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12/17 20:3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从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区域内。)

  • 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见证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在这一生命进阶过程中,青少年(  )

    组卷:103引用:8难度:0.6
  • 2.小红在小学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进入中学后,她为自己制订了新的目标,要勤奋学习,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她比上小学时更努力了。这说明(  )

    组卷:6引用:9难度:0.9
  • 3.中科院“夸父计划”首席科学家刘维宁,远涉重洋留学,28年后回国效力,漫漫拼搏路,追逐心中“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力争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梦。这启示我们(  )
    ①应把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②应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③应将中国梦的实现完全依托于高科技人才的努力
    ④把梦想变成现实,要付出努力

    组卷:8引用:2难度:0.6
  • 4.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说过:“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居里夫人的话启示我们(  )

    组卷:9引用:7难度:0.9
  • 5.有人说:“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现实。”把梦想变为现实,需要我们(  )
    ①拥有梦想
    ②做好新生活的准备
    ③付出努力
    ④把握好当下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6.谈到初中学习,小静认为“学生自主管理制度”让她受益最大:自主预习、探究、测评,让学习成为自觉;出勤、“三操”、卫生实行自治,让被动变成习惯;互帮、互助、互学,让班级变成家庭……下列对初中学习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②在学校学习就是学知识、学技能
    ③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④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组卷:10引用:6难度:0.7
  • 7.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近年来,国家倡导人们多读书、学习,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样做的理由有(  )
    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②学习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③学习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
    ④离开学校后的学习不如在校学习重要

    组卷:2引用:1难度:0.6

二、非选择题(共40分,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者钢笔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区域内作答。)

  •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师生在学习“享受学习”时,针对“体味学习”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这次主题班会,并完成下列任务:
    (1)[情感体验]请按照下列格式写出你的情感体验。
    例:有时遇到难题,却怎么也解不出来,后来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解题方法,这时,我尝到了学习中那种辛苦与快乐的味道。
    辛苦
    体验一:
     

    体验二:
     

    快乐
    体验一:
     

    体验二:
     

    (2)[总结归纳]“学习中的滋味是乐还是苦”这个辩题,经过同学们的激烈辩论之后,请说说你坚持的观点。还有请写出你坚持它的理由。

    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初中的新学习,七年级(1)班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下面是主题班会的几个主要环节:
    [我的困惑]首先让大家各自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
    小海:小学时,作业只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作业量也不大;现在科目增加了四科,作业量很大,不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时做到深夜也做不完。
    小梅:进入新学校,老师的讲课方法不同,风格也不同,学习要求也不一样,我一下子不知道该怎样学习了,有些茫然。
    (1)假如你是他们的朋友,请你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顺利适应中学生活。你的好建议是什么?
    [我的分享]班主任老师总结: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有20%取决于智力因素,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正所谓“智力正常,个性成才”。
    (2)请列举两个你了解的非智力因素。我们应该怎样学会学习?
    [我的收获]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3)通过这节班会课的学习,你对学习的意义有了怎样的认识?

    组卷:2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