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必修5《第一单元》2019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12/30 18:0: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已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正是在追求人已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舍己为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
          一些西方学者以“为已”一词为依据,认为中华文化是利己文化,这显然是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误读。据知,“为已”一词始见于《论语》。在《宪问》中,就弟子所问古今学术差异这一问题,孔子答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何谓“为已”和“为人”?孔子未曾展开讲,这个问题是由随后的荀子解决的。在《劝学篇》中,荀子将“为己”之学定位为“君子之学”,而将“为人”之学称为“小人之学”。荀子的结论是:“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西汉经师孔安国取荀子之说以释《论语》,将“为已”训为“履而行之”“为人”则解作“徒能言之”。魏晋时期,玄学家何晏著《论语集解》,以孔安国之说为基本依据。从此,把“为已”释作“履而行之”的经典解读一直为历代经师所传承。可见,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为已”,乃是讲修为自己,是指学者个人的道德修持和践履。
    (摘编自陈祖武《中华文化追求人已和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就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B.《尚书》中也出现有“先人后己”的思想,如《大禹谟》中主张可以做到“舍已从人”。
    C.从中华文明史来看,追求人已和谐其生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是人们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D.荀子认为,“为己之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君子之学”,学习的目的是不断完善自我,升华自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探讨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接着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己”一词的真正内涵。
    B.文章第二段引用名言,例证翔实,探讨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列举了诸多思想主张。
    C.文章围绕“为己”一词,剖析了中西方文化在理解上的差异,目的是大力批判西方的利己文化。
    D.从全文来看,中国文化中的“为己”和西方学者眼中的“利己”全然不是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华文化的传承看,孔子、孟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进一步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
    B.中华文化追求人已和谐,这要求人们始终将他人利益放在第位,而不能考虑个人利益。
    C.中华文化是把个人和他人融为一体,追求人已相互依存,希望个人与他人和谐共生的文化。
    D.中华文化探究的核心是人,探究的不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而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组卷:31引用:4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全球人口数量增加,垃圾增速远超人口增速,固体废弃物处置几乎成为许多城市的“心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固体废物污染强度高,危害着人们的生存环境。
          固体废物根据其产生源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三类:工业废物、农业废物和城市垃圾。固废垃圾处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在我国,固废妥善管理和处置工作目前主要遵循这三个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国君向笔者说:“减量化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减少废物的产生,为城市减负;资源化指可回收物或固体废物作为原料进入生产和消费环节,只有废物作为原料变成产品回到消费者手中,才算是资源化;无害化指固体废物和垃圾的处理处置符合排污许可证即排放标准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空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卫生要求都要符合相关标准。”
          根据这一原则,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充分运用市场化于段,推动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的行动,使中国的固体废物处置事业迅猛发展。
    (摘编自《绿色生活,变废为宝》,《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4月9日)材料二:2014年各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无害化处理率

    (数据来源于《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处理规模分析图表》)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流入,垃圾产生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据统计,2015年全市垃圾产生量已达790万吨,日均清运量2.17万吨,日处理能力1.52万吨,处理缺口达每天6500吨。“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2017年10月30日,北京市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的目标。
          目前,北京市在垃圾处理上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环卫专业作业单位向社区延伸,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化。但居民初次分类效率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更多的是依赖物业公司二次分类,集中分类和资源利用环节靠后。造成该情况的原因,一是分类回收标准不明晰、回收设施不健全。目前分类回收桶摆放只深入到社区层面,且并未实现全市覆盖。二是垃圾回收效率低,处理成本偏高。由于目前北京市主要采取“按人按月”收取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方式,垃圾分类和收集信息手段薄弱,在垃圾分类与否、垃圾产生体积上并未对市民形成数据管理和实质性的奖惩。三是垃圾处理网络与垃圾回收网络衔接不力。可回收物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衔接、有害垃圾分类与危险废物处理衔接、易腐及厨余垃圾分类与生物质资源化利用衔接,这“三个衔接”并不完善,生活垃圾网络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
    (摘编自《健全奖惩机制,推进垃圾分类》《中国日报网》,2018年7月18日)(1)下列不符合固体废物减量化处理原则的是
     

    A.实行净菜进城
    B.石油液化气、煤气、天然气代替煤炭
    C.酒店提供一次性卫生商品
    D.以“小而精、简而美”为原则设计产品包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不只是物理拆拣,更指向生产生活观念的变迁。通过分类让垃圾减量,就是为城市减负。
    B.虽然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在全国整体已接近饱和,伯部分地区(如黑龙山、吉林和甘肃)仍有快速扩张的机会。
    C.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但难就难在将其顺利归位。每位公民都必须以负责任的心态积极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D.提高“按人按月”收取的垃圾处理费数额,有利于解决垃圾回收效率低、处理成本偏高的问题。
    (3)请结合材料,提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组卷:40引用:11难度:0.6
  • 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马灯
    鲍尔吉•原野
          那年我到坝后,干什么去已经忘了,但脑子里挂记着那盏马灯。我们住在大车店的一铺大炕上,睡20多人,都是马车夫。白天,我和主车夫老杜套上我们的马车,拉东西。把东西从这个地方拉到那个地方,好像拉过羊圈里的粪。那羊圈真是世上最好的羊圈,起出20多公分厚的羊粪,下面还有粪,黑羊粪蛋子一层一层地偷偷发酵,甚至发烫,像一片一片的毡子,我简直爱不释手。并沉醉于羊粪发酵发出的奇特气味中。
          晚上,我们住大车店。
          大车店没拉电、客房挂一盏马灯,马厩挂一盏马灯。晚上,车夫们掰脚丫子,亮肚子,讲猥亵笑话。马灯的光芒没等照到车夫脸上就缩在半空中,他们的脸埋在黑暗中,但露着白牙。不刷牙的车夫,这时也被马灯照出洁白的牙齿。苇子编的炕席已经黄了,炕席的窟窿里露出炕的黑土。肮脏的看不出颜色的被褥全在马灯的光晕之外。房梁上,悬挂着一尺左右,像暖瓶一样的马灯。灯的玻璃罩里面的灯蕊燃烧煤油。花生米大小的火苗发出刺目的白光,马灯周围融洽一团桔黄的光芒,仿佛它是个放射黄光的灯,马灯的玻璃罩像电吹风的风筒,罩子四周是交叉的铁丝护具。装煤油的铁盒是灯的底座,可装二两油。
          蛾子在屋顶缭绕,它们靠近灯,但灯罩喷出的热气流把它们拒之灯外。不久,车夫们响起鼾声,这声音好像是故意发出的极为奇怪的声音。你让一位清醒的人打鼾,他发不出梦境里的声音,他忘记了梦中的发声方法。有人像唱呼麦一样同时发出二、三个声音,有低音、泛音和琶音,有许多休止符使之断断续续。有人在豪放地呼出噜之后,吸气却有纤细的弱音,好像他嗓子里勒着一根欲断的琴弦,而且是琵琶的弦,仿佛弹出最后一响就断了,但始终没断。打呼噜的人大都张着嘴,但闭着眼。他们张嘴的样子如同渴望被解救出来。我半夜解手回屋,背手踱步,在马灯的光亮下视察过这些打鼾的车夫,洞开的嘴还可以寓意失望,吃惊和无知。他们是够无知的,把这个村的羊粪拉到另一个村的地里。其实,我看到那个村也有羊圈。那时候,农村里的一切都归公社所有,拉哪个羊圈的粪都一样。就像一家人,把这个碗里的饭拨到那个碗里一样。车夫们睡姿奇特,如果在他们脸上和身上喷上一些道具血,这就是个大屠杀现场或者先烈就义图。有人仰卧,此乃胸口中弹,有人趴着,背后中弹。有人侧卧并保留攀登的姿式,证明他气绝最晚,想从死人堆爬出去报信但没成功。
          即使不解手,我也希望半夜醒来到外面看看夜景。夏夜的风带着故乡性,它从虫鸣、树林、河面吹来,昆虫在夜里大摇大摆地爬,爬一会儿,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月亮瘫痪在一堆云的烂棉花套子里。我看到夜越深,天色越清亮。接壤黑黝黝的土地的天际发白。可见“天黑”一词不准,天在夜里不算黑,有星星互相照亮,是地黑了。被树林和草叶遮盖的地更黑,这正是昆虫和动物盼望的情景。在黑黑的土地上,它们瞪着亮晶晶的眼睛彼此大笑。夜风裹着庄稼、青草和树林里腐殖质的散发的气味,既潮湿、又丰富。我回屋,见马厩里的马灯照着马。木马槽好像成了黑石槽,离马灯最近那匹马大张着眼睛往夜色里看。灯亮照亮它狭长的半面脸颊,光晕在它鼻梁上铺了一条平直的路。马在夜色里看到了什么?风吹了一夜却没有吹淡夜色。那些踉跄着接连村庄的星星就像马灯。喝醉了的大车店老板手拎马灯,如同拎一瓶酒。他走两步路,站下想一想,打一个嗝。青蛙拼命喊叫,告诉他回家的路,但他听不懂。夏夜,马灯是村庄开放的花,彻夜不熄。马灯的提梁使它像一个壶,但没有茶水,只有光明。马灯聚合了半工业化社会的制作工艺,在电到来之前,它是有性格,有故事的照明体,它是移来移去的火,是用玻璃罩子防风的火苗之灯。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马灯照过的模糊的房间,现在被电灯照的一览无余,上厕所也不必出门了。
    (《鲍尔吉•原野散文精选集 河在河的远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马车夫们白天拉发酵的羊类,晚上与他们住在大车店一起掰脚丫、聊天。
    B.“我”半夜起身解手,得以有机会观察到车夫们的睡相以及昆虫、马匹等的活动。
    C.描写昆虫、月亮、青蛙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了亲切、祥和的夜间生活氛围。
    D.大车店挂马灯,马厩挂马灯,醉酒的大车店老板拎马灯,马灯有重要的时代特色。
    (2)第三段写出了马灯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用意?
    (3)作者在结尾写到“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请根据文意,说明“变成了文物”的含义,“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阅读下面的漫画《儿孙满堂》,请对漫画讽刺的现象进行简要评说,并有针对性地拟制一则公益广告词。要求:评论语言连贯得体,不超过70字;公益广告词生动形象,不超过30字。

    (1)评说:
     

    (2)公益广告词:
     

    组卷:9引用:6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古今贤文》)
    ③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尚颜)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⑤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31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