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市南汇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和应用(8分)
-
1.按要求填空。
(1)浴乎沂,
(2)为国以礼,
(3)吴楚东南坼,
(4)
(5)至今商女,时时犹唱,组卷:1引用:1难度:0.9
按要求选择。(3分)
-
2.小方同学想搜集一些古人名言来指导自己待人接物,以下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组卷:39引用:6难度:0.9 -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知识就如同棋子一样,它必须借助于思想的头脑才能生动起来,在整个棋盘上获得生命,从而发挥创造性。 也就是说,被知识充斥的文化散文必然“多实塞而少空灵”,必然使作品失了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①然而,当前的许多中国散文家或对此理解不够,或缺乏思想的穿透力
②还有,知识的过于堆积和充塞,使得文化散文密不透风,缺乏灵动与活力
③这样的散文当然难有长久的生命力
④知识也颇似木材,它只有在思想之火的点燃下方能产生光与热
⑤所以,他们往往费尽心思地旁征博引,却难以有深刻的思想风骨组卷:52引用:2难度:0.7
(六)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0分)
-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褚亭记
[明]袁中道①
①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子;“此不村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榄李。”子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②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③,嗅之狂醒④,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⑤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缯,可以颗⑥面,其用亦甚夥 昔子瞻作《有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②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冷冷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⑦一台。植竹为亭,盖以著,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著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而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⑨.之哉?日将九锡⑩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选自《珂雪斋集》)
注释:①袁中道,明代文学家,主张“性灵说”。②枳:停留。③商丘之木:《庄子•人间世》中“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④酲:指喝醉神志不清。⑤枅栌:指方木。⑥颥:洗险。⑦夥:多。⑧樾:树荫。⑨宥:通“侑”,酬谷。⑩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1)可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A.哉
B.也
C.焉
D.耳
(2)下列有关“楮树”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楮树成荫较早,所以在亭旁种植它。
B.楮树的子可以用来绘染,它并非无用之材。
C.楮树叶有手掌那样大小,树荫可以遮蔽整个亭台。
D.作者日日陶醉于楮树的树荫之中,对其钟爱有加。
(3)对作者提到“商丘之木”用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提及《宥老楮》诗,意在说明楮树之有用,为进一步赞美张本。
B.作者以为楮木虽不能与松柏桃李媲美,但也不像商丘之木于人无用。
C.作者用“商丘之木”的典故强调材之有用无用是随具体情况而定的。
D.作者借“商丘之木”的典故,为后文进一步阐述楮木的作用做铺垫。
(4)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鉴赏第②段画线句。
(5)依据第①段中对楮树“界于材与不材之间”的论述,推测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组卷:23引用:6难度:0.2
三、写作(40分)
-
9.网络社会中,“掐架”是微博和论坛里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各方网友有不同观点时会展开激烈的“骂战”。人们对“掐架”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