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2/26 16:30:3
一、填空题
-
1.看拼音,写词语。
jiān jìng fén shāo qiān chuí wàn záo wǎnɡ luò yān shān fěn shēn suì gǔ 组卷:52引用:3难度:0.8
-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82引用:2难度:0.7
-
3.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 捶 凿 焚 洛 锤 函 烫 组卷:32引用:2难度:0.7 -
4.把古诗与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并回答问题。
《马诗》 于谦 马 不怕牺牲、品质高洁 《石灰吟》 郑燮 石灰 不惧打击、坚韧刚劲 《竹石》 李贺 竹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2)我知道:像这样的古诗还有组卷:15引用:2难度:0.8
-
12.阅读《竹石》,回答问题。
竹 石(清)郑燮
咬定①青山不放松,立根②
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
②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
③坚劲:坚韧刚劲。
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
(3)这首诗的作者是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组卷:44引用:3难度:0.4 -
13.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组卷:76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