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二十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河南赛区)初赛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组卷:23引用:4难度:0.5 -
2.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低碳生活”成为热门话题,下列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中,不恰当的是( )
组卷:25引用:15难度:0.9 -
3.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11引用:7难度:0.9 -
4.铜和铝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重要的金属.钛(Ti)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之一.依据三种金属的性质和用途,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27引用:2难度:0.7 -
5.我国盛产的香料八角中存在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由它合成的达菲(化学式为C16H31O8N2P)是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2难度:0.9 -
6.将下列四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组卷:41引用:22难度:0.9 -
7.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
组卷:21引用:21难度:0.9 -
8.下列生活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9 -
9.使用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时,最好不要留下任何痕迹,下列灭火器中最适宜的是( )
组卷:53引用:4难度:0.9 -
10.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是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坐标图,其中合理的是( )
组卷:1083引用:29难度:0.9 -
11.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可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组卷:18引用:5难度:0.9 -
1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或方法(括号内)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4难度:0.5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35.在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在工业上、实验室中可以制作氯气,用来研究氯气的性质,并将其广泛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1)在工业上,制取氯气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①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该过程主要发生
②要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可选择的操作方法是
③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可采用如图装置制取氯气并测量产生Cl2的体积。
①能采用该气体发生装置的理由是
②该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3)氯气在常温下能分别与水、碱类等物质发生反应,并可以产生具有杀菌消毒、漂白(是有色物质褪色)等作用的物质。
①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制漂白粉,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②氯气和水反应的原理是:Cl2+H2O=HCl+HclO.为了证明把氧气通入水的过程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化学式为HClO),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你认为小明设计的方案能够达到目的吗?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补充实验帮助小明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4)请计算:吸收14.2g氯气,需要消耗2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克?组卷:41引用:1难度:0.5 -
36.(1)课外活动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做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有50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①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
②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③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
(2)课外活动小组发现红热的铜丝变黑后,为了回收再利用铜丝,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①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方案相比,
②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变成黑色的铜丝,并且充分反应,则回收的铜丝a的质量组卷:192引用:4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