼,进了去。顺着窄路,走到里边的房子里,则又是一个世界了。油匠们欢天喜地地,笑谈着。我是欢喜他们的,他们也欢喜我。我上了高高的垫着厚板的炕上,坐着,躺着,看着他们在作工,一只手操起了大油匠刘金城所爱看的《小八义》。
          我看着他们怎么蒸豆批,怎么打包,怎么上柞,怎么打。那是非常地有趣味的。扬着锤子梆梆地打着,当时,令我想到呼延庆打擂。而等待着油倾盆如注地淌下来,随后,打开洋草的包皮,新鲜的豆饼出了柞,我是感到无限满足的。有时,我是抓一块碎豆饼吃的。卸了油垛,油匠们又是讲起张家姑娘长和李家媳妇短来了。听够了,我则看我的《小八义》,很晚的才回到房中睡觉。
          潆潆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
    (三)      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大地上好像披了丧衣。这一座古城,像是包围在雪的沉默中了。
          这是我离开吉林城的那个冬季。因为当时感到那也许是一个永别,所以,那一年的雪,在我以为,是最值得怀恋的。从卧室听着外边往来的车,咯吱咯吱地,压踏在雪上,是如何令人愁恼呀!在黎明,在暗夜,我,不眠地,倾听着风雪交加中的响动,是如何地孤独寂寥呀!我曾在雪后步过那座古城的街上,可是满目凄凉,市面萧条得很。我也曾在晴日踏着雪,访过那些城外的村落,可是,田夫野老都是说一年比一年困苦了。
          在北山上建了白白的水塔,在松花江上架上了钢铁的江桥。可是,北山麓上,仍然是小的草房在杂沓着,江桥边上,依然是山东哥们在卖花生米。农村社会没落了。好些商店,也是一个挨着一个地关上了门。
          夜间,不寝时,听着外边的声籁,我总是翻来覆去地,想着。吉敦、吉海接轨的问题,农村破产的情状,南满铁路陆续地在开会的消息,是不绝地在我脑子里萦回着。有时,关灯独坐,望着街道上的灯光照在白雪上,颜色惨白的,四外,死一般地,寂静着,感到是会有“死”要降到这座古城上边似的。在被雪所包围着的沉默中,无为地,生活着,心中是极度地空虚的。有时,如雪落在城上似地,泪是落在我的心上了。
          雪停了,又是一个广大无边的白色的宇宙。我们,三四个人,在围炉杂谈之后,决定了到江南野外里跑一跑。天低着,四外,是空廓,寂寥。白色、铅色的线与面,构成了整个的水墨画一般的宇宙。
          赶柴车的,走着。拾粪的孩子,走着。农夫们,时时,在过路。但都是漠不相关似的。
          我们,在田间的道上,巡回地,走着。有时,脚步声引出来几声狗吠。但,我们走开,狗吠也随着止住了。
          江桥如长蛇似地跨在江上,像我们的血一天一天地被它吸去。江北岸的满铁公所,好像越发高傲地在俯瞰松花江。它那种姿态,令人感到,是战胜者在示威。天主堂的钟声哀惋地震响着。是招人赴晚祷呢,还是古城将死的吊钟呢?声音,是凄怆而轻脆的。
          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包在雪中的古城,吐出来死的唏嘘了。
    (四)      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
          现在,故乡里,还是依然地下着大雪罢。可是,我呢,则是飘零到大江南。和我同样地流离到各处的人,真不知有多少哟。可是,他们同我同样,也怕会看不见故乡的美丽的雪景了罢。
          在故乡呢,大概山川还是依然存在罢!有人从东北来,告诉我东北的农村的荒废。在故乡的大野里,在白雪的围抱中,我仿佛看见了到处是死亡,到处都是饥饿。在白雪上,洒着鲜红的血,是抗日义勇军的,是老百姓的。我只是茫然地想象着那种猩红的血,洒在洁白的雪上,在山上,在平原上,在河滨上,洒在一切的上边。
          雨雪霏霏,令我怀忆起我的故乡来。
    (有删改)(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部分由眼前的雪怀忆起故乡,用优美的文笔描写山海关以外的雪景,把一个辽阔、洁白、纯净的雪世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B.文章第二部分描写了淳朴、和谐的生活图景,与三西部分那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时局的凄惨,也表现了时光的易逝。
    C.本文是对雪的怀忆,是对故乡的怀忆,更是对今昔变化的一种感叹和抒怀,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压抑的痛楚,以及对侵略者的谴责痛恨。
    D.本文融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一体,运用细节描写、比喻比拟等表现手法,将各种情感不着痕迹地置于皑皑白雪之中,真挚深切。
    (2)在这篇散文中,“雪”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穆木天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本文就有突出的“诗化”特点,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组卷:15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数据显示,10.40%受访者的睡眠质量自评为“不好”或“非常差”睡眠质量问题成为不少人的困扰。
          ①_______。睡眠是周期性的、动态变化的一个完整睡眠周期,包含占比20%的“快速动睡眠(REM)”和占比80%的“非快速眼动睡眠(NM)”。国际睡眠医学学会将睡眠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约80~100分钟。过短的睡眠时间会破坏睡眠周期的完整性,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因此,②_______,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手段。
          那么,想要获得健康睡眠,人们应该注意什么?
          对于难以避免的情况所带来的睡眠问题,人们可以在倒班周期和工作岗位上进行调整。还可以试试调节屋内光照。在医学方面,光照疗法是治疗睡眠障碍的有效手段。还可以合理使用褪黑素,③_______。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夜晚分泌较多。其最知名的功能是助眠,这也是许多保健品厂商宣传的热点。睡前一段时间服用,可以提高体内褪黑素含量,进而促入睡。但由于生物效应不明,褪黑素并不能代替药物。
    (1)请在文中标序号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从画线句子中寻找关键信息,给褪黑素下定义。

    组卷:7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孩子。
          上述材料对受教育的青少年也具有一定启示。请结合材料和自身成长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