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9/17 0:0:8
一、积累运用(29分)
-
1.古诗文默写。
①戍鼓断人行,
②晨起动征铎,
③
④正莺儿啼,
⑤
⑥
⑦在失意的季节,我们可以像诗人一样,把人生的每一片枯暗都染成娇艳的花瓣。我们可以学习李白《行路难》中“组卷:9引用:1难度:0.5 -
2.在古诗词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如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说说这两句诗是如何运用双关手法来抒情的。
知识卡片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字、词的谐音,或多义性,有意使语句产生另外一种意思的修辞手法。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组卷:22引用:5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绝不是附庸风雅,jiáo róu zào zuò。阅读经典文本是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rú yǎng的过程,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也是在阅读中绵延不绝。新时代的青年,应阅读经典,选择经典,通过在品读经典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在书香滋润下jí qǔ闪光的智慧,在博览群书时提升自身的境界,奋力凝聚起中国青年一代的浩然_______、担当勇气、睿智灵气、蓬勃_______、昂扬_______、阳刚_______。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jiáo róu zào zuò
②rú yǎng
③jí qǔ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正气 锐气 朝气 骨气 B.正气 朝气 锐气 骨气 C.骨气 朝气 锐气 正气 D.骨气 锐气 朝气 正气
A.新时代的青年,应阅读经典,选择经典,在品读经典中感悟真理的力量。
B.新时代的青年,通过阅读经典,选择经典,在品读经典中感悟真理的力量。
C.新时代的青年,通过选择经典,阅读经典,应在品读经典中感悟真理的力量。
D.新时代的青年,应选择经典,阅读经典,在品读经典中感悟真理的力量。组卷:18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41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消失的木匠ㅤㅤ①木匠瘸了一条腿,担着刨子,慢慢向我们家的院子走来。
ㅤㅤ②此时,我奶奶刚刚抓起一把鸡食,撒到迷人的晚霞里。
ㅤㅤ③看见了木匠,我奶奶慌忙颠着小脚,小跑几步,上前托住木匠肩膀上的榆木扁担,说,累了吧,快坐下,歇歇脚。说着,风一般闪进光线暗下去的锅屋里。
ㅤㅤ④锅屋里明亮起来,一束光亮将黑暗逼进院子里,野草焚烧的气息既呛人,又好闻。(批注:_______。)
ㅤㅤ⑤木匠并没有急于跟脚,他走近我,在我头上摸了摸,转过身,跌坐到墙根下。
ㅤㅤ⑥等我第二天醒来,吃饱的鸡已到院子外面散步。木匠光着双臂,手执刨子,木屑在一根槐树木头上前后翻飞。
ㅤㅤ⑦我奶奶说,打一个床,给俺孙子睡。奶奶的话分明是对木匠说的,而她却把目光转移过来,轻柔地飘到我面前。
ㅤㅤ⑧现在回忆起来,那时的阳光从天上洒下来,身上暖洋洋的。
ㅤㅤ⑨我没见过我爷爷,我奶奶就是我的阳光。
ㅤㅤ⑩我问过奶奶关于我爷爷的事。她叹了一口气,随之吐出一句没有力气的话,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日子过得像蜗牛一样。我觉得自己总也长不大。从一个春节到另一个春节。我的个头还是没有超过自己在槐树上作的那个记号。
ㅤㅤ⑪床很快打好了。中间攀了麻绳,微微掉起肚兜。
ㅤㅤ⑫站在床边,我奶奶一脸霞光,她招手又招手,叫我赶紧过去。待我走近,她一把拎起我,高高举起,丢到床的肚兜里。之后,在我先哭后笑的声音里,她拍了拍双手走到锅屋里,给木匠做饭去了。
ㅤㅤ⑬木匠没有走,他住到我们家的西屋里。木匠开始给左邻右舍打家具。
ㅤㅤ⑭我奶奶说。小朱的手艺真是好,你看看。她把我的小床搬出去,当作样品反复宣传。
ㅤㅤ⑮我才知道,木匠姓朱。在我眼里,他并不“猪”。高挑的个子。瘦削的面庞,两只黑葡萄似的眼珠,透着忧郁与神秘。
ㅤㅤ⑯奶奶递给我一个粗瓷大碗,碗里盛满热气腾腾的面疙瘩,努了努嘴,让我送给院子外面的木匠。
ㅤㅤ⑰木匠正在忙。头上脸上落满了细细碎碎的木屑。快靠近木匠时,我准备把碗放到地上,两只不知好歹的鸡突然飞过来,打翻了碗,也抓伤了我的手。
ㅤㅤ⑱我奶奶从锅屋里跑出来,扬起扫把,轰走了鸡。之后,在我屁股上留下愤怒的印记。
ㅤㅤ⑲木匠朱师傅丢下手里的活计,夺过扫把,用整个身子罩住我。
ㅤㅤ⑳从那时开始,我发现朱师傅的好,渐渐地,觉得他超过了我奶奶。
ㅤㅤ㉑朱师傅忙的时候,我越靠越近,有一天,他用袖口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把手里的刨子递给我,说,小家伙,来试一试。刨子沉沉的,差一点儿从我手里脱落。
ㅤㅤ㉒我跟我奶奶说,我想学木工活儿。我奶奶正往灶膛里送柴火,她突然住了手,柴火从灶膛里掉出来,在她面前燃烧着。我奶奶转过脸去,没对我说一句话。
ㅤㅤ㉓起夜时,皎洁的月光照亮着大地,也照亮我们家的小院子。
ㅤㅤ㉔木匠朱师傅坐在门前的月光里,眼睛望着东北的方向,双手捂着脸,轻轻啜泣着,声音很小,在寂静的深夜里,却有着穿墙越山的力量。
ㅤㅤ㉕第二天早晨,我奶奶赶走了院子里两只鸡,狠狠地挥动扫帚,将扬起的灰尘弄到清新的空气里。
ㅤㅤ㉖木匠朱师傅再也没有在我们家的院子里出现过。
ㅤㅤ㉗奶奶在临终前,将一张褪了色的大纸交给我,哆嗦着嘴唇告诉我,这是你木匠朱爷爷留下来的。两颗浊泪,像珠子一样,从眼角出发,一路直下,落到枕头上,消失在一团汗水和泪水常年浸泡的棉花里。
ㅤㅤ㉘大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担,透出暗红,仔细辨认,顺成了两句话:见字如面,今后小朱照顾你!麻子。后经专家鉴定,那是一份血书。
ㅤㅤ㉙麻子,是我爷爷的外号。他当过土匪,当时的名号在方圆百里如雷贯耳。
ㅤㅤ㉚从县志里获悉,我爷爷投奔东北抗日联军,在对日作战中不幸牺牲。
ㅤㅤ㉛小朱不姓朱,姓马,叫马小根。他乔装打扮,受我爷爷之托,不远万里,回到安徽。可是,他没能完成我爷爷的嘱托。
ㅤㅤ㉜而今,马小根的画像悬挂在家乡烈士陵园的展室里。几经考证,此马小根就是当年的小朱师傅。他跟我爷爷同乡,一起去的东北。
(选自《安徽文学》2023年第1期,有删改)(1)小说标题“消失的木匠”巧设悬念,木匠在我们家“消失”后,他的结局如何?
(2)请你给句子“锅屋里明亮起来,一束光亮将黑暗逼进院子里。野草焚烧的气息既呛人,又好闻”拟写批注,分析其妙处。
(3)“我”开始时为什么觉得“我奶奶就是我的阳光”?后来又为什么觉得木匠“超过了我奶奶”?
(4)小安和小徽对木匠离开我们家这一个决定持有不同看法。小安认为:木匠应该离开。小徽认为:木匠不应该离开。你赞同谁的看法?请根据木匠的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阐述理由。组卷:25引用:1难度:0.5
三、作文(5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同一种事情,你也许不止经历一次,你的表现有所改变,结局也会随之改变。前几次表演,你怯生生地登台,这一次,你不再怯懦;前几次参观画展,你不懂欣赏,这一次,你不再外行;上一次家庭旅行,你懒得与家人交谈,这一次,你不再默默无言;前几次帮外婆包饺子,你笨手笨脚,这一次,你不再手忙脚乱……
ㅤㅤ请以“这一次,我不再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组卷: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