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6月份)
发布:2024/10/1 3:0:1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借鉴,而且也早已经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采用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的不同,随意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度、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这也是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从古代建筑的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块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它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也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过去的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使用。它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有装饰作用。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材料二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和色彩上都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和等级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一直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观。从古代众多建筑物中不难看出,我国古代建筑物多基于合适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修建的,充分体现了就地取材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大多是土、木、石,这些建筑材料本身就是取于大自然,而砖、瓦虽然是烧制而成,但也是由黏土烧制的。因此,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修建成的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是融合的。人居环境不仅是指建筑本身,而且还应包括这个建筑内外空间及其周围自然环境。中国传统建筑坚持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即是以人体尺度为原则,既要求“大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等建筑也常用小尺度的“院”不断有规律的衍生来产生雄伟建筑群。而且建筑造型和高度还会考虑周边环境,通过跟自然的借用,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
传统建筑的颜色与封建等级有着紧密的联系,决不能简单地把颜色看作建筑的装饰手段。先秦的礼制规定:帝王的宫殿柱子为红色,诸侯的为黑色,大夫的为青色,士的为黄色。五行学说流行后,建筑中常常以青、赤、黄、白、黑象征五行。黄色在五行学说中居于最中间,因此象征了统领四方的中心,在唐朝后作为帝王的专用颜色。明清时期装饰色彩的等级也有明文规定,青、赤、黄为统治阶级专用色,仅能用于宫殿、寺庙等建筑,如紫禁城就采用黄色琉璃瓦、红色墙体,檐下为青绿色的彩绘。百姓民居则只能使用灰色的砖瓦,木构件也要保留原色,不得施以彩绘。帝王贵族一般都回避白色,只有老百姓的房屋以白色涂墙。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木构架优点的一项是
A.便于施工
B.便于维护
C.安全廉价
D.就地取材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斗拱”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斗拱属于古代建筑外观的屋顶部分
B.由斗形和弓形的两块木料组成
C.斗拱的托座逐层向外挑出
D.斗拱有实用性和装饰性
(3)根据材料二,不符合“天人合一”思想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适应自然。
B.建筑的内外空间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C.土木取自于自然,但砖瓦就不算自然材料。
D.故宫庞大建筑群也依据人本主义建造原则。
(4)下列对传统建筑颜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建筑的颜色既是装饰又反映等级。
B.历代帝王的宫殿装饰中都以黄色为尊。
C.红色一直是统治阶级建筑的专用颜色。
D.《红楼梦》中荣国府屋顶不应是黑色。
(5)一位外国友人要参加北京故宫博物院。请你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文字简介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作为他参观的背景知识。要求:说明的主要内容对他有帮助,说明顺序合理,语言流畅。组卷:4引用:2难度:0.5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集校》卷一)(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B.永保无疆之休 休:福禄 C.能克终者盖寡 克:克服 D.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朽:腐烂 A.欲流之远者 思国之安者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骊山北构而西折 C.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了上天给予的重大使命。
B.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引起民怨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
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光大九种美德的修养。
D.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就可以无所事事了。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虽下愚……而况于明哲乎”是作者自谦之辞,又是对太宗无愧于“明哲”的期望。
B.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主要从艰苦创业、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C.第三段作者提出了“积德义”的具体做法,期望唐太宗能开拓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
D.文章行文简洁,骈散结合。作者的感情随着说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可谓理足气盛。组卷:18引用:3难度:0.5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杜甫 陈与义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注】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是年秋,陈与义流亡洞庭期间作此诗。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联以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洞庭湖巨变给作者的震撼。
B.陈诗第一句中以“东”“西”二字点明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
C.两首诗第二联都写到了古地名称,增添了洞庭湖的历史厚重感。
D.两首诗都通过描写登临所见之景,抒发了真切而又复杂的情感。
(2)“夕阳”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下列诗句与陈诗中“夕阳”蕴含的情感相似的一项是
A.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顾况《春游曲》)
B.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韦庄《忆昔》)
C.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张耒《和周廉彦》)
D.一溪绿水皆春雨,两岸青山半夕阳。(端木国瑚《沙湾放船》)
(3)明人胡应麟评论陈与义《登岳阳楼》的艺术风格说:“得杜调者也。”结合两首诗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组卷:19引用:3难度:0.6 -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六国之亡,强秦之灭,都因为缺乏对天下之人的爱,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后人:“
(3)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引用盘庚迁都遇阻却毫不退缩的史实“
(4)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赂敌苟安的后果,发出了“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组卷:3引用:2难度:0.8
五、本大题共6小题,共66分。
-
11.理性,相对于感性而言,它意味着人有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拥有理性,便能以更加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思考和决策。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说:“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但理性的力量有时候也令人惧怕,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全是理性的人,恰如一把全是锋刃的刀,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理性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组卷:48引用:6难度:0.7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反转,指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或对事物的认识产生颠覆性转变。请以“反转”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组卷:13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