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沁园春·长沙》2022年同步练习卷(3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篇
-
1.下列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9 -
2.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
组卷:334引用:16难度:0.7 -
3.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2引用:4难度:0.3 -
4.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13引用:5难度:0.9
二、提升篇
-
12.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是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秋天湘江悲凉壮阔的景色。
(2)《沁园春•长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染”字写出红的程度之深。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透”字描绘江水的满溢之状,“争”字展现千帆竞发之景。
C.“鹰击长空”,“击”字富有力量感,准确地形容出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的矫健姿态。
D.“鱼翔浅底”,“翔”字写出了江水的澄澈,形象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
(3)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音韵等,“长沙”是这词的题目。
B.上阕以“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组卷:182引用:5难度:0.7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
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是词牌名“重阳”是题目。这是现代诗歌,但不是新诗,因为新诗在形式上是新的,而《采桑子•重阳》仍然是宋词的形式。
B.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2)下片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组卷:34引用:7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