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苏教新版必修3 《第四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2018年单元测试卷(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哲学家的文化心态
    王 锟
          中国的哲学家属于关怀型人格,他们大多是实践哲学家,具有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之身份。先秦诸子除公孙龙外,管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邹衍等人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淑世情怀”,他们大都出仕为官,治国理政,积极参与政治社会实践,力图将自己的学说推行于天下,实现世道太平。秦汉以降,儒家如董仲舒、王通、韩愈、李翱、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积极用世则自不待言,而魏晋玄学人物如何晏、王弼、郭象、裴頠、阮籍、嵇康等人也未忘情于政治。总之,关怀心态熏陶下的哲学家,无论是儒的“入世”、道的“隐世”,还是佛的“出世”,都没有脱出“现世”的范围。在现世社会里,他们关怀顾念着苍生,力行着自己的哲学,甚至把践行视作哲学的精魂所在。而要表达关怀顾念之情,诗文为最佳之载体;要力行用世,历史乃资治的宝鉴。故中国的哲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史学家。西方哲学家属于探究型人格,他们大多是理论哲学家,具有教师和学者的身份。古希腊“哲学之父”泰勒斯,其观察天象掉进井里,颇有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风度。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街头的道德教师。柏拉图除有过帝王师的短暂经历外,大部分时间做老师,研究哲学和数学。亚里士多德除给亚历山大大帝做过两年的教师外,大部分时间在研究哲学和各种学问。近代西方大哲学家除休谟、莱布尼茨外大都是教师和学者。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除短暂做过瑞典女王的教师外,大部分时间进行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约翰•洛克除做过教师或贵族的学术秘书外,主要从事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斯宾诺莎隐居大半生以研究哲学和几何学。康德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教师,在学校他教授哲学,研究数学和物理学。康德之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尼采也都是大学的哲学教师,更不要说尼采以降的现代哲学家了。总之,西方的哲学家,无论是隐居还是游历各地,基本上倾其一生研究哲学,同时还研究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故西方的哲学,与数学、物理学关系密切。因为哲学与数学、物理学的研究都是探究型的,都重视理论思辨和逻辑推理。故他们既是哲学家,又是数学家、物理学家。
          在哲学创作上,中国哲学是“经典诠释型的”,而西方哲学则是“理论建构型的”。前者哲学著述的方式采用注解法,如对“五经四书”或《老子》《庄子》的注疏。哲学的创新呈“层累构造”的模式,其新观点、新概念层累于旧有名词之上,这就使得哲学创新看上去零散、不系统,缺乏明显的创新。这都是尊重先贤、推崇传统的结果,是一种关怀的心态。西方哲学创新看上去更系统、更显著,这都是求变、求新、重理论思辨的结果。在“理论建构型的”系统中,哲学著述的方式采用批判和建构法,哲学的创新呈“体系颠覆”的模式。西方哲学的演变史是一套套理论对立和竞争的历史。西方的哲学家,常常一家批判另一家,并力图“另起炉灶”以取而代之。故观西方哲学史,一派派理论如走马灯般轮换,你方唱罢我登场。
          总而言之,中国哲学的认识论、宇宙论、哲学家人格乃至哲学创作发生都呈现出关怀顾念的心态,故中国哲学具有关怀哲学的特质。相对照,西方哲学则呈现出好奇探究的心态,故西方哲学具有探究哲学的特质。只有理解中西哲学之差异,彼此欣赏,互为批评,相互吸收,才能熔铸新哲学。
    (1)下列关于先秦诸子关怀型人格的具体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在现世社会里,都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以诗文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与情怀。
    B.他们积极参与政治社会实践,因此都能出仕为官,以这种方式践行自己的社会理想。
    C.作为顾念苍生的先秦诸子,无论是儒的“入世”,还是道的“隐世”,都是关怀型人格。
    D.先秦的这些文学家、史学家又是哲学家,力图将自己的学说推行于天下,实现世道太平。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汉以降,董仲舒、朱熹、王阳明、何晏、郭象、阮籍诸人,虽思想驳杂,但都能关注政治。
    B.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人都有担任教师的经历,他们除了研究哲学,还研究其他学问。
    C.西方的哲学是探究型人格,哲学家大多是理论哲学家,其理论思辨性和逻辑推理性都很强。
    D.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都是大学哲学教师,他们的一生都专注于哲学研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哲学家大多具有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之身份,而西方哲学家,往往又是数学家、物理学家。
    B.西方哲学家大多是理论哲学家,他们重视求变、求新,西方哲学创新较之中国哲学更系统、更显著。
    C.中国哲学著述的方式采用注解法,尊重先贤、推崇传统;而西方哲学演变讲究理论对立和竞争。
    D.中国哲学表现关怀顾念心态,西方哲学呈现好奇探究心态,比较而言,西方哲学的创新更胜中国一筹。

    组卷:2引用:1难度:0.8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宜黄县县学记
    曾 巩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而春秋释奠之事以著于令,则常以庙祀孔氏,庙不复理。
          皇祐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宜黄,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成也,积屋之区若干,而门序正位,讲艺之堂、栖士之舍皆足。积器之数若干,而祀饮寝食之用皆具。其像孔氏而下,从祭之士皆备。其书经史百氏、翰林子墨之文章无外求者。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
          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
          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详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礼乐节文之详,固有所不得为者。若夫正心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务,则在其进之而已。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十二月某日也。
    (选自《曾巩诗文选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李君详至宜黄   会:恰巧;适逢
    B.故其材不而羡      赋:赋税
    C.其基会作之本末  相:察看,选择
    D.唯其令之一        唱:通“倡”,倡导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建成县学有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①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
    ②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
    ③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
    ④以养其良材之士
    ⑤使其相与学而明之
    ⑥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黄县县学建成之后,不仅房屋、门墙、厅堂与宿舍充足,而且其他的器具也都齐备。
    B.宜黄县的读书人当中本来优秀人士很多,现在兴办县学,更有助于培养宜黄优秀人才。
    C.古代的圣人虽然已经逝去,然而他们留下的文章典籍、礼乐细节等等仍然可考可求。
    D.文章就宜黄办学之事阐述了无论是个人小事或国家大体,一刻也离不开教育的道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
    ②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到 家【注】
    黄遵宪
    处处风波到日迟,病身憔悴尚能支。
    少眠易醒藏蕉梦,多难仍逢剪韭时。
    大海走鳗寻有迹,老翁失马卜难知。
    援琴欲鼓《拘幽操》,月在中天天四垂。
    【注】诗人参加戊戌政变失败后,抱病滞留上海,清兵围困住处,后被“放归”。这是诗人1898年底被“放归”到家后的作品。
    (1)诗歌的第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的内容作具体分析。

    组卷:13引用:2难度:0.3

七、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

  • 10.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组卷:62引用:9难度:0.3

五、写作(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塞壬岛上居住着会唱魔歌德海妖塞壬三姐妹,半人半鸟的塞壬姐妹们坐在一片花丛里,唱着蛊惑人心的歌,甜美的歌声把过往的船只引向该岛,然后撞上礁石,船毁人亡,船员则成为塞壬姐妹们的腹中餐。
    唯一一个安全过岛、胜利返航的是英雄奥德修斯,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快回家和分别多年的妻子团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7引用:2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