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四十三中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共42分)
-
1.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82引用:8难度:0.7 -
2.铯为ⅠA族元素,核素
Cs是铯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癌症治疗。下列关于13755C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3755组卷:85引用:2难度:0.8 -
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6 -
4.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76引用:5难度:0.6 -
5.下表是周期表中5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其中Q、W、X位于同一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信息 元素 信息 Q 位于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ⅢA族 Y 焰色反应为紫色 W 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 Z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 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 组卷:90引用:6难度:0.5 -
6.将SO2分别通入下列四种溶液,根据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 现象 结论 A 溴水 溴水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B H2S溶液 出现淡黄色浑浊 SO2具有氧化性 C B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BaSO3能溶于水 D H2O2溶液 无明显变化 SO2和H2O2溶液不反应 组卷:69引用:3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
18.合理利用废旧铅蓄电池可缓解铅资源短缺,同时减少污染。
Ⅰ.一种从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中回收铅的生产流程如图(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①不同铅化合物的溶度积(25℃):Ksp(PbSO4)=2.5×10-8,Ksp(PbCO3)=7.2×10-14;
②PbSiF6和H2SiF6均为能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1)过程ⅰ中,物质a表现
(2)过程ⅱ需要加入(NH4)2CO3溶液,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其作用原理:
(3)过程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工业上用PbSiF6、H2SiF6混合溶液作电解液,用电解法实现粗铅(主要杂质为Cu、Ag、Fe、Zn,杂质总质量分数约为4%)提纯,装置示意图如图。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为粗铅,纯铅在阳极析出
b.电解产生的阳极泥的主要成分为Cu和Ag
c.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补充Pb2+以保持溶液中c(Pb2+)的稳定
(5)铅的电解精炼需要调控好电解液中的c(H2SiF6)。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槽电压(槽电压越小,对应铅产率越高)随起始时溶液中c(H2SiF6)的变化趋势如图。由图可推知,随c(H2SiF6)增大,铅产率先增大后减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组卷:61引用:2难度:0.5 -
19.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 取样时间/min 现象 3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0 产生白色沉淀;较3 min时量少数;溶液红色较3 min时加深 120 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时量少数;溶液红色较30min时变浅
②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
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
假设c:酸性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NO-3
假设d:根据
③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Ⅱ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Ⅰ:向硝酸酸化的
实验Ⅱ: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ⅰ~ⅲ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组卷:21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