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咸水沽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22年早春时节,不少中国家庭在电视剧《人世间》的陪伴下 。这部电视剧创下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近5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目前已累计超4亿受众观看。
新时期以来,改编自茅盾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获奖作品的影视作品 。1982年至今,茅盾文学奖共计48部获奖长篇小说中,有《芙蓉镇》《钟鼓楼》《平凡的世界》等31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而此次《人世间》由文学跨界影视,更是从专业阅读扩展为社会阅读,从文艺作品延伸为一种 的文化现象。《人世间》热播,再一次有力证明了文学与影视 。
电视剧《人世间》的成功,源自创作团队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人世间》剧本写了3年,直到电视剧拍摄关机前一个月,编剧王海鸰仍然在修改。导演李路将多年的思考沉淀倾注在这部剧中。踏踏实实拍出一部围绕工人群体为主角,辐射社会各人群、展现中国社会近50年发展变化的电视剧是他长期以来的夙愿。诸多实力派演员为塑造好角色动了脑筋,下了苦功夫,以二度创作为电视剧添彩。剧组工作人员辗转长春、哈尔滨等多地实景拍摄,曾为一场戏长途奔波两三百公里。“( )”从115万字小说《人世间》到58集电视剧《人世间》,完成了从精品到精品的转化、升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渡过 洋洋洒洒 引人瞩目 唇齿相依 B.度过 洋洋洒洒 引人注目 息息相关 C.渡过 洋洋大观 引人注目 唇齿相依 D.度过 洋洋大观 引人瞩目 息息相关
A.踏踏实实拍出一部把工人群体作为主角,辐射社会各人群、展现中国社会近50年发展变化的电视剧是他长期以来的心愿。
B.踏踏实实拍出一部围绕工人群体这个主角,辐射社会各人群、展现中国社会近50年发展变化的电视剧是他长期以来的夙愿。
C.踏踏实实拍出一部围绕工人群体为主角,辐射社会各人群、展现中国社会近50年发展变化的电视剧是他长期以来的心愿。
D.踏踏实实拍出一部把工人群体作为主角,辐射社会各人群、展现中国社会近50年发展变化的电视剧是他长期以来的夙愿。组卷:23引用:2难度:0.7 -
2.对下列文学作品及其相关内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 四字句为主 风、雅、颂 商周时期的诗歌总集 B. 乐府诗 音乐性诗体 贵族颂歌、军乐、民间乐词 风行于汉魏六朝时期 C. 律诗 古体诗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开始盛行于唐朝 D. 词 长短句 豪放派、婉约派、山水田园派 起于五代,流行于宋 组卷:42引用:4难度:0.8
二.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例如碳补偿;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要如期实现碳中和,下一步的深度低碳变革该怎么走?从经济角度,要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结构性低碳转变。从能源角度,要建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从技术角度,各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要根据碳中和目标时间表规划未来的技术路线图。
(摘编自沈东方《非常鼓舞人心的一步》) 材料二: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会议对“30•60目标”的重大意义以及相关工作做出重要阐述和部署,会议强调“十四五”作为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需要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转型工作。高碳行业低碳化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目标的必经之路,其转型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在此形势下,多个机构已经给出了实现“双碳”目标期间的投资需求资金量估计(见表1)。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表1 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资金需求梳理 机构/个人名 时间段 黄金需求量 易纲 2030年 2.2万亿元/年 2030年至2060年 3.9万亿元/年 中金公司 总过程 139万亿元 2010年至2030年 22万亿元 马俊 总过程 100-500万亿元 落基山研究所和
中国投资协会2020年至2050年 70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清华大学气候变
化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院2020年至2050年 174.38万亿元 表2 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及任务 国家 碳达峰时间 碳排放峰值 人均碳排放 规划碳中和时间 英国 1991年 8.07亿吨 14.05吨 2050年 欧盟 2006年 48.54亿吨 10.28吨 2050年(各国不同) 美国 2007年 74.16亿吨 24.46吨 2050年 加拿大 2007年 7.42亿吨 22.56吨 2050年 巴西 2012年 10.28亿吨 5.17吨 2060年 日本 2013年 14.08亿吨 11.17吨 2050年 韩国 2013年 6.97亿吨 13.82吨 2050年 中国 2030年 120亿吨(预计) 8.5吨(预计) 2060年
材料三:
根据目标,我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专家看来,实现“碳中和”需要同时做好“加减法”——“减法”就是要切实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法”就是要大力增加碳汇。
今年开始,国家电网丽水公司通过“错峰发电”“虚拟电厂”等手段,积极节能减排,助力“碳中和”。所谓“虚拟电厂”,顾名思义,这是座看不见的电厂。虚拟电厂聚合了丽水境内55万千瓦库容调节水电站和45万千瓦下游径流电站,形成了相当于一个百万千瓦级的“超大号电池”。当电力系统出现供需不平衡时,“虚拟电厂”可以借助调控平台,快速分析计算各个水电站的运行情况,并发出“错峰发电”的指令。相较传统调峰方式,这种基于“虚拟电厂”的“错峰发电”技术手段,避免了资源浪费,还能减少发电的煤损耗。
在杭州临安区太湖源镇上阳村重阳坞,有一片334亩的“碳中和林”。2017年3月,这片特别的树林种下了27722株红豆杉、银杏、浙江楠、栾树、无患子等珍贵树种,用于抵消G20杭州峰会排放的6674吨二氧化碳,以实现G20峰会零排放目标。
“碳中和林”是一种生态补偿办法,主要目的是通过造林的方式中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据悉,G20杭州峰会碳中和林项目,抚育管护期20年。栽种的树种既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和观赏性,也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业内人士测算,这片林子在20年里将累计增加碳汇6680吨。除了能完全吸收G20杭州峰会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帮助峰会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还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
我国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10年时间,全面推动落实能源碳达峰任务,推进重点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专家学者这样说》)(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实现碳中和”措施的一项是
A.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B.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性低碳转变。
C.建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D.各行业根据碳中和目标时间表规划未来的技术路线图。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必经之路是高碳行业低碳化发展,迫切需要推动相关重点领域的转型工作。
B.根据多个机构给出的实现“双碳”期间的资金需求量估计,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总需求普遍高于百万亿元,资金缺口主要靠市场来解决。
C.英国、加拿大、韩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做得较好,碳排放峰值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规划的碳中和时间也比其他国家早。
D.若把欧盟作为整体考虑,欧美地区实现碳达峰的时间较早,但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所需要的时间要比我国多10年以上。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电厂”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减少煤耗,属于实现碳中和所要做的“加法”。
B.“碳中和林”是通过树种的固碳能力来实现碳中和的,所以必须选择珍贵树种。
C.“碳中和林”所产生的碳汇和经济效益是可以通过测算并做好周密计划来实现的。
D.虽然我国距离碳达峰不到10年,任务艰巨,但一些重要领域已经取得历史性进展。组卷:20引用:3难度:0.6
六、(10分)
-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中国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为主要构材,砖石常居辅材之位,故重要工程,①组卷:30引用:2难度:0.3
七、(2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热播电视剧《人世间》中,三姊妹中的老三周秉昆只是一个普通体力工人,相对于做了高官的哥哥、做了教授的姐姐,是不优秀、不成功的。但是他引起了更多观众的共鸣,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肯定和赞赏。因为他虽然平凡,但努力生活,善良快乐,勇于担当,称得上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弟弟、好朋友。
很多观众纷纷发表评论:在所谓的优秀和成功之外,简单的快乐,平凡的担当,也是一种可贵的、值得赞赏的价值。
对此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呢?请你结合自己的认识、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这些精神坐标在成长中给予你哪些影响和启示?请结合你的感悟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组卷:16引用:1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