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新余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8/20 0:0:1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凝视历史,逝者如斯,素有“人文之乡”美誉的江西,从唐朝起,便有了最早的中国历史上的私人书院。后来,由于战争连绵,官学几乎废弃,但江西私人办学的风气依然存在,私学几经①(diān)沛,穿越了②、烽火不息的宋、元、明、清,江西的书院就如中国历史巨浪下的一堵磐石,时而破浪而出,激起千堆白雪,时而又隐入浩瀚大洋,默默无语。
(1)文中加点字“磐”的读音正确的是
A.páng
B.qìng
C.xīn
D.pán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A.颠
B.巅
C.癫
D.掂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翻来覆去
B.金戈铁马
C.流离失所
D.摧枯拉朽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从唐朝起,便有了最早的中国历史上的私人书院之一。
B.从唐朝起,便有了中国最早的历史上的私人书院。
C.从唐朝起,便有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私人书院。
D.唐朝,便有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私人书院。组卷:30引用:5难度:0.6 -
2.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无论如何斗移星转、岁月更换,后人只要一读陶诗、陶文,就会心生桃花,暖意融融,悠然自悟,妙不可言。
①还用自己的作品定格、升华、传达了这种感觉
②通过这种奇妙感觉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桃花源的种子
③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永远平和自然,葆有一颗平常心
④作者不但用亲身的实践诠释了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⑤而且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组卷:125引用:11难度:0.9 -
3.下列选项中,符合语境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组卷:75引用:5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碛西①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②从远使③,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④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释】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②一身:指诗人独自一人。③远使:指诗人应边塞大将高仙芝之聘,离开长安赴安西任职。④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诗人借用这个典故喻指安西在天之尽头,非常偏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样写送别,诗人开头却反其意着笔,从自己孤身一人入塞写起。
B.首联“一身”和“万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形单影只、边塞遥远的特点。
C.颈联采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极写了安西地理位置的偏僻、身处此地时视野之狭窄。
D.尾联中的“子”是诗人的朋友李判官,醉题家书的是诗人自己。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组卷:75引用:3难度:0.5
四、名著导读(10分)
-
12.真、善、仁、爱是人性美的重要因素。请从《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两个人物(出自不同作品),结合内容说说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一种共同的人性美。(100 字左右)
组卷:32引用:6难度:0.8
五、写作(5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句经典电影台词——“人类的勇气可以跨越时间,跨越每一个历史,跨越当下。”15年,我们跨越了童年、少年,即将坐到中考考场,迎接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抉择;70余年,我们跨越了贫穷、小康,正昂首阔步走上现代化的征程;5000余年我们跨越了愚昧、落后,守望着大好河山,屹立于世界东方……跨越是一种成长,是一种期盼,是一种梦想。
上面的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组卷:2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