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体系统与文体族群
谷曙光 一国之文学错综复杂,尤其中国,每个朝代皆非单一文体,而是多种文体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从历时性角度来说,一个朝代的文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系统,也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共同体。各种文体在系统中共存与协调发展,犹如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其中的文体之间亦具有相资相生、相互竞争、相互融通的复杂关系。因此,从单一视角研究文体,可能是片面的、狭隘的,如果立足于“文体--系统--族群”,以多元角度观察考量,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接近文体运动的真实格局。
中国古代文体系统中,应特别强调的一个关键词是文体之“变”。文体的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中国古代的文体系统永远处于运动状态,并且不是平面运动,而是立体运动。新与旧、高与低、主与次,五方杂处,碰撞震荡。在文体系统中,主流文体、较早文体和边缘文体、后起文体,关系微妙复杂。相对而言,主流文体、较早文体影响边缘文体、后起文体是主要趋势,是常态;而边缘文体、后起文体虽能反作用于主流文体、较早文体,却无法实现同等的影响力。其实,多个文体间有时还有复杂的叠加效应和共振影响。譬如,在宋以后,一般而言,是循着“文→诗→词→曲”的方向施加影响力的。文可影响诗、词,诗可影响词,词可影响曲;反之,词却不宜影响诗、文,曲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的文体系统,既有较模糊的总体事理,又有单一文体的规则要求。中国古代文体的演变发展,亦有总有分,很大程度上印证、契合了朱熹提出的“理一分殊”的学说。文体系统处于永不停歇的运动状态,诸文体新旧杂陈,常中有变,变中有常,总的运行趋势是新陈代谢,但各文体又有自身的小规律,而其间的震荡、平衡、嬗替、倾覆,实难一言而尽。
文体系统的复杂性,远超一般想象,这也加剧了研究的困难。系统内的各层次都存在复杂的现象和机制,层次与层次之间亦错综交织,具有穿透力和渗透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一个朝代的文体系统、文体关系,就需要顾识大局、辨别主次、理清头绪。
在研究古代文体系统的同时,还可引入“族群”的概念。在古代的文体系统中,是否存在若干族群呢?答案是肯定的。诗歌、散文、骈文、小说、戏曲等是古代文体系统中较突出的几大族群,其中散文是最大的族群,它疆域最广、成员最多、势力最大。
散文是中国古代文体系统中生态环境、发展态势较好的族群。在中国古代,散文始终是诸文体的基础。离开了散文,许多文体便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先秦、两汉是散文的天下,六朝至唐虽骈文称盛,但骈文的周围,始终笼罩着散文的巨大“阴影”。降及宋代,散文再度成为文体系统中的核心。宋以后,散文依然是中心,小说、戏曲的文体基础依然是散文。从历史的长时段看,诗歌和骈文族群,虽然在总体上不如散文族群的势力大、影响深,但在某一朝代,却也曾独领风骚,如唐朝的诗歌,都是当时居于中心地位的文体族群。
(选自2016年0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哪一个国家,无论这个国家在哪个时期,它的文学都是复杂的,表现在文学体裁上则是多种文体的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B.在中国古代文体系统中,文体的变化是这个系统中突出的特征,且这种变化是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它是永恒的一种存在。
C.中国古代文体的演变发展经历了新陈代谢的时期,但相当复杂,常中有变,变中有常,与朱熹的“理一分殊”的主张相契合。
D.相对中国古代文体系统中几个较大的族群而言,散文族群成员多、势力大,是生态环境、发展态势明显具有优势的族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从单一视角研究文体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是在于各文体之间具有相资相生、相互竞争、相互融通的复杂关系。
B.文体系统中有主流文体、较早文体和边缘文体、后起文体之分,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力有时会小于后者对前者的作用力。
C.我们在研究文体系统、文体关系时之所以要辨别主次、理清头绪,是因为文体系统内的各层次之间具有穿透力和渗透性。
D.从文体发展的漫长历史的时段看,总会有一种文体族群独领风骚,如我们所说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即是明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体的运动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立足于“文体--系统--族群”对其进行观察考量,才有可能接近文体运动的真实格局。
B.无论什么时期,文体系统中的多个文体之间会有复杂的叠加效应和共振影响。如文可影响诗、词,诗可影响词,词可影响曲。
C.研究古代文体系统时,若引入“族群”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弄清文体系统中各层次之间错综交织的复杂的现象和机制。
D.散文是许多文体存在的根基,无论是骈文,还是小说、戏曲,都受到了散文的巨大影响,哪怕散文不是当时文体系统中的核心。组卷:9引用:1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今年6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247所高校的713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1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毕业典礼不可缺少。这份调查中,79.7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毕业典礼是人生中重要的分水岭,是告别大学、步入社会的象征”,62.21%的受访者认为“毕业典礼能给人心理暗示和鼓励,赋予毕业生一种力量”,56.3%的受访者认为“能从毕业典礼中收获自豪感和荣誉感”。
“毕业典礼不是可有可无的简单仪式,它更深层的作用体现在大学精神和价值观的传递上。”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表示,毕业典礼集中展示了一所学校的风格和情怀,看得到学校对学生的关爱程度,看得清学校所倡导的成长成才导向。他建议,毕业典礼仪式既要体现国际经验,也要有中国特色,以增强庄重感和严肃性。
(摘编自陈鹏《在追忆中告别过去在憧憬中拥抱未来——2017届大学毕业典礼透视》)材料二:
起源于西方中世纪大学的毕业礼,绝不仅仅是圈外人看来的一场“热闹”,而是其经久以来附着的那种厚重的、隐含着丰富价值取向的仪式感,使身处这一温馨感人场景中的学子们,有泪水也有欢笑,有离弃也有不舍,有悔恨也有感恩,有释怀也有震撼,有回忆也有憧憬。对学校来讲,它是送给学子们的“最后一课”,是重温校园生活、感悟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最集中的一堂课;对广大学子来讲,它是以他们为主角的并与老师、同学和母校彼此建立心灵链接的一个重要契机。而对其中任何一名学生来说,毕业礼都是他们人生的一次不同凡响的节点,不仅是对一个阶段学业成就的公开肯定和确认,也是对其几年来累积的酸甜苦辣情绪的释放和了结。与此同时,毕业礼也是他们进一步成长的加油站,更是他们接受思想洗礼、打点行装、走向下一人生阶梯的驿站。
几年的校园生活,不能只像一辆急匆匆穿过一片美丽景区的观光巴士,而是奔着收获而来,带着收获而去。几年来,我们收获了知识、涵养和能力,收获了恩情、友情和爱情,但最重要的收获,应该是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和奉献。因为,毕业礼不只是对一段岁月的告别,也应是学业完成后承担责任的开始。自大学在中国诞生以来,毕业礼的主题也自然离不开责任与奉献,许许多多毕业生都认为自己应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担当。新中国成立以后,毕业生更有一种做大事的“舍我其谁”的气度与抱负。作为生活在这个伟大新时代的莘莘学子,作为祖国事业发展的未来中坚,我们肩负着更大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摘编自罗志敏《毕业季,承担责任的开始》)材料三:
“一次毕业,也可以理解为一次振翅膀。”清华附小高段段长薛晨说。6月初,她和全年级的学生一起到江西进行这次研学活动。这只是清华附小2017届毕业修远课程中的一项内容。
在清华附小,高年级学习生活的教学楼叫修远楼,取自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寓意六年级的毕业不是终点,而是走向更高、更远的学习目标。因此,他们把毕业课程定名为“成志毕业修远课程”。
“毕业,也是一个不断升温的过程,学校的人、事成为不断加深的印象,学生成为不断成长和感恩的个体,那些温暖的画面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记忆。”清华附小学生张剑韬的妈妈说。
(摘编自靳晓燕《毕业,不单是一场典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大学毕业,还是小学毕业,在学校学习期间的那些温暖的画面都将成为学子们一生的美好记忆。
B.毕业典礼是人生中重要的分水岭,是告别大学、步入社会的象征,这一观点得到了近80%的受访大学生的认可。
C.一所学校的风格和情怀,学校对学生的关爱程度,学校所倡导的成长成才导向,都可通过毕业典礼这面镜子看到。
D.毕业典礼是学子们在学校所上的“最后一课”,这一课让学子们重温校园生活、感悟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毕业典礼能给毕业生心理暗示和鼓励,赋予毕业生一种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毕业典礼不是可有可无的简单仪式。
B.大学学习期间,每个同学都收获了知识、涵养和能力,收获了恩情、友情和爱情,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和奉献。
C.既能体现国际经验,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庄重、严肃,这样的大学毕业典礼在当今的中国还很难找到。
D.毕业典礼是对一个阶段学业成就的公开肯定和确认,也是对其几年来累积的酸甜苦辣情绪的释放和了结。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回答大学毕业礼意味着什么。组卷:1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城市消失的鸟群
邱红根
傻根娘眯着眼睛在阳台上晒太阳。阳台很大,挂满了香肠、猪蹄子、腌鱼等年货。按以往的经验,进入腊月,傻根娘便准备忙碌了.
还是五年前,傻根娘在儿子这里住过一段时间。那次也是在冬天。一进腊月,城里人也开始“忙年”了。傻根媳妇是个能持家的能干人。进了腊月,儿子阳台上便挂满了年货。这些东西——腌鸡鸭鱼、香肠、猪蹄子都是要在阳台上晾干的,否则就会长出霉斑。临出门儿媳妇交代,“妈,您帮忙照看一下阳台上的年货,城里的鸟蛮狠。”
儿子的房子很大,阳台也大,占了一面墙。阳台原本是用玻璃封了的。玻璃外面又罩着一层防盗网。因为阳台上的年货需要晾干,封了的玻璃窗要打开,让阳光和风灌进来。
那时候,城市里鸟可真多。这些鸟都是被阳台上的香肠的香味吸引来的。麻雀、八哥、乌鸦、蓝鹊是傻根娘叫的出名字的,还有很多傻根娘叫不出名字。这些鸟总是趁人不注意,飞进防盗网,飞上阳台,在香肠上啄个洞就飞走了。最讨厌的是麻雀,这小东西灰头灰脑的,一来就是一群。那年的整个腊月,傻根娘就坐在阳台上赶鸟。
傻根娘不识字,看不懂电视。儿子家里的东西都是电气化,家务活插不上手,来到城里,傻根娘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儿子儿媳工作忙,每天都早出晚归的,孙子在外地上大学。儿子儿媳出门后,偌大的一个房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对象。傻根娘就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在城市邻居之间从来不说话不来往,这点可真比不上乡下,一出门,整个村子都是熟人,这里站在那里瞅瞅,一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在城市傻根娘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时间一晃就是五年。这次,傻根娘是不得不随儿子来到城里的。去年傻根他爹去世后傻根娘觉得乡村再没有值得牵挂的,才答应随傻根来到城市。儿子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到了城里,后来娶了个城里媳妇,在城里安了家。傻根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傻根爹没去世时,傻根多次说,“妈,你们就不种地了,到城市里来吧!儿子能养活你们。您和爸爸这么大年纪,也该享清福了。”对儿子的要求傻根娘总是不答应。傻根娘是个明白人,她不答应儿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虽然儿媳妇很孝顺,但“媳妇和婆婆原本就是天敌”,——这可是书上说的。再孝顺的媳妇和婆婆待时间长了,也会闹出矛盾。“就是牙齿和嘴唇也有打架的时候呢!”再说懒散惯了的傻根娘可受不了城市的局促。因此无论傻根怎么做工作,傻根娘就是不松口,一直和傻根爹在乡下侍弄他家的一亩三分地。
在城市的这些日子,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勤劳了一辈子的傻根娘便觉得浑身不自在,就一直盼望着进入腊月。希望自己能像五年前一样,在阳台上赶鸟,体现一下自己的“存在价值”。在隐秘的内心深处,傻根娘已经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待,一份渴望,一份坚守。
现在,傻根娘躺在阳台的宽大藤椅上,眼睛眯成一条线。阳台上的香肠,散发出好闻的香味,傻根娘爱闻这种香气,这种香气仿佛是一种诱惑,人都受不了何况鸟。今年却出乎意外,没有一只鸟飞进阳台啄食。这倒是让傻根娘很是失望。傻根娘不知道城市的鸟群都飞到哪里去了?
太阳病恹恹地挂在天空,风中流动着一种发霉的味道。傻根娘瞥见阳台上的甜香肠的表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霉斑,特别是在香肠皱褶处更明显。傻根娘知道这霉斑是有毒的,需要被清除。想到这一层,傻根娘颤微微地去厨房拿块抹布,把一根根甜香肠表面的霉斑耐心地轻轻擦拭……
做完这项工作,俊根娘真的累了。她吃力地躺在藤椅上,她想,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跨过年,傻根娘就进八十七岁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6年第7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傻根娘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绘非常到位,尤其是通过对她的心理活动的刻画,体现了傻根娘的生活状态。
B.小说第三自然段对傻根家阳台的介绍,既承接上文傻根媳妇要傻根娘照看年货的事情,又引出下文傻根娘在阳台赶鸟的事件。
C.小说中写傻根家里的东西都是电气化,傻根娘连家务活插不上手,主要是突出了城里人生活水平高,突出傻根娘内心的寂寞。
D.傻根娘本来一直不愿到城里来住,认为自己和媳妇合不来,后来发现傻根与傻根媳妇对她都很孝顺,于是才答应随俊根来到城市。
(2)小说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你从这篇小说中领悟到了什么?请根据文中材料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组卷:11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书法体现着书写者的人格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心理、生理的特征及性格特点。反过来,书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①_____,笔迹的动势、笔画的力度、速度、斜度、断连、呼应。各种结构形态、章法特点的综合关系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人的性格,并可以使书写人通过相应调整,改善自我个性。行草龙飞凤舞,狂乱不羁,如果②_____,有助于释放内心情绪,开阔心胸,使性格外向豁达;而正楷笔画平直,字体方正,练习时需要凝神静气,性格焦躁的人应多多练习,时日长久则有助于收敛心性,③_____。
对于书法,唐穆宗问柳公权“怎样才能把定写好”,柳公权对曰:“心正则笔正。”如果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所谓字如其人,即书法作品相当程度地反映出作者的性格、修养,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柳公权正因其刚毅不阿的高尚情操及人品素养才使其清劲挺拔的书风耀然纸上,后人非但重其书艺,而且慕其人品,而至书法与人格并垂不朽。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语段中划波浪线处的引号与下列四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几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
B.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C.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D.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组卷:10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
-
9.在2016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姑娘傅园慧发挥出色,以58秒95的成绩排名第三,晋级决赛。“58秒95?我以为是59秒!我有这么快?”听到记者问她在半决赛是否有所保留时,她说“没保留了……我已经用尽洪荒之力了!”傅园慧瞬间走红网络。拿下奥运会铜牌后,傅园慧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赛后,傅园慧刚在混采区露面,就有记者高喊“洪荒少女,这边。”当记者问她下一个目标是不是银牌甚至金牌时,傅园慧表示,没考虑这么多,尽情享受运动这一份快乐,尽力就行。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组卷:13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