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浙北G2联考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发布:2024/12/13 17: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英仙座的M34星团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属于亮星团,易于观测。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2021年8月12日,该流星雨达到极大期。完成1~2题。
    英仙座M34星团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2.英仙座的M34星团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属于亮星团,易于观测。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2021年8月12日,该流星雨达到极大期。完成1~2题。
    关于英仙座流星雨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0引用:0难度:0.50
  • 3.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壤采样返回任务。小明为同学们讲解该任务时,绘制了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3~4题。
    小明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共有几处错误(  )

    组卷:0引用:0难度:0.50
  • 4.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壤采样返回任务。小明为同学们讲解该任务时,绘制了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太阳系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探测器返回地面过程中,穿越地球大气层时的气温变化是(  )

    组卷:0引用:0难度:0.60
  • 5.2021年6月10日,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环食登场。月球遮住太阳的大部分中心部位,露出一圈环状的太阳边缘,好似一枚亮闪闪的“金指环”(如图所示)。完成5~6题。
    本次日环食发生时,人们能观测到的“金边”是(  )

    组卷:2引用:0难度:0.70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 31.读我国某区域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每年以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向东方向移动。
    材料二:2021年1月11日,受雾霾天气影响,成都宛如“尘都”,成都市紧急启动2021年首个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果断采取了车辆限行,部分工厂和工地停工等有力的措施,取得 良好的成效。

    (1)科学家们采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对地壳运动进行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
    (2)甲附近区域高大山峰林立,这些山峰顶部尖锐的主要原因是
     
    ,当地泥石流灾害多发,可以采取的工程措施有
     
     
     

    (3)拉萨年平均日照时数多达3005小时,约为成都的三倍,与成都相比,拉萨成为“日光城”的原因主要有
     
     
     

    (4)澜沧江上游河谷地区,流水
     
    地表,往往形成峡谷地貌,其景观特征主要有
     
     
     

    (5)分析近些年1月份成都易变为“尘都”的原因。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三地的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1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材料二:图2是蒙古高原某流动沙丘的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三: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图3为黄土高原三大黄土带分布图。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材料四:太行山是我国重要地形单元的分界线,太行山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华北平原,太行山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燕下都、灵寿故城、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 的大走廊。
    (1)材料一中 a、b、c、d表示的主导外力作用分别是a
     
    、b
     
    、c
     
    、d
     

    (2)以下现象,属于图1所示的流水搬运过程的是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沙漠化
    ⑤河水带走泥沙
    ⑥山体滑坡、崩塌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导致图2所示沙丘形成和发展的盛行风向是
     
    ;为了减少沙丘的流动性,图2中四地中最适合植树种草的地点是
     

    (4)黄土高原地区,按黄土颗粒大小可划分为三个黄土带,图3中甲是
     
    带,乙是
     
    带,丙为黏黄土带,从甲到丙颗粒物逐渐变。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植树种草、
     
     
    等。
    (5)从地形、地貌、土壤角度分析太行山东麓“盛产”古都的原因。

    组卷:10引用:1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