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新版六年级下册《4.7 美丽的化学变化》2022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我会判:
-
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解释了钻石这种物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组卷:23引用:12难度:0.5 -
2.塑料矿泉水瓶透明、轻便,而且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是很好的材料,但会造成环境污染。
组卷:1引用:2难度:0.7 -
3.大量的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造成气候变化和海水酸化。
组卷:0引用:1难度:0.7
四、能力提升:
-
9.请完成“探究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器材:滴管、碘酒、新鲜马铃薯、小刀。
(2)探究的方法:
①用小刀将一个新鲜的马铃薯切开。
②将碘酒滴到马铃薯的
③观察是否出现
(3)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滴到马铃薯上的碘酒的数量是
②滴管
③使用小刀注意安全。
(4)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马铃薯
(5)你知道哪些食物中的淀粉含量比较丰富,请举出例子。(至少3个)组卷:3引用:1难度:0.7
五、拓展阅读:
-
10.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
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
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成危害。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组卷:1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