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
发布:2024/5/4 8:0:8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ㅤㅤ现代小说理论认为,小说的中心问题是叙事,它有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意象和叙述者等诸多要素,叙事使人的经验和超验以特定的方式显现出来。冰心小说独特的叙事模式使其以极少的成本,换取了极大的艺术表现力。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冰心小说的这些形式因素进行拆解、分析,发掘它们隐含的意义和相互关系,我们有可能抵达作品的本真状态。
ㅤㅤ现代小说是从有意抵制“讲故事”开始的。虽然同五四作家们一样把小说的描写中心由重“事”转到了重“人”,冰心却另辟蹊径,注重的已不是人物性格的完整和典型,而是更重视人物的“情”和“理”,注重作家的主观情感、主观愿望在人物身上的传达与展现。具体表现为对故事情节的漠视与对人物心理、情绪氛围的重视,而这两者,都是对以情节为中心的传统小说叙事结构的反拨。
ㅤㅤ冰心小说不注重故事情节的组织铺排,也不重视人物性格的精雕细刻,不是着力于展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而是着力于揭示人物心灵的秘密和心理历程,表现人物细腻的情绪流变,使小说结构心理化,以人物心理而不是以故事情节为结构中心。凭借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会和仔细观察,冰心常常能够准确把握住人物的心理特征并加以真切细腻的刻画,把人物心理描写得细微、曲折、微妙,有些作品甚至自始至终都是以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描写来吸引读者的。《超人》中,几乎没有多少情节可言,全文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寂寞》描写孩子的心理,丝丝入扣,非常出色。
ㅤㅤ在冰心的小说中,读者很难找到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其作品并没有因缺乏情节而被指责,其趋向诗化的结构特征反而受到批评家的赞扬。
ㅤㅤ这当然应归功于作者对小说“情调”的追求和对语言的锤炼。冰心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是充满了情趣的。”这就使冰心在人物心理之外找到另外一个值得经营的小说要素,放弃小说的故事性和情节性,而追求小说的情调氛围,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因此,在冰心的小说中,她更多表现的是一个印象、一串画面或几缕情思,这些非情节因素无疑给小说带来了“清新的诗趣”。冰心在大部分小说中,并不满足于准确细致地描写表现对象,而是立足于诗意美,注重作品整体氛围渲染与背景描写(此处的背景,主要是自然风景)。《秋风秋雨愁煞人》中,开头以“秋风不住飒飒地吹着,秋雨不住滴沥滴沥地下着,窗外的梧桐和芭蕉叶子一声声地响着,做出十分的秋意”渲染着窗外“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氛围;文中以“冷月破云来,白衣坐幽女”烘托英云的忧伤:结尾再次以“秋风仍旧飒飒地吹着,秋雨也依旧滴沥滴沥地下着,瓶子里的桂花却低着头”渲染着窗内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了,使小说充斥着满纸秋声的感伤氛围。《遗书》中化用李清照“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的词句,尽显文人情趣,越发使小说意趣盎然。在这里,冰心那富有诗意的“情”与富有象征性的“物”,融于一炉,以独特的意象叙事方式,将小说写得饶有诗意。
——(摘编自柳艳娜、翟德耀《试论冰心小说的叙事模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心小说叙事模式独特,对冰心小说的叙事要素进行拆解、分析,或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本真状态。
B.冰心小说与现代小说的有意抵制“讲故事”不同,冰心更重视对人物心理和情绪氛围的表现。
C.冰心小说并不重视故事情节的组织铺排,甚至放弃小说的情节性,表现出对传统小说叙事结构的反拨。
D.冰心小说具有诗化特征,追求小说的情调氛围和诗意美,使小说具有诗趣,并受到了批评家的赞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从现代小说的叙事理论谈起,引出冰心小说叙事模式的论题,为下文的分析论证提供了依据。
B.文章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将冰心小说和其他现代小说进行对比,突出冰心小说叙事模式更具艺术表现力。
C.文章第三段以《超人》《寂寞》为例,论证了冰心的小说完全是以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描写来吸引读者。
D.文章第五段引用冰心的话,论证了冰心小说因追求小说的情调氛围,而失去小说的故事性和情节性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心能在小说中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心理特征并描写出来,离不开她对生活的深刻体会和仔细观察。
B.现代小说中有些作品,情节曲折离奇,也不追求诗化语言和结构,因此这些作品缺乏审美价值。
C.冰心小说注重语言的锤炼,如《遗书》中诗化的语言尽显文人情趣,使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
D.《秋风秋雨秋煞人》在开头、文中、结尾都借助自然风景描写,着意渲染了小说感伤、忧愁的氛围。组卷:2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然界中每一种生命都会以自己的方式繁荣自己的种群,植物的种子集中于亲本植物附近会加剧竞争和加速死亡,为了寻找适合定居和生长的生境,开拓和占领新的领地,在种子成熟的季节,大自然会顿时喧闹起来,植物们迫不及待地一展才华,施展着各自的看家本领,为种子准备一次奇妙的旅行。
果实是被子植物的传承策略和手段,它们是献给种子传播者的报酬。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形态与结构上的变化外,还伴有复杂的生理变化。果实的色泽与果皮中所含色素有关,里面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含量与种类不同,果实所呈现的色泽也不相同。通常较强的光照与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果实向阳的一面往往着色较好。果实质地逐渐由硬变软,原因是果皮细胞壁中可溶性果胶增加,原果胶减少,使细胞间失去了结合力,致使细胞分散,果肉松软。成熟果实的气味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肪族与芳香族的酯,还有一些醛类,比未成熟时更为丰富。柑橘中有60多种香气成分,葡萄、苹果中则有70多种。植物果实的颜色、质地、气味会促进动物嗅觉的发展,最终吸引动物食用。
不会咀嚼的鸟儿们是植物种子旅行的上上之选,很多植物在种子成熟时果实由青色变成显眼的红色或者黑色,硕果累累的果树成了鸟儿们举行盛宴的殿堂,各路食客纷纷相聚。经过一番盛宴的招待,鸟儿们带着成百上千的种子飞翔到很远的地方,果肉会被消化吸收掉,但是无法消化的种子则会被鸟儿们排放到远方。
除此外,种子还会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驭风而行。风无处不在,为植物提供了名符其实的顺风车,聪明的植物们当然不会放弃这一大自然的恩惠。兰科植物的种子以小而闻名,当种子成熟时,果荚开裂,轻微的空气流动就能将这些种子带向数公里外的地方。
勤劳的植物喜欢自力更生,它们进化出特殊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在特定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机械力量就能够将种子很好散布出去。我们常见的豆荚在种子成熟时,湿果皮失去水分,干燥而坚硬的果皮在太阳的烘烤下,会在果皮上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当应力达到一定阈值时,果皮在缝线上突然打开、扭转和炸裂,种子就会像飞出枪膛的子弹,被弹射到远处。
(节选自张家荣、亚吉东《种子的生存智慧》)材料二:
种子传播是决定植物种群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过程。许多研究表明,70%~90%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雨林植物,其种子都是依靠脊椎动物进行传播,尤其是鸟类。这是因为鸟类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消化道中的植物种子能伴随其移动距离的增加而被传播到适宜萌发的微生境中,并占据新的生态位,扩大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从而降低子代与亲代间对光照、水分和营养等资源的竞争,减少后代因密度制约效应造成的死亡率。
(节选自汪国海、李福燕等《食果鸟类对秋枫果实的取食和传播研究》)材料三:
植物的传播和繁衍是通过繁殖体实现的,繁殖体经由多种媒介作定向或非定向运动散播到远离母体的区域是固着植物实现物种迁移的主要方式。植物繁殖体自母体脱落后,在多时空尺度中发生的输运过程是其完整生命周期中最为基本的生态动力学过程,在植物个体的生存、生长及繁衍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发生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能增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并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对植物种群及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动态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对掌握植物物种的延续、进化以及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繁殖体传播方式在动力机制上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传播,主动传播的动力来源主要为重力与植物自然弹射力,具有路径单一与传播范围小的特点;被动传播的动力来源主要为运动的生物与非生物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及路径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风媒、水媒及动物媒传播。
(节选自曾玉红、刘小光等《植物繁殖体水媒传播研究进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果实其颜色、质地、气味发生变化成长动物嗅觉的发展促进
B.不会咀嚼的鸟儿们脊椎动物传播享用避免死亡的目的达到
C.植物种子脊椎动物传播通过避免死亡的目的达到
D.繁殖体多重媒介运动经过远离母体的区域散播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自己的方式来繁荣自己的种群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而让种子“旅行”就是植物的独特方式。
B.被子植物用自己的果实回报那些帮助自己传播种子的动物们,自己的种子才得以离开亲本植物远行。
C.“大自然会喧闹起来”“一次奇妙的旅行”“各路食客纷纷相聚”等语言生动形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D.风、水等传播媒介能使种子的传播范围更广,路径更多样,因而成为植物种子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3)植物种子在传播过程中有哪些智慧?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组卷:0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度阴山
范长江
小小黑河的阻挠让我们两天才到包头。包头的日本特务人员,听说我们去新疆,特别来详细看看。谢谢他们如此关心!
包头北出蒙古,有两条山谷可通,一大沟,一小沟,都是阴山里的谷道。我们选的小沟,一路已有包头驻军重重把守。军帐搭在山头上,颇有古代“戍边”的风味。
小沟足有四十里长,曲折走出后没有什么下坡,直接进入蒙古原地。这里我们可以领悟到,蒙古高原在阴山是一个阶层的边沿,东南行在张家口又是一级,居庸关所在的南口山脉是第三级。
蒙古原地上,乌兰察布盟区域大半是水草茂盛的牧地。草地之势,平坦润泽,不但行驶汽车相宜,而且风景悦目。汽车通常可以开足七八十公里一小时的速度,随波形的路起伏前进,正如一队战舰突破碧蓝的水波,在海上浮现。
安北设治局正在我们必经的路上,县城内容的充实,远不及武川。在午尖的旅店里,听到几件新闻,都是关于民间欠粮,被厅官拘去的事件,这恐怕就是“家有二顷田,头枕衙门眠”的古典今验了。
蒙古草原的美丽,我有正确的了解,一望无边的青绿,没有一棵树来打破这种青茵的平顺。向任何方向的前面看去,总是悦目的绿色铺好的野景。波形的绿地,犹如微浪的海洋。矮小的山岗,正如海中细岛。到了夕阳疲挂在西方,灰白的光幕斜罩着大地。草地里的马群,受了汽车的震动,没命地狂奔。我们这一队比它们更快的东西,巨大的吼声——发动机与汽笛的声音,使它们惊惧、愤恨。似乎它们不佩服我们的汽车,因而以它们最大的速度和我们赛跑。夕阳草上奔群马,鬃飞尾直眼回顾,这是多好的写生题材!
傍晚,过一条叫“海留图”的小河,河的西岸有几家蒙古包,为汉商所经营。三十一日计行四百二十里。此间较大的蒙古包已经不是活动的房子,而是仅有蒙古包形状的固定土屋。车队集结地停了下来,比原来几家蒙古包的气势还要壮盛,简直是一座“车城”。住宿之后,人的社会活动随之展开。这样几千里戈壁长征的旅客,谁都准备有相当的食粮,这时,大家开始享用了。小箱作了方桌,松沙是天然的“梭发”,甲的酒,乙的肉,丙的饼干,带吃,带说,带唱。
东北人总是说东北的事多,他们痛骂东北那批自私自利的官僚军阎,拼命地刮地皮,结果都归了外人。剩下一些财产,弄到关内平津一带,他们的子子孙孙拿了这些财产在平津一带作恶,悖入悖出,必无好下场。日本占了东北,所有稍有财产的商店,都给他弄上一个顾问,财政上出入要得顾问的同意,结果这些商店成为顾问的私产!
从海留图河续进,汽车在草地里飞驰,风景舒松清畅。经过好些难过的道路,益发显得头车司机的重要,他在车队中的地位,等于一国的领袖,他不但要有特殊的经验,而且他的度量要有海样的宽宏。他也许有独出心裁的做法,暂时不为群众所了解,遭受了许多误会。但是,他必须在事实上表现无假公济私之行为,才能得大家的谅解。
一串汽车赓续行进,其中任何一个出了毛病,立刻落伍到后面。时代的洪流,不断地演变,不能把握时代来不断改进自己的人们,当然很快就要为时代所抛弃。而现在许多不长进的人们,反而常常用愚民的教育政策,来阻止后面年青人的进步,这当然是不可通的。
九月一日这天,我们遇到漫山遍野的黄羊。这种野生动物,生活在青海、祁连山南北、察绥内蒙等地广人稀的地方。黄羊奔驰速度极快,三十公里一小时的汽车和它们并驾齐驱,它们仍可以在汽车的前面赶过!
所有的生物,都根据自己生存的需要而活动。黄羊生存的方法,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它在动物界,完全是“守势”的。它没有巨牙利爪,不能牺牲任何动物来满足自己。但是,其他的动物却不能说没有牺牲它的意思,因此,首先它有一种适应于当地当季的土色和草色之保护作用的毛色,减少被发现的可能。万一被发现,它就开始逃跑,它的普通速度几等于马的狂奔。在紧急关头,它能纵跃前进,一跃能离地三四尺高,一二丈左右远。不但成长的黄羊如此,初生的羊犊,刚脱母胎之后,一见风就可以跑路。
战略上,有必须取得某地某事始为胜利者,同时,有只需不给予敌方某地某事,即为胜利者。这里取舍得失,全在研究我们生存的需要在什么地方。
午尖在黑沙图,这里是新疆哈密,甘肃酒泉、张掖和阿拉善蒙古走草地进入绥远的总口子。从前西北一带的鸦片都经此至百灵庙转归绥。鸦片过境税,是绥远财政上看不到的大收入。德王所主持的蒙政会为了鸦片过境税问题,甚至和晋绥决裂。百灵庙形势特殊化以后,绥西屯垦军派兵把守黑沙图,所有鸦片,不准再走百灵庙,改由此去包头。
三五处蒙古包,加上一连人的土屋兵营,此地也俨然蒙古地中之大镇。所谓汽车站,也是蒙古包。所谓商店,也是蒙古包里有限的一点东西。
(1937年《大公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述了作者在蒙古高原的行程,以车行为线,以时序为经,以宏论作纬,移步换景,奇观迭出,绘就了一轴壮阔的塞外山水风物长卷。
B.文章描写事物特别细致生动,其形象如在目前,如写奔马“鬃飞尾直眼回顾”,语言精练,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能够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C.文章写到东北之事,如军阀官僚的子孙用被日寇掠夺剩下的财产在平津一带作恶,就由东北人叙说,这使所述内容真实具体,可信度强。
D.文章对头车司机的评论,暗示一国的领袖至少应有三方面的个性:一是要有宽广的胸怀,二是要有独出心裁的谋略,三是要有高洁的品德。
(2)本文在文学性外,还有哪些特性?请结合文中有关黄羊的段落对此做简要说明。
(3)本文是一篇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强调客观真实,尽量减少主观情绪的介入,本文却一反常态,体现了强烈的思想感情,请对其感情做简要分析。组卷:5引用:4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回答问题。
① ,而华人也多以“炎黄子孙”自居,不过,“初祖”的意思可并非是指黄帝是华夏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批人类,而是指自黄帝时代开始,我们的先民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群居生活,② 。当然,单凭文字描述,我们很难理解何谓“高等级有社会组织”。从考古发现角度讲,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的黄河流域形成了一种以制作彩陶为显著特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辐射力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农业、聚居成为华夏先民的主要生活方式,并形成了带有明确分工和等级的聚落组织架构,先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制作出不同用途的骨器、玉器,并衍生出了原始的宗族、信仰。所以,仰韶文化可以称作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化的“主根主脉”。可以想见,大约在仰韶文化时期,史载规模较大的黄帝蚩尤之战后,部落不断解体、重组,黄帝部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③ 促使仰韶文化渗透进整个中国大地,与其他同期文化相互融合,其影响力广泛且深远,成为中华文明的根化、源文化。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一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10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