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克州阿克陶县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1 2: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提到的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
B.“五四”文学运动实现了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青春型文学的转向。
C.“五四”新文学作家除了陈独秀、鲁迅、梁启超年龄稍大,其余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D.“五四”文学的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创作宗旨、作家群体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特征。
B.文章开头引用徐志摩的诗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文章要论述的中心论点。
C.文章举李大钊《青春》一文为例,证明了青年人是建设“五四”文化的关键。
D.文章主体段落内部的论证思路清晰严整,先提出论点,再列举事实加以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文学以“青春、欢乐、光明”的心态为宗旨,其本质就是在与“老年、自虐、黑暗”的封建落后文学做斗争。
B.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年长的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C.《新青年》杂志赞美青年人,主张“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这体现了“五四”新文化是一种青春型文化。
D.“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应和,给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带来了青春的气息,影响是深远的。组卷:18引用:8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们的宇宙真的有中心吗?过去几千年来,人类认真研究了这个问题。
第一个与宇宙中心有关的理论是地心说。地心说认为,我们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围绕地球公转,其他星辰点缀在固定的天球上,也围绕地球运转。
当然,地心说无法解释火星逆行等观测现象。后来,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解决了这些问题。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此后,布鲁诺等人进一步提出,天上的恒星其实也是类似于太阳的巨大火球,从而将恒星提升到与太阳同等的地位。尽管如此,当时绝大多数人依然认为太阳具有特殊性,是宇宙的中心。
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观测证实,太阳系并不在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在银河系边缘。要知道,当时以沙普利为代表的许多天文学家都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沙普利得到的结果自然就意味着银河系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而显然太阳系不在宇宙的中心。1923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测出了仙女座星系M31与地球的距离,证明它在银河系之外;此后,他又测出多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证实了这些星系都在银河之外,这就意味着:银河系并不是整个宇宙,银河系的中心也不是宇宙中心。
同样在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静止宇宙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的大小有限,但没有边界,这就是“有限无边”宇宙模型。它类似于气球表面,只不过它是四维的。如果宇宙真的是这种形状,那么它就不存在边界,也就不存在中心。
1929年,哈勃测量了一些星系与地球的距离,结合此前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测量出的这些星系的运动速度,哈勃发现,星系的运动速度与距离成正比。这个结果意味着宇宙正在膨胀。由于所有星系都在远离我们,我们似乎可以重新将我们的太阳系或银河系作为宇宙中心。但是,如果其他星系也有观测者,他们也会看到我们的银河系在远离他们所在的星系,这也意味着,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他们所在的星系也是宇宙的中心。
为了形象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气球上画上众多黑点,当你给气球打气时,气球逐渐膨胀,上面的众多黑点便开始彼此远离。不论我们在哪个黑点安置摄像头,都会看到其他黑点在远离我们而去,且越远的黑点离开得越快。
根据宇宙膨胀理论,人们自然可以推断出宇宙可能起源于一个无穷小的“奇点”,这个奇点发生了“大爆炸”,膨胀至今。宇宙大爆炸理论已经被观测所证实,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既然宇宙源自奇点的爆炸,那么那个奇点所在的位置岂不是宇宙的中心?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奇点自身并不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点;更重要的是,奇点爆炸后,其膨胀的方式并不是某个点不动、其他点远离这个点,而是所有点平等地彼此远离。
因为宇宙的每个点都在平等地彼此远离,所以宇宙处处是中心。也正由于处处是中心,因此宇宙不存在真正的中心。这就像班上所有学生都考了同一个分数,那么所有人都是第一,但也没有人是真正的第一。
(选自2022年5月31日《科技日报》)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12日发布最新消息说,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洋研究员团队利用“祝融号”在火星着陆区探测到含水矿物,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迹象,这一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发表。
刘洋团队利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与地形相机数据,在火星着陆区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现,这些类似沉积岩的板状硬壳层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
研究团队推断,这些富含硫酸盐的硬壳层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者毛细作用蒸发结晶出的盐类矿物胶结了火星土壤后经岩化作用形成。这也标志着“祝融号”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利用巡视器上的短波红外光谱仪在火星原位探测到含水矿物。
刘洋团队介绍说,已有的撞击坑定年工作显示,“祝融号”着陆区位于经历了后期重塑事件的年轻亚马逊纪地层,是火星地质年代几个主要阶段(前诺亚纪、诺亚纪、西方纪和亚马逊纪)的末期,气候已经从以前的暖湿变为以寒冷干旱为主。
已有的研究认为火星在亚马逊纪时期气候寒冷干燥,液态水活动的范围和程度极其有限。“祝融号”在地质年代较为年轻的着陆区发现水活动的迹象表明,亚马逊纪时期的火星水圈可能比以往认为的更加活跃,这一发现对理解火星的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2022年5月16日《中国新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布鲁诺等人将恒星提升到与太阳同等的地位,当时绝大多数人不再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
B.哈勃测量了星系运动速度、星系与地球的距离,由二者的正比关系推断出宇宙正在膨胀。
C.亚马逊纪地层是火星地质年代的几个主要阶段的末期,撞击坑定年工作对此进行了证实。
D.“祝融号”火星车的发现表明,火星在亚马逊纪时期的水活动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活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科学研究时化抽象为具体,如用气球帮助读者理解静止宇宙模型。
B.火星上富含含水硫酸盐的硬壳层可能是盐类矿物与土壤胶结后再岩化形成的。
C.刘洋团队的这一研究证实了火星上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
D.从理论的假设,到观测证实,再到实地探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3)“我们的宇宙真的有中心吗?”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研究完成下列表格。依据 结论 ① 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② 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 爱因斯坦提出“有限无边”宇宙模型 ④ 宇宙大爆炸理论被观测证实,奇点爆炸后,宇宙的每个点都在平等地彼此远离,故③ 组卷:2引用:2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访少陵原
冯健男
出西安市南门南行,到韦曲。再南行,道分为二,一路东到杜曲,是杜甫居住和吟唱过的地方;一路西到王曲,是柳青居住和写作过的地方。这一带就是少陵原。汉宣帝许后葬于此,其墓小于宣帝杜陵,故名少陵。但人民群众哪里记得这些,他们只知道这是“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甫安家之处,也是“人民的作家”“土地的儿子”柳青落户之地。也正是因此,我访问少陵原。
杜甫居长安有十年之久,后人在这里建有杜公祠。杜公祠在哪里?在杜曲公路东侧的山林中。走上山腰,登上长长石阶,但见依山筑起青灰色围墙,一端有门,上书“杜公祠”。进得门去,是庭院,绿荫蔽天,青苔盖地,境界清幽。杜公祠的主要建筑物,是迎面而立的正厅,早已陈旧破落,门上落了锁;我走上前推了推门,只能从门缝窥见杜甫塑像,在寂静和尘封中端坐沉吟。
我在庭院中的树影里徘徊,感叹杜公祠的零落寂寥。不过又感到,此情此景,倒是适于人们联想千年前诗人的生活遭际。诗人自云,“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醉时歌》),“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秋雨叹》)。当时的杜甫是那样穷困,他的妻儿从洛阳迁到这里,不到一年就难以生活下去,他只得把家小送到奉先(陕西蒲城)的亲戚家寄居。他目击权贵的荒淫,同情人民的疾苦,自己又有了酸辛的生活实感,因而写出了一些不朽的诗篇,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的慨叹。杜甫是人民的诗人。
柳青故居在少陵原下的皇甫村,原是位于村北高处的中宫寺,柳青加以修整,在这里住了十四年,直到“文化大革命”被迫离此。可叹的是,柳青并不是古人,而他的故居竟也荡然无存,只剩废墟。与此相连而又高出于此的神禾原,是柳青生前散步和远眺的地方,后来成为柳青的葬地,立有墓碑。当地人有这样四句话悼柳青:“扎根皇甫,千钩莫弯;方寸未死,永在长安。”而柳青自己也曾说过这样四句话以明志:“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我立在柳青墓旁,俯视原下的皇甫村和漓河,展望古老的樊川和终南山,想见柳青之为人。
杜甫于746年到长安时三十五岁,四十岁后定居少陵时已自称“少陵野老”;柳青于1952年到长安时三十六岁,当地人们也已尊他为“老汉”了。柳青也确有“少陵野老”丰采,其装束、神态,和群众的关系,全然是一老农。当然,柳青所处的时代、所怀的志向,大不同于杜甫。杜甫到长安,就是来到皇帝的身边,他想要在京城里求得官职;柳青到长安,却是投身于农民群众之中,跟他们一起进行改造农村的斗争。他在这里写下的小说,是新时代的“诗史”。
我走下神禾原,进了皇甫村,访问了几户柿树院,听人们说起“柳老汉”的事。他们说,老汉生前,是他们庄稼院里的常客;他们说,老汉的书写得真,写出了当年皇甫村由穷变富的情景,不过到后来,光景又不行了;他们还说,柳青要是还活着,就会写新的创业史,因为近几年来,皇甫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又由穷变富,蛤蟆滩变成了“兴隆坊”。我对这里的人们使用“兴隆坊”这个古色古香的名词来形容和夸赞他们家乡,感到莫大的兴趣。唐代的都城长安划分为“坊”,如大雁塔在“晋昌坊”,小雁塔在“安仁坊”,等等;皇甫村的农民称他们家园为“兴隆坊”,可谓古为今用。当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现实和前景并不是“贞观”“开元”之治所能比的。请看这里的农民,正在以国家和时代的主人的豪迈姿态在耕种稻田,经营副业,兴建学校,创造文明,这样壮丽的现实和雄伟的气象,应使柳青之灵感到欣慰,也使杜甫诗翁的百结愁肠为之一解吧!
从皇甫村返西安市,路过王曲。这是一个热闹的市镇,曾是柳青常来买日用品和观察生活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医院,是柳青提供《创业史》全部稿费所建,造福人民,而不为群众所知。
由王曲北行,至韦曲。1974年秋,柳青曾从西安迁居于此。他本来想要迁回皇甫,但那里的家已土崩瓦解,不能归去,无奈,只得栖身韦曲。好在这里也是长安县的农村,离皇甫又只有十五里路,村里常有人来看望他,他又如鱼得水,恢复创作生活了。这是十年前的事情。四年后,柳青就与世长辞了。
在一千多年以前,杜甫曾多次到韦曲。其《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有云:“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山林在韦曲西塔陂)之二有云:“百顷,风潭上,千重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其五有云:“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真是好景好诗。我漫步韦曲街头,犹自感谢老杜诗篇,助我游兴,启我情思。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提到汉宣帝许后的典故,点明了该地取名“少陵”的原因,同时使她与杜甫、柳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受人敬仰的特点。
B.文章写杜公祠的正厅“早已陈旧破落”,批评了相关部门对景点保护之不周、开发力度之不足,写出杜公祠遭冷落被弃置的社会现实。
C.第五段虽然把柳青与杜甫的志向和行动进行了比较,但并没有贬低杜甫的意思,因为他们所处时代不同,所秉持的理想信念也不同。
D.杜甫和柳青有多个相似点:一被称为人民的诗人,一被称为人民的作家,都有人民性;都接近人民而有相同的丰采;都受到了人民的爱戴。
(2)文章把杜甫和柳青对举着进行叙述和评析,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效果?
(3)作者在文末大量引用了杜甫在韦曲创作的诗句,产生了怎样的作用?组卷:2引用:2难度:0.2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2022年5月以来,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线了IP地址属地显示功能。该功能因为是各平台设定,用户不能主动打开或关闭,所以很快有人从中发现“商机”,推出了各类付费变更IP地址属地。这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IP代理等服务的关注。
从监管层面看,虽然IP代理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网络服务,但① ,则可能严重干扰IP地址管理秩序,造成IP地址资源使用和管理的混乱,导致IP属地显示功能失效,加重网络空间治理负担。
对变更IP地址属地行为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围绕产业链开展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生态治理。要进一步规范普通用户行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以服务提供方的行为作为重点规制对象。从现状看,② 对网络空间秩序的威胁主要源自非法IP代理服务提供者,但违法犯罪市场存在供需两方,目前在抑制需求方面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IP代理的需求群体,③ :一类是通过网络实施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另一类是不愿公开IP地址属地的网民,如网红博主、海外代购、明星大V等。对于前者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后者宜出台专门规范,引导其诚信经营。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加点词语“对象”的用法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6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又是一年九月一,各高中校园,又是那几幅相同的画面。画面没变,只是人变了。背着沉重行李的家长,自由晃动双臂的学生;
清晨,校园门口,开车骑车的家长,下来的是上学的学生;
晚自习,校园门口,又是车的世界,家长接已长大的宝宝回家。
年年如此,日日如此。孩子的人生,父母在负重前行。
想起初中课本里,高尔基笔下的海燕,独自在暴风雨中飞翔;茅盾笔下的白杨树,在北方贫瘠的土地上独自傲然挺立。更容易想起,刚翻开的高中课本里,毛泽东独立寒秋,肩负救国救民伟业的身影;郭沫若一人海外归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英姿!
只有独立,才能让人严肃地思考人生,深层次地理解“感恩”“责任”“理想”等词沉甸甸的含义。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独立,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字。组卷:6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