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成分的是( )
组卷:113引用:2难度:0.8 -
2.二百多年前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结论的科学家是( )15组卷:166引用:23难度:0.7 -
3.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组卷:38引用:2难度:0.8 -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46引用:3难度:0.6 -
5.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组卷:773引用:29难度:0.6 -
6.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其中Ga显+3价,则N的化合价为( )
组卷:298引用:19难度:0.5 -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6 -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12引用:4难度:0.8 -
9.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种氢原子的质量为5.011×10-27kg,则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组卷:139引用:4难度:0.7
四、(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
28.同学们对书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了再探究。
(一)微粒的性质再探究
用图1装置进行微粒的性质实验,两边玻璃管上端的棉花蘸取了能吸收氨气的试液,两管内的棉线都浸有酚酞试液,左管内的已烘干,右管内的仍潮湿,一段时间后,干棉线没有明显变化,湿棉线fe段逐渐变红而fg段无明显现象。
(1)实验中能够使酚酞变红的微粒是
A.氨气分子
B.水分子
C.氨气与水反应后的微粒
D.以上都是
(2)湿棉线fe段和fg段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3)若用该装置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可以采取的操作是:将左边玻璃管内的棉线换成滴有酚酞溶液的湿棉线,然后,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
【提出问题】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初步探究】同学们设计图2所示的实验。实验时先关闭K1、K2和K3,再将红磷、木炭点燃后同时伸入到容积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中。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2)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后,进行的操作较合理的是
A.先打开K1、K2,一段时间后,再打开K3
B.先打开K1、K3,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
(3)按上述合理操作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深入探究】为进一步探究利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成功的原因,同学们用图3装置进行探究,传感器分别测得不同气体浓度变化如图4所示。请依据图4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4,可知气体a是
(2)通过该探究得出结论:不能用木炭代替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组卷:98引用:1难度:0.4 -
29.欲测定氮肥(NH4HCO3)中的含氮量是否达到如包装袋上(如图)所示的17.0%,通过以下实验测定氨气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该化肥中的含氮量。
【查找资料】
①碱石灰能够吸收H2O和CO2,但是不吸收氨气;
②浓硫酸能吸收H2O和NH3,但是不吸收CO2。
(1)用A装置给化肥样品加热,实验前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查,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
(2)取17.5g化肥样品装入装置A中的试管,然后再依次连接装置
(3)写出A装置中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反应结束后,B、C装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反应前 反应后 B 149g 152.4g C 208g 220.4g
(5)按正确的顺序连接装置后,测得氮元素质量分数偏小,可能原因是
①A装置内原来残留了一些空气
②B装置内的试剂量不够
③C装置内的试剂量不够
④试管内有少量白色固体剩余
⑤尾部的装置吸收了空气中的物质组卷:52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