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2021年同步练习卷(11)
发布:2024/11/30 13:30:2
一、句子默写
-
1.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
②故虽有名马,
③
④山河破碎风飘絮,
⑤组卷:9引用:1难度:0.8
二、解答题(共21小题,满分81分)
-
2.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从流飘荡
②负势竞上
③在昼犹昏
(2)翻译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堪称典范的骈体文,全文用骈体文写作,句式整齐,清新隽逸。
B.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所写的水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C.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化静为动,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D.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承接“异水”二字,按先后顺序抓住“急”和“清”的特点,具体生动地说明;第三段承接“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奇山异水之美。组卷:6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阳休之书(选段) 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也。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圈、周),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别墅)于斯(这里),而遭乱(战乱)荒废,今复(又)经始(开始重建)。即石成基,凭(依靠)林起栋。萝生映宇(屋檐),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傍沼星罗。檐下流烟,共宵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茜。时一褰(qiān 掀起)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之间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①任意东西:
②争高直指:
③横柯上蔽:
④ 缘庭绮合: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身飘飘而将逝。
C.吾恂恂而起。
D.杂然而前陈者。
(3)先将[甲]文中横线上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再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甲]文所缺的句子:
②[乙]文中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萝生映宇,泉流绕阶。
(5)[甲]文是从视觉和
(6)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作者的别墅毁于战乱后仍在原地重建的原因。组卷:27引用:1难度:0.1 -
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袁宏道(明)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②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③。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④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②石篑: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③午、未、申三时: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④夕舂: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③梅花为寒所勒
④竟不忍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比较这两篇文章的语言,说说各有怎样的特点。
(4)《晚游六桥待月记》和《与朱元思书》描写对象虽然不同,但是流露了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世俗社会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组卷:9引用:1难度:0.5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高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沿溯阻绝
②猛浪若奔
③直视无碍
④窥谷忘反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选文乙总体上勾勒出富春江沿岸怎样的景色特点。(用原文回答)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5)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组卷:18引用:2难度:0.3 -
6.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A.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风烟俱净/亭亭净植 C.从流飘荡/言听计从 D.蝉则千转不穷/山穷水尽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15引用:2难度:0.5 -
7.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水皆缥碧 ②一百许里 ③猛浪若奔 ④窥谷忘反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
(3)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是骈文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组卷:32引用:2难度:0.3 -
8.课内文言文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本文的作者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负势竞上
望峰息心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用文中句子填空。
①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②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
(5)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6)你喜欢富春江的水,还是喜欢富春江两岸的山?请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组卷:11引用:2难度:0.3 -
9.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任意东西 ②窥谷忘反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
①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②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势的,《三峡》一句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22引用:3难度:0.5 -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猛浪若奔
②负势竞上
③鸢飞戾天者
④窥谷忘反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作者着力描写富春江两岸的奇山异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4)比较《三峡》与《与朱元思》两篇短文的异同。
①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②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秋天的组卷:6引用:1难度:0.5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①任意东西 ②从流飘荡 ③天山共色 ④争高直指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山“奇”水“异”
(5)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组卷:31引用:3难度:0.5
四、对比阅读
-
3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ㅤㅤ(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ㅤㅤ(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猛浪若奔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以其境过清
(2)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下面两个句子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组卷:4引用:1难度:0.5 -
35.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ㅤㅤ(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ㅤㅤ(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猛浪若奔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
甲文:
乙文:
(4)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组卷: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