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4月9日,备受关注的“人脸识别第一案”迎来了终审判决。被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被判删除原告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和指纹识别信息,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履行完毕。
2019年4月,郭兵支付1360元购买野生动物世界双人年卡,确定指纹识别入园方式。2019年7月、10月,野生动物世界两次向郭兵发送短信,通知年卡入园识别系统更换事宜,要求激活人脸识别系统,否则将无法正常入园。但是,郭兵认为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个人隐私,不同意接受人脸识别,要求园方退卡。
本案庭审的焦点在于,对野生动物世界收集使用人脸信息的行为如何评判的问题。不可否认,人脸识别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进步技术之一。它所依赖的,是每个个体的生物特征,比如虹膜。这是与指纹、掌纹、静脉一样的生物特征,也被称为“人体密码”。与数字密码不同,生物特征是人无法改变的生理特征,是人的最后防线。这种重要性,恰如二审法院指出的:生物识别信息作为敏感的个人信息,深度体现自然人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具备较强的人格属性,一旦被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可能导致个人受到歧视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不测危害,因此更应谨慎处理和严格保护。
顺延这样的逻辑,去动物园看动物必须要“刷脸”吗?显然不是。一方面,郭兵在购票时双方约定的是指纹识别,提出“人脸识别”是动物园的单方措施;另一方面,“人脸识别”也不是看动物的必要前提,而所有个人生物信息的采集必须符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个人信息有明确的保护要求。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就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刑法也规定,不经同意而非法获取,或者将合法取得的个人信息出售或提供给第三方,此类行为均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只不过,由于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广泛使用,很多人对身边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往往习焉不察,甚至习以为常。同时,不少企业和部门,也以追求效率为第一目标,有意或无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很多时候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判决告诉我们,可以勇敢地向人脸识别说“不”。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的原告郭兵曾在听证会上提出小区门禁不得强制使用生物信息识别的建议,被有关方面采纳。杭州因此也成为在物管条例中全国首个明确禁止物业强制人脸识别的城市。在这个意义上,郭兵开启的“人脸识别第一案”,寻求的不仅是个体权益的私力救济,也是对所有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积极提醒。
具有标志性的个案判决,往往会成为法治生成正义的落脚点、法治不断进步的增长点。期待本案的“尺寸之功”能够发挥影响性诉讼的示范意义,进而推动个案正义转向制度正义,让法律文本对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摘编自人民网《“人脸识别第一案”终审判决》) 材料二:新京报:在个人信息保护中,你认为应如何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
郭兵:选择权的保障,一方面是消费者要有选择权,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能认识到使用人脸识别信息存在的风险。人脸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将极易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很多消费者对这种风险没有意识,他们可能会为了便利就轻易选择。
我认为对于会员卡办理、小区门禁这些特别敏感的生物识别场景,人脸识别信息的收集是不必要的。在这些场景下,要想全面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就需要技术使用方提供足够的风险提示,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是否也可以参考“吸烟有害健康”的提醒模式,让消费者们了解人脸识别信息的使用风险。
新京报:会员卡办理和门禁还在形式上取得了消费者的同意,但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部分商家未经同意就收集进店顾客人脸识别信息,您怎么看这种行为?
郭兵:这种行为是最过分的,完全没有执行知情同意的规则。虽然企业回应说没有滥用人脸识别信息,但消费者是没有能力求证的。这需要监管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
从我这次的维权经历看,个体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是非常脆弱的。一般消费者的维权难度太大了。我自己是法律从业者,也一直在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但我的多数诉讼请求也没有被法院支持。个人不能保护个人信息的时候,监管就变得格外重要。
新京报: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中,如何保证个人信息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
郭兵:是否合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去分析。在3•15晚会曝光的人脸信息收集乱象中,最基础的知情同意都没有遵守,这显然是违法的。在我起诉动物世界的案件中,虽然形式上是知情同意了,但也要考虑到收集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原则。简单来讲,进动物园是否一定要刷脸才可以?现有法律只规定了个人信息收集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未来还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更细化的规定。
另外,现有法律没有对人脸识别信息和其他类型的个人信息进行区分,缺少对人脸识别信息的特别保护规定。这样一来,企业可能会觉得与其收集部分个人信息,还不如把包括人脸识别信息在内的所有信息都收集起来,这也是目前人脸识别被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新京报《“人脸识别第一案”终审,郭兵:个人信息保护须细化立法》)(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兵案中的庭审焦点是被告收集并使用人脸信息这一行为的正当性,这涉及当代的一项热点技术。
B.“人脸识别”并不是入园观赏动物的必要前提,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无权要求郭兵激活人脸识别系统。
C.郭兵的胜诉,不仅维护了自己的个体权益,而且对其他公民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D.郭兵案虽属个例,但推动了法治的进步,让法律文本对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落到实处,意义重大。
(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中郭兵最不可能同意的一项是
A.如果能确认以人脸识别作为唯一入园方式这一合同条款无效,那么就间接保护了野生动物世界其他年卡会员的权利。
B.对于是否允许自身生物识别信息被经营者使用这一问题,消费者享有自决权,否则经营者便构成侵权。
C.目前,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保持同步,但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还可以更为具体。
D.实际生活中,很难避免强制刷脸或在无意中被刷脸。监管部门除了执法,还需要普及网络安全常识。
(3)材料一提及我国现行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明确要求,下列行为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一项是
A.售楼处在征得看房者同意的情况下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无感抓拍”,以帮助房企判断购房者属于自然到访还是渠道客户,防止中介骗取佣金。
B.进行在线银行业务办理时,为了确认系本人操作,在获得用户授权后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即时采集面部特征信息,和后台留存信息进行比对确认。
C.幼儿园为方便查证接小孩者身份,自行决定将入园时收集的小孩家长等相关人员的人脸信息输入人脸库,方便人脸识别系统预警,保证儿童安全。
D.在地铁站、火车站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摄像机,对出入人员抓拍人脸后进行识别查证,并将结果上传公安网络,为警方提供可靠的人员信息。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某中学普法宣传栏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作为本期主题。请结合材料,拟写一份内容要点。组卷:20引用:3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阿 拉 比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到了日短夜长的冬天,晚饭还没吃完,夜幕就降落了,一幢幢房屋变得阴森森的。头上的夜空是一片变幻的紫罗兰色,同街灯的微光遥遥相映。我们不停地玩着,直到浑身暖和。当我们折回街道时,灯光已经从一家家厨房的窗子里透出来,把这一带照亮了。如果曼根的姐姐在门口石阶上呼唤弟弟回家吃茶点,我们就在暗中瞧着她对街道东张西望。灯光从半掩的门里射出来,映现出她的身影。我靠着栅栏望着她。她一移动身子,衣服便摇摆起来,柔软的辫子左右挥动。
每天早晨,我躺在前客厅的地板上,望着她家的门。她一出门走到台阶上,我的心就怦怦跳。我冲到过道里,抓起书就奔,跟在她后面。我紧紧盯住她穿着棕色衣服的身影。走到岔路口,我便加快步子赶过她。
她的形象甚至在最不适宜有浪漫想象的场合也陪伴着我。每逢周末傍晚,我都得跟姑妈上街购物。我们穿行在五光十色的大街上,被醉鬼和讨价还价的婆娘们挤来挤去,周围一片喧嚣。在我看来,这些噪声汇合成一片熙熙攘攘的众生相。我仿佛感到自己捧着圣餐杯,在一群敌对者中间穿过。有时,在莫名其妙地做祷告或唱赞美诗时,她的名字几乎从我嘴里脱口而出。有时,一股沸腾的激情从心底涌起,流入胸中。我不知道自己究竟会不会同她说话。
她终于跟我说话了。她一开口,我就慌乱不堪。她问我去不去阿拉比。她说那儿的集市一定丰富多彩,她很想去那。
“为啥不去呢?”我问。
她不断转动着手腕上的银镯子说,她不能去,因为这一星期女修道院里要做静修。她低下头,门对面街灯的光照着她白嫩的脖子的曲线,照亮了披垂的头发,也照亮了搁在栏杆上的手。灯光使她衣服的一边清晰可见,显出裙子的白色镶边。
“你真该去看看。”她说。
“我要是去的话,”我说,“一定给你捎点什么的。”
从那一晚起,阿拉比这个词的音节在静谧中向我召唤。在课堂里,我很少回答出问题。我瞧着老师的脸从和蔼变得严峻。生活中的正经事使我厌烦,它们使我的愿望不能尽快实现,在我看来,它们都像小孩子的游戏,单调乏味。
星期六早晨,我对姑父说,晚上我要到集市去。他正在前客厅衣帽架一边手忙脚乱地找帽刷子,一边漫不经心地说:“行,孩子,我知道了。”
他待在过道里,我就没法去前客厅了。我低着头地走出家门,慢吞吞地到学校去。空气透骨地阴冷。
我回家吃饭时,姑父还没回来。我坐着对钟望了一会儿,滴答滴答的钟声使我心烦意乱起来,便走出房间,登上楼梯。那些宽敞的空房间,寒冷而阴沉,却使我无拘无束。我唱起歌来,从一个房间跑到另一个房间。我把前额贴住冰冷的玻璃窗,望着她住的那幢昏暗的屋子。大约一个小时过去了,我还站在那儿,只在幻想中看见她那穿着棕色衣服的身影,街灯的光朦胧地照亮呈曲线的脖子、搁在栏杆上的手以及裙子下的镶边。
我在屋里踱来踱去,紧攥着拳头。姑妈说:“兴许今晚去不成了,改天再去看集市吧。”
九点,我忽然听见姑父用钥匙在开过道门。接着听见他自言自语,听到衣架被他挂上去的大衣压得直晃荡。晚饭吃到一半,我向他要钱到集市去。他已把这件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人们早已上床,睡过一阵了。”他说。
我没笑。姑妈大声说:“还不给钱让他去?你已经叫他等得够长啦!”
我紧紧攥着一枚两先令银币向火车站迈开大步走去。我在一列空荡荡的火车的三等车厢找了个座位。过了好久,火车才缓慢地驶出车站,爬行在沿途倾圮的房屋中间,驶过一条闪闪发亮的河流。我下车走到街上。有一只钟被亮光照着,我瞅了一眼:九点五十分。我的面前矗立着一座大建筑物,上面闪亮着那魅人的名字。
我怎么也找不到花六便士就能进去的入口。我生怕集市关门,便三脚两步穿过一个旋转门,把一个先令付给一位神情疲惫的看门人。几乎所有的棚摊都关门了,大半个厅黑沉沉的。
我困难地想起到这儿来是为什么,便随意走到一个搭棚摊前,端详着陈列在那里的瓷花瓶和印花茶具。棚摊门口有个女郎,正同两位年轻的先生嬉笑,我听出他们的英格兰口音,模模糊糊听着他们交谈。
“噢,我从没说过那种事。”
“哎,你肯定说过。”
“不,肯定没有!”
“难道她没说过?”
“说过的,我听见她说的。”
“啊,这是……瞎说。”
那位女郎看见我,走过来问要买什么。她的声音冷冰冰的,好像出于责任感。我诚惶诚恐地瞧着两排大坛子,低声说:“不买,谢谢。”
那女郎把一只花瓶挪了一下,然后回到两个年轻人身边去了。他们又谈起同一个话题。那女人回头瞟了我一二次。
我逗留在棚摊前,仿佛真的对那些货物恋恋不舍似的。最后,我慢吞吞地离开那儿,沿着集市中间的小道走去。我把两个便士丢进口袋,跟里面一枚六便士的硬币碰响。接着,我听见长廊尽头传来熄灯的喊声。顿时,大厅上方漆黑一片。我抬头凝视着黑暗,感到自己是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和摆弄的可怜虫,于是眼睛里燃烧着痛苦和愤怒。
(选自乔伊斯小说集《都柏林人》,宗白译,有删改)
【注】阿拉比是1894年都柏林曾举办过的一场大东方节庆的市集活动,在当地有很大影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既真实展现了高纬度地区冬天的景象,又描绘了都柏林市民的日常生活。
B.小说写“我”经过热闹大街时“仿佛捧着圣餐杯”,这一表述形容了曼根姐姐在“我”心中的神圣。
C.“阿拉比”是曼根姐姐提到的地方,对“我”具有神圣意义,且是小说线索,故小说以此为题。
D.“我”在到达“阿拉比”后,把一先令给了看门人,这体现了“我”想进入集市急切难耐的心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有限视角讲述男孩初尝爱情的故事,和《你不知道她有多美》中“我”暗恋“青葵姐”一样。
B.作者借助光影刻画曼根姐姐脖子的曲线、头发、手和裙子的镶边,着意展现其在“我”眼中的动人形象。
C.姑妈、姑父在小说中是“我”的对立面,他们几次干扰“我”的活动,同时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D.小说结尾处花了一定笔墨写女郎同两个年轻人的对话,为下文“我”的心理变化,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3)请概括星期六“我”在去阿拉比之前的心理变化过程。
(4)“顿悟”是小说主题,请根据这一关键词探究结尾意蕴。组卷:21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886’要开了,大家拜拜啦!”1月20日8时35分,首列南通站始发的G886次高铁列车驶离站台,只需6小时2分钟,就能抵达到北京南站,通行时间较原先加快一倍以上。( )南通市民黄敏抢先体验首发北京的高铁之旅。“当年要在火车上睡一晚,第二天才到北京。”如今,乘坐高铁经“盐通—徐盐—京沪线”,一路向北,直达北京,“南通真是越来越‘好通’啦!”根据新版全国铁路运行图,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网的南通,开启更多“新通途”:至郑州,最快4小时16分钟;至西安,最快6小时42分钟……此次调图,南通将首次开通到沈阳、西安、郑州等地高铁,作为国家高铁网沿海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南通与东北、西北、中原等地区实现高铁直达。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好通”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 (《祝福》)
B.你还想拒捕吗?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茶馆》)
C.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想北平》)
D.邢夫人答了一声“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 (《林黛玉进贾府》)
(2)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请对上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组卷:8引用:3难度:0.7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1年5月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华龙一号”“嫦娥五号”“中车智轨电车”……一大批国货集体亮相。本次活动主题为“中国品牌,世界共享”,集中展现了我国品牌发展新成果、新形象,扩大了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了自主品牌的消费热潮。
材料二 据报道,中国率先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并已加入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中国正在向80多个国家捐赠疫苗,目前至少已对外输出了3亿多剂疫苗。有专家表示,“中国不仅仅是最大的疫苗出口国,在许多国家,中国是唯一的选择。”
材料三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明显的。”以白羽鸡为例,长期以来该种源100%依赖进口,严重受制于人。长期引种对我国种源安全、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你作为高中生代表,受邀参加青年科学家论坛。请结合材料,以“振兴国货,造福人类”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0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