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12/19 9:30:7
一、选择题
-
1.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第3年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45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60只,标记的10只。则下列数字最接近K值的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2.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用药物进行灭鼠,但这样对鼠害的控制很难做到持久有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2引用:2难度:0.7 -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稻田中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稻田群落的特征。南方某村庄在插秧不久的稻田中,放养了草鱼和青蛙,其中草鱼主要以杂草为食,青蛙主要以害虫为食,形成了“稻—鱼—蛙”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6 -
4.在老师的指导下生物兴趣小组在不同季节对校园池塘内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5.蝗虫密度大小对牧草产量有较大影响尤其是亚洲小车蝗,如图分别是某牧场亚洲小车蝗的年龄结构及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8 -
6.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7.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1引用:2难度:0.8 -
8.三峡工程建成后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改变,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图则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6
二、非选择题
-
24.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烟草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
(2)利用烟草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人工合成类似的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属于
(3)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4)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
(5)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有组卷:11引用:3难度:0.8 -
25.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来自培养基中的
(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4)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选用稀释倍数为104、105、106的稀释液进行涂布,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5)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7)如图2所示,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它们制作的相同之处。
甲乙丙所用的菌种分别是
(8)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可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
B.②可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
C.③可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有氧环境
D.④可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组卷:2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