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建构,表现中国人对于空间的一种执着追求——远。这种远式的空间追求成为支撑中国山水画空间性的根基,使山水画散发着无穷的意趣。
山水画家是如何在画面中呈现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这种远的意境的?从理论上来看,基于画面的整体意境,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在实践上,首先表现为画面空间关系的处理,主要是远近关系。山水画中远近关系的处理不仅涉及观取,更涉及画面本身的空间层次的呈现,也依赖于物象的常形、常态,更依赖艺术家以一定的笔墨将其呈现。在许多山水画里,画家往往将画的重心安置在前面,而周边、远处要么以烟云处理,要么则是大片的空白,以示画中物象之远近。对于远景的处理,既要与近山相称,又不可高于主峰,色彩上也极用心思。为了突出画面空间的远近,画家喜欢以重叠的方式显示空间之远近、前后,也用衬托或者留白,以烟云绕山,来衬托山之远,意之远。
其次,在画面意象的选择上,为了表现“远”的情趣,山水画家总是以无数的笔墨描绘着舟鸟意象,通过舟移鸟去,呈现出层层推远的渺远空间。
第一,由于画家着意于表现远意,所谓“画荒远灭没处,诚有至妙可言”,因此画面中的舟鸟意象多以点景形式出现,以形成视觉上的凝聚点,构成画面意境生发的“力场”。点,示其小也,但融合于其他意象;景,景物、景象、场景,在山水画中,或一舟独行,或北雁南飞,或渔人静钓,或林间亭舍。画中舟鸟多以简笔出之,近于写意,是艺术家孤寂心灵的映射。
第二,以舟鸟意象的动态形式来推远画面空间。由舟鸟意象本身体轻、形小、具有动的特性,画家往往会抓住其远飞、待飞、远渡、待渡、或栖于枝头的瞬,或以水中轻波来暗示一种动的状态,所谓“一叶舟轻,双桨鸿惊”,化静为动,使整个画面活起来。画中舟鸟渐行渐远,将观者的视野拉长,以此来体现画面的空间表现力。
第三,在山水画中,舟鸟意象的设置,拉开了与所观之物的距离,这种距离既是一种物理距离,更是一种心灵距离。而舟鸟意象的设置即是通过拉开空间的距离让观者重拾对于山水审美自觉,超越时空,进入更广阔的美的天地,这既与中国人的空间意识有关,也与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氤氲、渺远、苍茫的意境有关。可见,中国山水画中的“远”不仅是空间距离的远,更是时间之远、心灵之远,是一种远境。所谓“一拳之小,当千仞之高;片掌之大,体百里之迥”,艺术家通过“远”来突破时空界限,并得以自由地以一管之笔,体悟大自然的无穷意趣,抒写人生境界,由此而升华出一种广大的宇宙情思。
(摘编自李雯静《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画家在处理山水画中的远近关系时,除涉及观取、空间层次和艺术家的笔墨呈现外,更依赖物象的形态。
B.山水画面中的舟鸟意象多以动态形式出现,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凝聚点,构成画面意境生发的“力场”。
C.在山水画中,因为要拉开与所观之物的物理距离,让观众进入更广阔的美的天地,故而设置了舟鸟意象。
D.中国山水画中的“远”是一种远境,体现在空间距离的远、时间之远和心灵之远上,使山水画散发无穷意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论述对象中国山水画之“远”及其意义,入题快捷。
B.文章从理论层面论证山水画家是如何呈现“远”的意境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一拳之小,当千仞之高”等内容,意在点明中国山水画中“远”的作用。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主要是从实践层面来论述如何呈现“远”的意境,重点突出。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与材料中提到的绘画技巧无关的一项是
A.董源的《潇湘图》,不画水纹,多留山头空白,以碎点表现朦胧远树,云烟吞吐,远山沉浸在一片迷茫之中。
B.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景物的前后关系用相互遮挡和重叠的方式表示出来,位于画面最下方的是最前景,画面最上方的是最远景。
C.王维的画论《山水诀》中论述道:山的主峰最应该是高耸的,旁边的山必须是奔跑的样子,画远山必须低低排列。
D.石涛《画语录》中阐述道:山川脱胎变化生成了我,我又脱胎变化成了山川,山川与我神形交遇情感沟通,借我之笔墨迹化而出。组卷:5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2020年5月5日,中国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上,搭载着“3D打印机”。这是中国首次太空3D打印实验,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中开展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实验。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近年来,3D打印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制造业的颠覆者。它可以通过快速灵活的生产物体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可以定制每一个部件的设计,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它正在逐步被应用于各种制造行业,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建筑等。
与传统制造过程相比,3D打印技术可以加速生产出复杂的零部件和装置。传统制造技术中,比如铸造和机械加工所生产的物品,需要多次加工才能完成,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而在3D打印技术中,只需要在计算机上设计好需要制造的物品,然后将3D打印机所需要的原材料,例如聚合物、陶瓷或者金属填充剂送进机器,最后根据计算机的指示快速地打印出需要的物品。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可以一次性生产出复杂的零部件和装置,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和建筑等领域中很受欢迎。
(摘编自《3D打印技术:下一代制造业的颠覆者》) 材料三:
中国3D打印产业如今已然成为国内各大企业争相投资的热点,并被多家媒体和业界人士标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3D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国3D打印产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虽然潜力巨大,但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在商业模式、产品耗材、与传统工业结合等多个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目前,国内的3D打印主要集中在家电及电子消费品、模具检测、医疗及牙科正畸、文化创意及文物修复、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且3D打印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目前没有形成绝对的龙头企业。2022年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份额前十的企业分别为西安铂力特、武汉金运激光、先临三维、极光科技、有研粉材、杰普特、永盛新材料、实威国际、力新国际和天津泰达。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3D打印行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环境,同时也是国内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的重要区域。
我国对3D打印的政策支持突出:《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重点提出形成2-3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增材制造企业,建立5-6家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完善扶持政策,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标准体系。鉴于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支持,初步预计,2023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可达到80亿美元,2025年达到12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2%。
(摘编自《2023年3D打印市场整体发展及趋势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常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快速成型技术。
B.3D打印技术最初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目前在一些领域已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C.在生产复杂的零部件和装置上,传统制造技术所花费的时间要比3D打印技术所花费的更长。
D.如今,3D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中国的3D打印产业将成为国内各大企业争相投资的热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中开展3D打印实验的国家是中国,证明中国的3D打印技术已领先其他国家。
B.3D打印技术正在逐步被应用于各种制造行业,是由于它可以通过快速灵活的生产物体来提高生产效率。
C.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环境,是目前中国3D打印行业主要集中的区域。
D.在3D打印技术中,需先将3D打印机所需要的原材料送进机器,然后在计算机上设计好需要制造的物品。
(3)近年来,3D打印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制造业的颠覆者,请结合材料,对我国仍处于产业发展初始阶段的3D打印产业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助力其发展。组卷:3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燕园石寻
宗璞 从燕园离去的人,可记得那些石头?
初看燕园景色,只见湖光塔影,秀树繁花,不会注意到石头。回想燕园风光,就会发现,无论水面山基,或是桥边草中,到处离不开石头。
燕园多水,堤岸都用大块石头依其自然形态堆砌而成。走进有点古迹意味的西校门,往右一转,可见一片荷田。夏日花大如巨碗。荷田周围,都是石头。有的横躺,有的斜倚,有的竖立如小山峰,有的平坦可以休憩。岸边垂柳,水面风荷,连成层叠的绿,涂抹在石的堤岸上。
最大的水面是未名湖,也用石做堤岸。比起原来杂草丛生的土岸,初觉太人工化。但仔细看,便可把石的姿态融进水的边缘,水也增加了意味。西端湖水中有一小块不足以成为岛的土地,用大石与岸相连,连续的石块,像是逗号下的小尾巴。“岛”靠湖面一侧,有一条石雕的鱼,曾见它无数次地沉浮。它半张着嘴,有时似在依着水面吐泡儿,有时则高高地昂着头。不知从何时起,它的头不见了,只有向上翘着的尾巴,在测量湖面高低。每一个燕园长大的孩子,都在那石鱼背上坐过,把脚伸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幻想未来。等他们长大离开,这小小的鱼岛便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逗号。
不只水边有石,山下也有石。从鱼岛往西,在绿荫中可见隆起的小山,上下都是大石。十几株大树的底座,也用大石围起。路边随时可见气象不一、成为景致的石头,几块石矗立桥边,便成了具有天然意趣的短栏。杂缀着野花的披拂的草中,随意躺卧着大石,那惬意样儿,似乎“嵇康晏眠”也不及它。
这些石块数以千万计,它们和山、水、路、桥一起,组成整体的美。燕园中还有些自成一家的石头可以一提。现在看到的七八块都是太湖石,不知入不入得石谱。
办公楼南两条路汇合处有一角草地,中间摆着一尊太湖石,不及一人高,宽宽的,是个矮胖子。石上许多纹路孔窍,让人联想到老人多皱纹和黑斑的脸,这似乎很丑。但也奇怪,看着看着,竟在丑中看出美来,那皱纹和黑斑都有一种自然的韵致,可以细细观玩。
北面有小路,达镜春园。两边树木郁郁葱葱,绕过楼房,随着曲径,寻石的人会忽然停住脚步。因为浓绿中站着两块大石,都带着湖水激荡的痕迹。两石相挨,似乎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路的另一边草丛中站着一块稍矮的石,斜身侧望,似在看着两个伴侣。
再往里走,荷池在望。隔着卷舒开合任天真的碧叶红菡萏,赫然有一尊巨石,顶端有洞。转过池面通路,便见大石全貌。石下连着各种形状的较小的石块,显得格外高大。线条挺秀,洞孔诡秘;层峦叠嶂,都聚在石上。还有爬上来的藤蔓,爬上来又静静地垂下。那鲜嫩的绿便滴在池水里、荷叶上。这是诸石中最辉煌的一尊。
不知不觉出镜春园,到了朗润园。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弄清两园交界究竟在何处。经过一条小村镇般的街道,到得一座桥边,正对桥身立着一尊石。这石不似一般太湖石玲珑多孔,却是大起大落,上下突出,中间凹进,可容童子蹲卧,如同虎口大张,在等待什么。放在桥头,似有守卫之意。
再往北走,便是燕园北墙了。又是一块草地上,有假山和太湖石。这尊石有一人多高,从北面看,宛如一只狼犬举着前腿站立,仰首向天,在大声吼叫。若要牵强附会说它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未尝不可。
原以为燕园太湖石尽于此了,晨间散步,又发现两块。一块在数学系办公室外草坪上。这是常看见的,却几乎忽略了。它中等个儿,下面似有底座,仔细看,才知还是它自己。石旁一株棠棣,多年与石为伴,以前依偎着石,现在已遮蔽着石了。还有一块在体育馆西,几条道路交叉处的绿地上,三面有较小的石烘托。回想起来,这石似少特色。但既是太湖石,便有太湖石的品质。孔窍中似乎随时会有云雾涌出,给这错综复杂的世界更添几分迷幻。
燕园若是没有这些石头,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模样。石头在中国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无论园林、绘画还是文学。有人画石入迷,有人爱石成癖,而红楼梦中那位至情公子,也原不过是一块石头。
很想在我的“风庐”庭院中,摆出一尊出色的石头。可能因为我写过《三生石》这小说,来访的友人也总在寻找那块石头。还有人说确实见到了。其实有的只是野草丛中的石块。这庭院屡遭破坏,又屡屡经营,现在多的是野草。野草丛中散有石块,是院墙拆了又修,修了又拆,然后又修时剩下的,在绿草中显出石的纹路,看着也很可爱。
(选自宗璞“燕园”系列散文)(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荷花用了“巨碗”这一形象贴切的明喻,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多角度描摹月下荷花的优美时则用了博喻。
B.第四段中“等他们长大离开,这小小的鱼岛便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逗号”很自然的与文章开头呼应,饱含着对生命中曾经美好事物的深情眷恋。
C.文章开篇从回忆的角度拉开来描述燕园的石头,结尾处收拢写庭院中的小景,野草丛中的石块与太湖石形成对比呈现出另一种美的景观。
D.全文写景状物抒怀,一个“寻”字开启了作者燕园寻石之旅,寻的不仅是石,更是对燕园的一往情深,是生命中的诗意。
(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概括出文中燕园石头呈现的三种美。
(3)有人评价说宗璞能将异常熟识的景物写得极具陌生化的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陌生化效果产生的原因。组卷:10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用于自我认知的心理学模型—一“冰山模型”(见图),该模型包括三个部分。
①______包括知识和技能,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
其次是冰山中间的部分,为什么能力在冰山中间呢?因为它在海面上半隐半浮,有些能力比较容易体现出来,比如沟通能力;②_____甚至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拥有这个能力,比如领导力。能力的习得相较于知识和技能更难,但一旦掌握可以迁移。
最后是完全隐藏在海面之下的部分,③______,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可以看作天赋,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如果你是某企业面试考官,请针对处于“冰山中间”的能力和完全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天赋两个方面各设计一个问题以考查考生。
就“能力”提问:
就“天赋”提问:组卷:3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企业家王石以业余运动员的身份,只用了5年时间,就把七大洲最高峰都爬完了,加上南极点、北极点。人们发现他与那些半途而废者的最大区别就是善于管理自己。比如,他说几点进帐篷就几点进帐篷,为保持能量,食物再难吃他都往下咽。在珠峰7000多米的地方,不管别人再怎么说外面风景好,为不耗损能量他都克制着自己不出帐篷。
材料二:有的学生疫情期间晨昏颠倒,直接躺平;有的学生坚持自律,越来越优秀。疫情过后,中小学生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材料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管理自己”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