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据说,南北朝时期的宗炳,壮年时多方游历,年纪大了便将生平所到之处画在墙壁上,期望达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效果。虽然人们常用宗炳的故事来解释卧游,但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卧游是年龄大了,玩儿不动了,躺在床上回味自己亲身游历过的风景,有种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的感觉。事实并非如此,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有着更为超脱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澄怀观道的精神活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所说的卧游,便是一种身居斗室,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
          如何能做到卧游呢?有一些外部的条件要满足。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地安静下来。文人士大夫历来就有崇尚“闲”的传统,如宋代苏轼就曾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的说法。鉴藏书画古董也历来被认为是符合“闲”的一种生活方式,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写道:“明窗净几,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取古人妙迹图画,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商周。”明代沈春泽《长物志•序》更是将收藏古董这样的“闲事”作为衡量人品、才情的一种方式。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对“闲”做了这样的阐释:“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让自己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安静下来,才能走进一幅山水画的世界。
          其次,书房要小,即所谓的“斗室”。如果你去过故宫博物院内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就会对这种“斗室”有直观的感受。在偌大的紫禁城内,由养心殿西暖阁改造成的三希堂仅有八平方米大小。可以想象,乾隆从繁忙的政务中偷得半日的清闲,在这个小而雅致的房间中静坐榻上,展卷鉴赏书画。三希堂内,墙上悬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记毫素”,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
          再次,展卷也有讲究,中国山水画除了如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这样大幅的屏障外,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更多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更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鉴赏这样的长卷时,一边展开一边卷起,目之所及总是一段一尺左右长的画面,让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能细细品味每一棵树、每一块山石、每一处溪流。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迅速增多,被用来悬挂在壁上。鉴赏这些作品,对作品悬挂的高度、观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都有要求。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古代的书画佳作不像现在这样大多被陈列在博物馆、美术馆中,那时,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有幸珍藏和把玩这些佳作。明末清初,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被吴问卿所藏,邹之麟在题跋时羡慕地写道:“问卿何缘,乃与之周旋数十载,置之枕籍,以卧以起;陈之座右,以食以饮。倦为之爽,闷为之欢,醉为之醒。”吴问卿弥留之际想用此画陪葬,令家人将画烧掉,所幸被其侄子从火中救出。一卷《富春山居图》遭此一劫,裂为两段,至今一藏浙江省博物馆,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能轻易地见到一些中国山水画的佳作,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中均能见到一些古代经典画作的身影,高清印刷的画册下真迹一等,网上的高清图片也纤毫毕现,这一点古人远不能与我们相比。
    (摘编自刘亚刚《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1)下列有关“卧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卧游是一种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过程,它可以让人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
    B.卧游并不是指年龄大的人,躺在床上回味自己亲身游历过的风景,它和真实的山水没有什么关系。
    C.卧游需要鉴赏者有空闲的时间,还要有宁静的内心,更需要狭小的书房,三者缺一不可。
    D.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迅速增多,“移步换景”的观感无法实现,卧游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引出话题对象后,澄清误解,并指出欣赏中国山水画时“卧游”的真正内涵。
    B.文章第二段以设问形式引出实现“卧游”的多个外部条件,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C.文章第二段引用苏轼等人对山水画的评价,是为了证明鉴赏者要有安详宁静的心态。
    D.文章采用了引用、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同时用词严谨准确,具有说服力。
    (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人士大夫历来有崇尚“闲”的传统,认为收藏鉴赏书画古董能体现主人的人品才情,是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
    B.中国的山水画多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为了便于欣赏,中国古代文人往往把书房建得很小,即所谓“斗室”。
    C.无论是鉴赏山水长卷,还是大幅立轴,都须按照特定要求,才能体会到画家所设定营造的诗意和审美境界。
    D.如今的时代,山水画佳作走近寻常百姓,使我们更有条件卧游山水,可以更好地体味其中的诗意和审美境界。

    组卷:6引用:3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实施机制,强化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保障;注重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格局。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光明日报》2022年3月30日)材料二:
          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启迪,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十年里,青蒿素在全世界共治疗了两亿多患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地奥心血康、丹参胶囊等亦获得欧盟上市许可。中医的治疗手段也逐步为世界所接纳。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养生保健、个体化诊疗、辨证论治思想,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和方向。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会员国出台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会员国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2019年5月,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首次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标志着以世卫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医药在中国、在国际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现实的认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摘自姚依娜《中医药与世界的70年》,《环球》2019年9月18日)材料三:
          严峻的国际抗疫形势给部分中医药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带来契机,但中医药国际化并非易事,一些困局仍然待解。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中药出口金额停留在数十亿美元级别,未能取得更大突破,而西药制剂出口额已经突破百亿美元级别。在西方主流医药市场,中药作为药品注册在美国尚未取得零的突破,在欧盟成功注册的也屈指可数。
    “中药缺乏能使西方国家认可的统一科学标准。”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庆友表示,在我国抗疫中,中医药的有效性已被证明,但在西方主流医药市场一直未能被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中药走出国门面临的巨大挑战。海外国家对中医药不了解、不理解,制约了中医药在全球的上市推广”,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表示。许庆友建议,中医不光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可借鉴日本汉方医学的提取和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
    (摘自高博等《中医药出海,敢问路在何方?》,《瞭望》2020年8月10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旨在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
    B.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C.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中医的治疗手段也逐步为世界所接纳,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力正日益扩大。
    D.以世卫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必将有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受到传统医学典籍的启发,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中医药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个世卫成员制定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但在美国,中药尚未取得零的突破。
    C.“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严峻的国际抗疫形势,为部分中医药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传播与扩大影响带来了契机。
    D.专家认为,在传承基础上做好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中医药在西方主流医药市场就能被接受。
    (3)我国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时,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1引用:2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谢
    曾利华
          二十年前的那个秋天,稚气未脱的我离开大山深处,去了20公里开外的地方上初中。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看着绿树成荫人来人往的校园,家境贫寒的我觉得自己就像茫茫荒漠里的一株野花,是那样的孤独和寂寞。
          一晃两周过去了,同学们早已打成一片,唯有我和他们鲜有交流。
          那天清晨,浓雾密布,急促的起床铃声唤醒了睡梦中的我。我一骨碌爬起来,匆匆忙忙奔向操场。
          做完早操回到寝室,同室的张贵祥正在埋头哭泣,听室友说,他的200元生活费不见了。
    “到底是你们谁偷了我的钱?”张贵祥突然大声嚷道。
          室友们惊讶地望着张贵祥,骤然间,空气也像冰一样凝结了。
          张贵祥的床一头靠着墙,另一头紧挨着我的床。并且,这个宿舍里就数我家最贫困。很明显,我的嫌疑最大。我希望张贵祥的钱快点儿找到,那样便能证明我的清白。可张贵祥将全身的口袋和床上的被子翻了个底朝天,钱还是没有找到。
          早操后就是晨读,我很想留下来安慰张贵祥,但如果晨读迟到,是要扣操行分的。我不得不抓紧时间吃完早餐,快步赶到教室。我从用破布缝制的书包中拿出英语书正准备温习时,管理寝室的生活老师就来到了教室。在同学们猜疑的目光中,我被生活老师叫了出去。
    “张贵祥说昨天你看到他拿着200元钱塞到了口袋,是吗?”
    “你和他睡在一起,有没有捡到?”
          生活老师的面部表情很像一幅主题并不突出的拙劣油画,显得十分凌乱,声音也轻得像一张飘在半空中的纸,不着边际。但这表情这话语却让我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极为沉重。
          我明白,生活老师怀疑我捡到了钱。不,是怀疑我偷了钱!
          我无比委屈。“是的,我是看到张贵祥拿着200元钱在炫耀,可是我并没有捡到钱,更没偷。”我流着眼泪,使劲地摇了摇头。
          回到教室,书声琅琅的教室因我的迈入,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经过讲台时,我还听到有人窃窃私语:难道是他拿了张贵祥的钱?
          我委屈得又流下泪来,四周同学们的目光也如针芒一样,刺得我身心格外疼痛。我觉得颜面失尽却又百喙莫辩。我真想逃离学校,回到大山中温暖的家。
          当天的晚自习还没安排,班主任刘老师就满面春风地来到了教室。他走上讲台,说:“同学们,张贵祥丢失的200元钱找到了!”
          看到同学们惊奇的眼光,刘老师接着说:“我们要为今天寝室卫生值日的李剑同学鼓掌,下午打扫寝室卫生时,李剑在张贵祥床铺下的角落里,找到了那丢失的200元钱。”在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中,李剑微笑着站起身,脸红得像苹果一样。
          我悄悄地拭去眼角的泪水,感激地望了望李剑。我想,如果不是李剑,自己不知道还要被同学们误会多久,也许是一个学年,也许是一辈子。
          好多年后的一天,初中同窗的李剑来看望我。
          一番闲聊后,李剑问:“你还记得初一时那场200元钱的风波吗?”
    “怎么不记得?那次多亏了你,真得谢谢你!”
          李剑看着我说:“不,你应该感谢的不是我,应该是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
    “刘老师?”我瞪大眼睛疑惑地问。
    “是的,那天刘老师弄清张贵祥丢失200元钱的情况后,结合平时的观察和了解,他坚信你是无辜的。于是,下午放课后他专门找到我,让我编造打扫宿舍时找到钱的谎言,以便澄清大家对你的误解,让你放下思想包袱。”
          我一时愕然。
          李剑继续说:“那钱是刘老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来的,所以,你应该感谢的人是刘老师!”
    “谢谢刘老师,也谢谢你……”
    “对不起。”李剑一脸愧疚地说,“其实,那200元钱是我偷的,虽然,我后来悄悄地将那200元钱塞进了刘老师的备课本里,但我当时却没有勇气讲出真相。”
          我再次愕然。
    “这么多年过去,这件事一直像秤砣一样压在我胸口。”李剑说,“我欠你和刘老师一个道歉。”
          我双手紧紧地握住李剑的手,说:“没事,都过去了,我们应该庆幸,在我们最重要的成长时间里,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
    “这次我来找你,除了想说出真相外,还想邀请你一块去看望刘老师。”
    “嗯,我陪你去。”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6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来到新学习环境中的孤独和寂寞,不能融入环境正是“我”被身边的人怀疑偷钱的原因,小说借此说明了融入集体的重要性。
    B.小说文笔细腻,在丢钱风波中,“我”的心理先是因意识到自己嫌疑最大而紧张,然后是因被怀疑而痛苦,最后是李剑为“我”解除怀疑而感激。
    C.李剑引发了事件,参与了平息风波,最后揭开了真相,在事件过程中表现出知错能改、真诚面对的特点,既是一个线索人物,也是一个性格人物。
    D.小说塑造刘老师形象时,既从正面描写他的神态、语言,又从侧面交代他的良苦用心、评价他是“这么好的老师”,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
    (2)小说为什么不惜笔墨描写“我”的难堪和委屈?请简要分析。
    (3)小说情节颇有戏剧性,请概述文中的戏剧性情节,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组卷:8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兵家常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人们也往往不假思索地认定,①
     
    ,然而德西效应却刷新了人们的这一惯常认识。德西效应是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的一种现象:他随机抽调部分学生去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道难题,会得到物质奖励,而另一组则无奖励。当进入学生自由休息时段后,他发现无奖励组仍然在继续解题的学生数,明显多于有奖励组,实验时间越长,这种反差越显著。
          这种现象启示教育工作者,②
     
    ,给予适当的外界激励,或许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如果学生内心对学习活动已经很感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是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导致学生的目标从学习内容上转移开,③
     
    ,反而抑制了内在的兴趣,一旦失去外在奖励,则会学习动力全无。故而,教育者使用奖励一定要正确适度。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依据上面文段提供的信息,用一个长句给“德西效应”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50个字。

    组卷:8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热播电视剧《人世间》中,三姊妹中的老三周秉昆只是一个普通体力工人,相对于做了高官的哥哥、做了教授的姐姐,是不优秀、不成功的。但是他引起了更多观众的共鸣,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肯定和赞赏。因为他虽然平凡,但努力生活,善良快乐,勇于担当,称得上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弟弟、好朋友。
          很多观众纷纷发表评论:在所谓的优秀和成功之外,简单的快乐,平凡的担当,也是一种可贵的、值得赞赏的价值。
          对此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呢?请你结合自己的认识、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9引用:5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