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2015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上Facebook、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也不在少数。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而只是想提请注意,媒介的变化已然掩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尽管生活中,他们不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走路,赏览风景,尤其僻远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但一回到阅读,认知就发生了偏差,对读图、读网不能代替读书的认识,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清楚。相反,忘记由文字构成的书籍,因符号抽象,常呈现为一开放的结构,在引发人书对话过程中,能唤起人往复思考,是最锻炼人脑的活动。其中经典阅读,尤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而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严重的,连生存都会发生问题。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对此,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有很详尽的讨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可事实是,尽管现实世界无限广阔,虚拟空间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人们对它的贪恋是以牺牲自身与客体世界的区别为代价,就太不值了。因为众所周知,人与包括机器在内的客体世界的分离能力与分离程度,恰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质力量的表征。它不但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定义,也是一切经典造的终极要旨。有鉴于此,我们实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读图和读网有补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偷惰,因此毋宁说是弱智的,甚至有害的。
          如今已有人不再思考问题,只想着去哪里找现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网点,全不知批判式思维的形成,更依赖人的“原始硬盘”--人经由经典阅读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至于因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造成的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倾圮,就更触目惊心。而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最显著的徽标。
    (节选自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有删改)
    (1)与“阅读”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浅阅读”是指读图、在线阅读、上Facebook、刷微博等一些不重思考的阅读活动。
    B.“浅阅读”不能取代阅读就如同开车不能取代走路来观赏美景,但人们都难以理解。
    C.“浅阅读”易使人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甚至危及生存。
    D.“浅阅读”少有批判思维,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影响价值观。
    (2)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人们除了读盗墓、穿越,读图,读网外,其他什么都不读的现状,引出“浅阅读”危机的中心话题。
    B.第二段论述媒介的变化改变了阅读的本意,即失去了应有的思维训练,但大多数人却不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C.第三段先阐述音画阅读容易产生惰性;接着阐述网络阅读有损阅读的品质;最后总结上文,强调一味读图和读网有百害无一利。
    D.第四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不再思考,却能依赖别人经由经典阅读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人们喜欢“浅阅读”,依赖“浅阅读”,是由于整个现代社会的浮躁与肤浅,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B.人们喜欢读图读网,以至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未必是因为现代人没时间和精力。
    C.阅读经典能引人思考,更能使人在人与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实现理性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D.“浅阅读”在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容忍了懒惰,而阅读经典却能帮助读者追索深邃思想,关切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

    组卷:4引用:1难度:0.9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李元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
    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元昊称臣,徙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迁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军中,不敢奉诏。”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人情颇疑,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祠其家
    (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节)
    【注】①中牢:猪羊二牲。指古代一种祭祀的规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战安远,创甚 被:遭受
    B.二人一见 奇:以……为奇
    C.臣愿留以军中 劝:规劝
    D.虽敌犯之 猝:突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时偏将屡贼败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
    B.青指使见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 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今其智反不能及
    D.其计事必审中机会后发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青善于骑射,李元昊谋反时,他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B.狄青经经略判官尹洙的推荐,得到了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后因为功劳大升迁很快。
    C.狄青屡立战功,仁宗曾召他进京询问方略,后因战事紧迫,狄青再赴前线,画出作战地图送至京师。仁宗非常器重狄青,后升他为枢密副使。
    D.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考虑事情深思熟虑。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甘共苦,打仗时士兵都冲锋在前,因而屡建战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益知名。
    译文:
     

    ②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祠其家。
    译文:
     

    组卷:9引用:1难度:0.9
  •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三月晦日送客
    (唐)崔 橹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1)清人徐增评价这首诗“作诗用意用字,须要一时兴会凑泊得好,此作虽浅,然却有致”,一、二句中你认为哪个字“兴会凑泊得好”?
     

    (2)作者的感情在三、四句中发生了变化,变化中又流露出另外一种感情,增加了感情的浓度。试作具体分析。

    组卷:12引用:1难度:0.7

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6分)

  • 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
     
     
     
     

    (2)仰观宇宙之大,
     
     
     
    ,信可乐也。
    (3)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组卷:7引用:1难度:0.7

七、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11分)

  • 11.根据语境和句式特点,在横线处写出合适的句子。
    微笑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善意,微笑只是金钱的等价物;他对你微笑,
     
     
    ;他对你微笑,
     
     
    ;他对你微笑,并不证明他对你的友谊,微笑只是麻痹你的一重帐幕……

    组卷:6引用:1难度:0.5

六、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年大马哈鱼经过日日夜夜的长途跋涉,经历了千辛万苦,溯河洄游重返故乡,养儿育女,在故乡甘美的水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慢慢地死去。人回溯历史,可以知兴替,明晓历史规律,从而获得人生智慧。回溯过往经历,可以检省得失,坚定信念,憧憬未来。
          请以“回溯”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7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