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闭卷部分(20小题,共40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
1.对于反应3A(g)+B(g)⇌2C(g)+3D(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组卷:95引用:4难度:0.6 -
2.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组卷:43引用:1难度:0.6 -
3.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组卷:188引用:16难度:0.9 -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组卷:59引用:3难度:0.8 -
5.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组卷:15引用:2难度:0.7 -
6.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
①稀盐酸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组卷:200引用:1难度:0.6 -
7.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39引用:2难度:0.9 -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
组卷:80引用:2难度:0.8
二、开卷部分(4小题,共60分)
-
23.(1)“84”消毒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是
(2)“84”消毒液工业品中常含有1.5%~3%的NaOH,其目的一是使平衡
(3)消毒液中氯元素的存在形态与溶液pH的关系如表所示溶液pH >9 5~6 4~5 2~3 <2 主要成分 NaClO HClO与
NaClO(少量)HClO与
Cl2(少量)HClO与Cl2 Cl2
(4)某同学猜测“84消毒液”(以下简称“84”)可以“漂白”米醋,进行了实验1和实验2: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溶液无色,闻到刺激性气味
实验2溶液为浅棕色,无刺激性气味
①
为进一步研究“84”与米醋的反应,该同学又进行了以下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3“84”滴入后迅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滴加至5滴时,溶液开始褪色;滴加至21滴时,褪为淡黄色;继续滴加不再出现明显褪色。 实验4 滴入米醋后立即褪色;当米醋滴加至10滴时,溶液较实验3颜色更浅;当米醋加至17滴时,与实验3中溶液最终颜色相同。
(5)某工厂使用次氯酸钠漂白棉布,该工厂对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得知:次氯酸钠对纤维素的破坏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纤维素纤维的羟基与次氯酸作用生成次氯酸酯;
第二阶段:生成的次氯酸酯在OH-离子作用下,失去一分子氯化氢,并转变为醛或酮,直接影响纤维素化学键的稳定性。
①当溶液pH=7时,纤维聚合度最低,纤维损伤最严重的原因是
②综合考虑,生产过程中pH最好选择组卷:75引用:1难度:0.3 -
24.某实验小组学习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时,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过氧化钠,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对此产生兴趣并进行研究。
(1)写出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甲同学查阅资料:红色褪去的原因是H2O2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了酚酞
①甲同学通过实验证实了Na2O2与水反应所得溶液中有较多的H2O2:取少量反应所得溶液,加入试剂
②甲同学利用3% H2O2溶液、酚酞试液、1mol•L-1NaOH溶液,证实了碱性条件是必需的。操作 现象 实验1 向2mL 3% H2O2溶液中加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静置5min,再加入5滴1mol•L-1NaOH溶液 观察到
据此,甲同学设计实验2继续研究:操作 现象 实验2 ⅰ.配制20mL 3% H2O2与NaOH的混合溶液,调节pH分别为10~14。
ⅱ.滴入3滴酚酞试液,搅拌后静置,记录酚酞完全褪色的时间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
(4)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酚酞(以H2L表示)在不同pH条件下存在多种结构之间的变化如图,由此提出,甲同学实验2中pH˃13时红色褪去的原因还存在假设Ⅱ:
(5)针对假设Ⅰ、Ⅱ,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试剂加入顺序 现象
实验3ⅰ.烧杯中加入10mL 2mol•L-1NaOH溶液、8mL H2O
ⅱ.加入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褪色 ⅲ.搅拌、静置后加入2mL 30%H2O2溶液 ⅳ.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调节pH至12 溶液变红,然后褪色 实验4 ⅰ.烧杯中加入10mL 2mol•L-1NaOH溶液、8mL H2O
ⅱ.加入2mL 30% H2O2溶液
ⅲ.搅拌、静置后加入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褪色 ⅳ.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调节pH至12 不变红
②实验3中调节pH至12,溶液变红然后褪色的原因是:
③根据实验得出结论:甲同学实验2中pH˃13时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组卷:2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