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等级考试模拟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 1.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位于世界前列。下列采用“光-热-电”能量转换形式的是(  )

    组卷:86引用:2难度:0.6
  • 2.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组卷:731引用:39难度:0.7
  • 3.厨房中有很多调味品,它们可以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味道、增强原有的味道或添加一些额外的味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37引用:6难度:0.7
  • 4.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6引用:2难度:0.7
  • 5.常温常压下,某金属有机多孔材料(MOFA)对CO2具有超高的吸附能力,并能催化CO2与环氧丙烷的反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6
  • 6.食盐、醋酸、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酒精等是灾后经常使用的物质,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组卷:26引用:1难度:0.7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8分)

  • 18.草酸亚铁是黄色晶体,常用作照相显影剂、新型电池材料等。
    实验室制备草酸亚铁并测定其中Fe2+和C2O42-的物质的量之比确定其纯度,步骤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和稀硫酸,加热溶解,再加饱和H2C2O4溶液,加热沸腾数分钟,冷却、过滤、洗涤、晾干,得黄色晶体。
    Ⅱ.称取m gⅠ中制得的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使其溶解,70℃水浴加热,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1 mL(其中所含杂质与KMnO4不反应)。
    Ⅲ.向Ⅱ滴定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和稀硫酸,煮沸,至反应完全,过滤,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滤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2 mL。
    Ⅳ.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
    已知:ⅰ.草酸是弱酸。
    ⅱ.pH>4时,Fe2+易被O2氧化。
    ⅲ.酸性条件下,KMnO4溶液的还原产物为近乎无色的Mn2+
    (1)Ⅰ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
     
     

    (2)Ⅱ中与KMnO4溶液反应的微粒是
     
     

    (3)Ⅲ中加入过量锌粉仅将Fe3+完全还原为Fe2+.若未除净过量锌粉,则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V
     
    v2 mL(填“>”、“=”或“<”)。
    (4)Ⅲ中,滴定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m gⅠ中制得的晶体中,Fe2+和C2O4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用含v1、v2的计算式表示)。

    组卷:58引用:5难度:0.5
  • 19.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0.05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
     
    (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取样时间/min 现象
    3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0 产生白色沉淀;较3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min时加深
    120 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0min时变浅
    (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②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
    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c:酸性溶液中
    NO
    -
    3
    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d:根据
     
    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③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Ⅱ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Ⅰ:向硝酸酸化的
     
    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Ⅱ: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
     
    ,操作及现象是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ⅰ~ⅲ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
     

    组卷:1211引用:19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