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 1.高铁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

    组卷:16引用:3难度:0.7
  • 2.太原是一个多彩的城市,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组卷:35引用:1难度:0.6
  • 3.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组卷:180引用:6难度:0.7
  • 4.“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

    组卷:697引用:59难度:0.7
  • 5.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组卷:55引用:5难度:0.7
  • 6.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81引用:4难度:0.6
  • 7.中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连花清瘟中甘草的有效成分有甘草酮(C22H22O6)。下列对甘草酮描述错误的是(  )

    组卷:39引用:5难度:0.6
  • 8.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81引用:2难度:0.5
  • 9.口罩之下,天使的战“疫”烙痕让人心疼。图中相关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组卷:250引用:11难度:0.6
  • 10.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  )

    组卷:361引用:6难度:0.7
  • 11.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除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

    组卷:479引用:8难度:0.6

五、科普阅读题(7分)

  • 3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原文作者邹才能、林忠华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
     
    (填“吸收”或“释放”)CO2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3)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组卷:245引用:10难度:0.4

六、计算愿(7分)

  • 3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称取50.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盛有2.0g二氧化锰的烧杯(烧杯质量为76.0g)中。待完全反应后,称量反应后物质连同烧杯的质量为126.4g(氧气逸出带出的水分忽略不计)。请计算回答。
    (1)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
    (2)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组卷:243引用: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