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6/27 8:0:9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小说文体最初发表论断的是东汉桓谭。他在《新论》中指出,小说文体以琐碎、驳杂、虚妄为特征,它与“圣人文语”明道治国平天下功用不可同日而语。桓谭之后,对小说文体给予发论的是东汉史学家班固。他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小说“盖出于稗官”,为“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桓谭、班固的认识,代表了中国文人对小说的最初认知。他们普遍表达了对小说的不屑,班固更是将小说列入“子”的范畴,造成了与历史的隔绝。
对小说给予“史补”功能的界定,主要发生于唐代。唐时,史学高度发达,史籍重要性不仅得到官方认可,并获得积极支持。此时,顺应小说创作中长期对史家所遗、所弃之事拾取记载的现实,始有了对小说“史补功能”的明确界定。唐人对小说的认知,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突破。虽然也如以往认为小说“琐碎、妄诞、真虚莫测”,但却使小说与史传之间建立起明确的渊源联系,确立了小说与史传“卑”与“尊”的等级关系,把小说存在价值确定为可为正史编纂提供阙失资料、能弥补正史记载之不足、有助于人们博闻强见等。至此,小说始有了明确的“史补”目的。这一目的突出体现于小说创作与评论中对“史”的功能的攀附。“慕史”心态与唐后史学家对小说“史补”的功能论定两相结合,导致唐后小说创作与评论普遍流露出浓郁的自觉而为的“史补”目的。
对“史”之功能进行攀附,小说“史补”的这种价值指向对小说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中国古代小说来说,无论是原初形态的“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拾史之遗、取史之弃,还是唐以后小说创作的幻设为文,小说之所以流行,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具有传奇述异、令人赏心悦目的娱乐审美功能。但这一功能倘若没有基于“史补”观下“史”的功能的规引和限制,小说创作很可能滞于“牛鬼蛇神”之奇而难以自拔;审美娱乐而外,倘若没有存故实、播道义等“史”之功能的注入,小说的内涵会显得单一,小说存在的价值与品位不会获得提升。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史补”这一价值追求对小说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郭豫适在《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史》序言中指出:“封建史学家那种崇实斥虚的思想倾向,那种过于强调文学著述劝善惩恶、宣扬封建纲常的教化功能的观念和意识,对小说的创作却是一种束缚;史学家的‘实录’精神也被不正确地解释和运用到小说批评中去,要求小说创作也像史学著述那样严格地记录史实和事实,这些都不利于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发展其独立的个性,影响到小说的创造精神和艺术的想象及虚构。”对“史”之功能长期而执着的攀附,使得小说的审美娱乐功能长期处于被忽略、被轻视的地位。基于“史补”目的下的“实录”观念是对小说想象和虚构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否定。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小说本身个性的成熟与发展。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步伐缓慢而曲折,说到底,皆与小说的这种“史补”观具有紧密关联。
(摘编自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史补”观念生成的史学渊源与价值指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史家遗弃之事有拾遗功能,这一事实直到唐代小说高度发达时才被史学家所承认。
B.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慕史”心态与“史补”价值指向,对唐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C.古代小说要兼有传播道义和审美娱乐之双重功能,就必须合理重视小说的史补价值追求。
D.郭豫适认为,小说创作不可过于强调崇实斥虚,要重视艺术想象和虚构,这样才能独立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举桓谭和班固的例子,从特征和来源两方面表明中国文人对小说的最初认知。
B.文章引用郭豫适的话,将“史补”价值追求对小说发展的消极影响阐述得更为充分有力。
C.文章最后两段阐述小说“史补”价值指向对小说发展的利弊,使文章具有思辨色彩。
D.文章梳理了中国古代小说与史传之间,从隔阂到攀附再到史补的发展脉络,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桓谭和班固二人的认知,唐人的“史补”观念摒弃了对小说的鄙视,不失为一种进步。
B.“史补”价值观念对小说造“奇”的叙事能力有积极作用,若背离这一观念,小说便不会流行。
C.中国古代小说正因为有了“史”之功能的注入,其内涵才更加丰富,价值和品味才得以提升。
D.中国古代小说的审美娱乐功能长期被忽略、被轻视,导致其长期而执着地攀附“史”的功能。组卷:4引用:3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罕见热浪正肆虐北半球。8月22日6时,中央气象台连续第11天发布我国高温最高级别预警——高温红色预警。不仅是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均出现超40℃的高温热浪,多地突破历史极值,人体健康、电力供应、农业生产、水资源等受到威胁。
截至8月21日,今夏我国高温事件在持续时间(70天)、40℃以上高温区覆盖范围(150万平方公里)、单站最高气温强度(45℃)和国家气象站突破历史极值站数(330站)等方面均创下新纪录。
今年3月中旬,北极部分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30℃。南极洲多个考察站测得创纪录高温,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气温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40℃,我国南极昆仑站4日内升温38.1℃。
尽力于防,着力于减,增强气候韧性,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是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未来要加强极端天气气候的综合实况监测,以及对灾害性天气气候精细特征规律的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象防灾减灾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持续加强全社会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和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多国遭遇热浪侵袭高温突破历史极值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频率》,中央气象局网,2022年8月23日) 材料二:美国气象学家约翰•尼尔森•加蒙认为,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最根本的原因。相比1970年,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5℃,正是这点上升的温度,导致了热浪天气、干旱灾害和其他一些极端天气的发生。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杰拉德•米尔表示:“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向大气中排放多一点点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加一点点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但也有专家认为,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层次的,除了人类活动,还有太阳周期、冰川期等问题。相比而言,人类在这些“大神”面前就显得太渺小了。
(摘编自《极端天气为何“扎堆”而来?》,澎湃新闻,2022年7月21日) 材料三: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包括陆地和海洋极端高温、强降水事件、干旱和火灾天气等在内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这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的评估结果,全球约10%的人口受到极端降水增加的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约有40亿人每年至少会经历1个月的严重缺水。干旱、洪水和海洋热浪导致粮食供应减少,威胁到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此外,全球气候变暖还会导致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增加发生武装冲突和非自愿人口迁徙的风险。
目前,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面临气候变化的威胁也不同,因此全球性的气候行动、政策、规划等在落实到不同国家时往往会遇到很大的挑战。此外,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政策支持。虽然随着《巴黎协定》、“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等国际协议的达成,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离实际需求仍相差较大。
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相比2015年下降18.8%,相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实现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下降40%—45%的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均居全球第一,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
(摘编自《极端天气频发,地球“高烧”还能控制吗?》,中国新闻网,2022年8月9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罕见热浪北半球、南北极的部分地区肆虐人体健康、电力、农业、水资源等威胁
B.人类活动、太阳周期、冰川期等因素全球变暖造成热浪、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导致
C.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强降水、干旱、水灾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粮食安全、武装冲突、非自愿人口迁徙等多方面风险的发生导致
D.《巴黎协定》和“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绿色低碳方面快速发展推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夏天我国高温事件的覆盖范围和持续时间都达到历年最高值,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干扰和破坏,在政府的积极应对下,这次灾害的影响被降到最低。
B.在对极端天气出现的原因分析上,有专家和美国气象学家约翰•尼尔森•加蒙的观点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人类对极端天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C.全球变暖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可能会产生人类难以承受的后果,因此《巴黎协定》和“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等国际协议在落实上还存在很大的挑战。
D.我国落实碳排放目标成绩突出:2005年至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近百分之五十,超额实现目标,据此可以推测极端天气在我国是能被控制的。
(3)人类应该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发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4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唱支山歌给你听
陈毓 农大毕业考入省直机关工作第五年,尚天华领命去木鱼包村扶贫。
黎明时,尚天华从省城出发。落日皴染群山时,车在木鱼包村委会门前停稳。村支书逮住驻村干部们的手一番猛摇,满脸堆笑,大声招呼:喝茶,喝杯我们的富硒茶。一句话向每个人说过,这才回身喊叫结对子的贫困户站过来,和干部们相认。
许艾香是尚天华结对子的第一户。三十五岁,初中毕业,守寡三年,儿子十岁。致贫的原因是患矽肺病多年的丈夫久病无治,留下身后债。
许艾香看着比实际年龄老,但人很利落,面对尚天华,两手搓个不停,像是正要洗手忽然被喊来一般。尚天华就和她约好,第二天一早去她家里看看。许艾香说好,她一早来接,抄近道。
第二天,尚天华被贴窗的鸡叫叫醒,看窗外,天泛白,索性起床。他走到昨晚所见的那片茶山,看到除了来时那条通村公路,散落山间的农户只能靠蛛网似的小路连接,难怪许艾香说,要抄近道。
眼见天放光明,尚天华吸了一肚子饱含茶香的空气,转身欲回,猛见许艾香就在身后站着。许艾香见尚天华反应过来,立即转身带路。尚天华紧赶慢赶,却只望见许艾香的背影。
穿过一片槐花林,许艾香在一个屋场停住。土墙瓦屋,门里门外,显然用心打扫过,但许艾香的家暴露在眼前,尚天华的心还是疼了一下,家徒四壁,最抢眼的,大概算是墙上挂着的半吊腊肉。
尚天华此刻必须和许艾香说话,更细致地了解她的实际情况,找寻帮扶路径。直觉告诉他,许艾香不懒。许艾香端来一碗蜂蜜水给尚天华喝,说去年春天,院儿里忽然结了一窝蜂,不劳而获,蜂蜜她都没好意思多收。许艾香说今年蜂太挤了,得想办法赶紧给蜂分家。说起蜜蜂,许艾香一脸生动。
许艾香一定要留尚天华吃饭,说不给头回上门的客人吃饭是会被人笑话死的。
腊肉卸下来,切一块,再挂回去。从屋后竹林掰来竹笋,做竹笋炒腊肉。苞谷面贴饼。有一碗不知什么做成的食物,乌黑、滑爽,酸辣可口。许艾香说是神仙叶凉粉,用五到九月采下的新鲜神仙叶子做最好,做不完的叶子晒干,一年四季都能做。
许艾香说山下集日她都要挑两大盆凉粉去卖,两块钱一碗,收入就靠卖凉粉。
当天夜里,尚天华给一位熟悉的大学教授打电话,得知许艾香所说的神仙树叶学名叫二翅六道木。作为食品加工,市场上已经研发出保鲜、包装工艺。尚天华很激动,这可是好消息。
尚天华请村支书统计木鱼包村能做神仙凉粉的家庭,规划许艾香养蜂、凉粉加工所需资金,帮许艾香落实扶贫贷款。
许艾香在槐花林架起二十个蜂箱,开始正经养蜂。尚天华决定先做蜂蜜和凉粉,他先把从淘宝买来的十箱密封罐交给许艾香,嘱咐许艾香严格按蜂蜜食品的卫生标准装罐打封。过了几天,尚天华又把凉粉加工和包装的设备运来。同时“木鱼包”牌商标的注册设计工作也已完成。
“木鱼包”牌神仙叶凉粉、蜂蜜正式出品。尚天华又成了产品推销第一人。他带着蜂蜜和袋装凉粉回单位,同事们抢购一空,说支持他的扶贫成果。
尚天华帮村民们建了“木鱼包”产品交流群,许艾香是群主。尚天华的女同学女同事也在群里,她们喝过“木鱼包”蜂蜜,大呼不一样。朋友圈推广,订单大增,叫尚天华都感叹。神仙凉粉经一番试吃,也订单纷至。许艾香带头建起电商服务站,帮助村里的富硒茶、腊肉、干槐花、土豆片、蕨菜走出去。
蜜蜂勤快,许艾香比蜜蜂更勤快。收蜜装瓶,加工装箱,收单发货。再之后呢,许艾香说,数钱。许艾香家的槐花开了四回。“木鱼包”凉粉、蜂蜜,进了城里的扶贫超市,上了城里酒店的餐桌,销售到许艾香做梦都没去过的远方。许艾香将她的家庭小作坊,做成一个有六个男工、十八个女工的小企业。“木鱼包”成了木鱼包人的“木鱼包”。
尚天华返城。他走到那辆来时崭新而今已跑了十八万公里的车跟前,看见一群女人在候他,车旁堆放着腊肉、鸡蛋、干笋、香椿……尚天华笑:“你们这是送红军啊!我不是红军,也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女人们都笑。许艾香勾着头,像是突然得了灵感,说:“我们也没啥贵重东西送干部,你不收,你是党派来的,我们就给你唱支山歌吧。”
许艾香扬声起头,歌声悠扬:
兰哟草的花儿哟(哟咿哟号嗨),不呀会的开哟(哟咿哟号嗨),开在那个高山哟陡呀陡石崖(哟号嗨),(哟号哟号)陡呀陡石崖(哟号嗨)
叫了一声妹哟(哟咿哟号嗨),叫了一声郎哟(哟咿哟号嗨),带妹那个一把哟上呀么上高台(哟号嗨),(咿哟号咿哟号哟咿哟号嗨,咿哟号咿哟号哟咿哟号嗨)带妹那个一把哟上呀么上高台(哟号嗨)
女人们给许艾香伴着和声,共同演绎这首歌。
尚天华在木鱼包常听人唱山歌,这一次,他听得最动情。不知不觉中,眼睛潮润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21年第13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描述村支书接待尚天华时,综合运用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突出村支书憨厚、质朴和热情的形象特征。
B.许艾香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许艾香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初中毕业,再加上丈夫久病无治,需要还债,还要独自抚养幼小的孩子。
C.小说中许艾香给尚天华端来一碗蜂蜜水和做神仙叶凉粉的情节,为下文尚天华为许艾香设计扶贫项目作了铺垫,使情节衔接自然。
D.尚天华那辆车“来时崭新而今已跑了十八万公里”,让人想象出尚天华为扶贫工作而东奔西走的情形,反映出扶贫攻坚工作的不易。
(2)小说中许艾香唱山歌的部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评论说:“陈毓的《唱支山歌给你听》是用小小说文学化地描写扶贫攻坚战略决战后,中国乡村从物质到精神发生的巨大转型,鲜活地塑造了时代新人。”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组卷:3引用:4难度:0.5
八、语言文字运用Ⅱ(12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① ,这个物体就能在空中飘起来。某个物体如果足够轻,甚至能把人带飞,如氢气球、氦气球等。
② ,有很多这方面的实例。
中国第一个氢气球由晚清军工专家华蘅芳制造。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华蘅芳当时所采用的氢气球制造十分简陋,即强酸和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再将氢气充入气球内。
我们熟悉的热气球则利用热空气代替比空气更轻的氢气或氦气。由于气体的密度与绝对温度成反比,因此,可以通过升高气温来减小气体的密度和质量,达到比空气轻的目的。古老的孔明灯采用的就是这种原理,它也是最早出现的热气球。
氢气球也好,热气球也罢,二者虽然都能飞起来,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③ 。为了更好地控制空中姿态和飞行方向,同样基于“变得更轻”的思想,人们设计、制造了飞艇。
人们把比空气更轻的气体(一般使用安全性更好的氯气)充入飞艇内部,用以提供升力;然后,在飞艇上安装发动机,为其水平移动提供推行动力,并借此控制飞行姿态。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各项中,引号的作用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相同的一项是
A.这种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
B.《诗经》里有“如鸟斯革,如晕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C.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
D.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组卷:3引用:3难度:0.5
九、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云南27岁小伙朱祺大四毕业后退学重新高考,从理科转艺术,为梦想复读三年,今年艺考拿到了上海电影学院全国第一名的成绩;41岁快递员自学考上研究生;银行行长辞职创业失败转做外卖骑手,一月成“单王”,四月升站长。诸如此类新闻屡登热搜,引起广泛热议。
读了以上材料,请以“梦想”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出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