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黄石二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

发布:2024/8/3 8:0:9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曾是壁画艺术的大国,尤经汉唐宗教艺术之“西风东渐”并经宋辽金至元明的大量石窟、寺庙、陵墓及宗室之壁画的流传,形成了中国辉煌而悠久的壁画艺术历史与视觉艺术文化的长河。后随着现代文化生活的影响,宗教艺术及其传统壁画渐趋式微。那些曾“助人伦,成教化”且在仪式场合和视觉形式上显得五彩缤纷、满壁风动的壁画艺术渐渐退隐到历史景观的背后。
          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壁画艺术的价值意义,主要在于彰显一个地区或城市(及社区)内在的文化精神、时代语义,促进公民社会的美育和精神风貌,显现地方历史特性和空间文化的公共性内涵。然而,由于自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国家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中国壁画失去了其历史传统和曾经显赫的地位。
          具有时代和艺术标志意义的中国现当代壁画并被后来誉为中国改革开放之文艺春天的“报春花”——“首都机场壁画群”于1979年落成,揭开了中国具有现代开放艺术精神和民族文化特性的壁画艺术创作的序幕。但之后随着城市化、商品化及大众文化的发展,中国城市公共壁画艺术逐渐受到挤压,发展趋于平淡。
          壁画的社会性发展现状是,城市大量的公共空间被商业广告营销活动以及各种口号式的应时标语条幅所占有。放眼现代都市,要想找到一块完整而适于用作壁画艺术创作的建筑墙面,已非易事。而从公共壁画介入空间的方式和需求来看,中国近二十年来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创作与实施中,往往由于艺术设计和创作的总体规划问题和艺术专家之间的跨界协作所存在的问题,艺术建设项目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往往趋于单一化,如在所谓的“雕塑公园”中几乎看不到壁画艺术或其他艺术形式的适度介入与围合。在文化及公共艺术政策和法规方面,中国至今尚没有出台类似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实施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百分比”法规,或者在中国各地的壁画艺术机构或协会,与城市公共建筑及环境艺术规划机构之间也缺乏更多的机制性协作与长效的合作关系,使得富有传统和辉煌经历的中国壁画艺术失去了在当下城市视觉艺术文化中应有的位置。在壁画的题材及内涵上,中国许多城镇的一些壁画,大多是简单地罗列和编制地方“体面的历史”和一些虚幻的故事情节,主要是陈列在地方的商业街区和旅游消费的热点区域,配合吸引游客的眼球。大多在内容和形式上由于相互因袭模仿而缺乏艺术创作的深度和新意,它们与地方的社会现实及文化生活的交流以及地方精神的诉求没有发生应有的关联和对话,与地方居民及社会群体之间缺乏现实的关联性和认同感,这类壁画必然缺乏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和艺术生命力。
    (摘编自翁剑青《当代中国城市壁画状态浅议》)材料二:
          壁画艺术多以大型建筑空间内的墙壁作为绘画载体,一方面,画家要了解这一建筑空间所在的城市及其历史;另一方面,了解这一建筑空间的性质与功能。有许多大型壁画往往处在建筑空间的大堂与会议厅,人们是在流动与休息的状态下从远处欣赏壁画作品的。至于机场、车站、地铁等公共空间,人员的流动性就更强,空间也更加开阔与复杂,所以不可能有一大批人停下来反复细致地观看壁画作品的写实性细节。在这一视觉观看的条件下,壁画作品就要以其鲜明概括的特色,将壁画要表达的内容突出地表达出来。由此,对艺术形象进行概括表达(变形或抽象)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天津火车站的穹顶壁画,绘制的是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即使人物有写实性的表达,整体的构图与色彩却是鲜明而概括的。与写实性艺术的纵深空间相比,壁画艺术的平面性是非常突出的特点,如何在平面上的有限空间安排人物与事物、风景,需要我们的壁画家认真研究现代艺术的平面性与象征性。
          我们还可以从象征的角度思考当代艺术公共性的存在与社会普遍价值理想的关系,壁画艺术是否需要对这一价值理想给予形象的再现和阐释?对青年壁画家来说,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思想来源与思维方式,并且将其转化为当代文化创造的基因与出发点,是十分重要的。青年艺术家要多读书,多参观博物馆,考察中国文化遗迹,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密码系统中。在历史上,中国的传统艺术如洞窟雕塑、寺庙壁画、民间年画,都是流传甚广的“公共艺术”。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道德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如清华大学葛兆光教授的《中国思想史》,已经充分注意到流行的图像文化对中国一般公众思想价值观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当代中国壁画艺术的发展,亟待唤起全社会的公共精神与文化良知,大力提倡公众对人文生态的关注,同时还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
    (摘编自殷双喜《别开生面图新壁——当代壁画创作的两个问题再认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壁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因受西方宗教的影响,而形成了辉煌悠久的历史,不断以视觉呈现的方式传承人类社会文明。
    B.“首都机场壁画群”在我国壁画艺术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标志着中国城市公共壁画艺术逐渐走向繁荣。
    C.壁画艺术不同于写实性艺术,需要根据有限空间安排人物与事物、风景,创作者需要把握现代艺术的平面性与象征性。
    D.由于当代壁画多位于城市公共空间如机场、车站、地铁等地方,所以要想让观看壁画的人员停下来反复细致地观看,创作者就需要使用鲜明的色彩与夸张的构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壁画曾有助于人伦教化,随着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改变,虽失去了曾经的显赫地位,可仍具有美学价值。
    B.画家了解城市及其历史、建筑空间的性质和功能,就能创作出与现实关联、获得地方居民及社会群体认同的精品。
    C.城镇商业街区和景区的壁画应关注地方现实与文化交流,增强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起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D.天津火车站的穹顶壁画“精卫填海”的艺术创作证明对艺术形象进行概括性表达与写实性表达并不是矛盾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现代壁画价值意义的一项是
     

    A.旅游景区花鸟鱼虫壁画墙
    B.西安大雁塔的《丝路风情》
    C.北京首都机场《哪吒闹海》
    D.“全国绿色小康村”壁画墙
    (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当代壁画创作所面临的问题。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论证思路。

    组卷:9引用:5难度:0.4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戏(节选)
    沈从文
    ㅤㅤ萝卜溪邀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坐了只辰溪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
    ㅤㅤ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原来计划装了五船货物向下游放去。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意,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空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进舱里去。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不多远。
    ㅤㅤ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因此只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
    ㅤㅤ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时局既不大好,集众唱戏是不是影响治安?末了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
    ㅤㅤ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有的来时还带了饭箩和针线,有的又带了香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平时单纯沉静的萝卜溪,于是忽然显得空前活泼热闹起来。
    ㅤㅤ长顺一家正忙着把橘子下树上船,还要为款待远来看戏亲友,准备茶饭,因此更见得热闹而忙乱。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
    ㅤㅤ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向台上惯去,惹得一片喝彩。当天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第一出戏象征吉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面剥葵花子,一面并谈论做梦绩麻琐碎事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
    ㅤㅤ掌班走到几位要人身边来请求赏脸,在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
    ㅤㅤ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撑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队长点“武松打虎”,因为武人点英雄,短而热闹,且合身份;会长却点“王大娘补缸”,戏是趣剧,用意在于与民同乐。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卜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
    ㅤㅤ最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裤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翻跟斗,说浑话。
    ㅤㅤ收锣时已天近黄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别好看。一切人影子都被斜阳拉得长长的,脸庞被夕阳照炙得红红的。到处是笑语嘈杂,过吕家坪去的渡头,尤其热闹。方头平底大渡船,装满了从戏场回家的人,慢慢在平静河水中移动,两岸小山都成一片紫色,天上云影也逐渐在由黄而变红,由红而变紫。太空无云处但见一片深青,秋天来特有的澄清。在淡青色天末,一颗长庚星白金似的放着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起。远山野烧,因逼近薄暮,背景既转成深蓝色,已由一片白烟变成点点红火。……一切光景无不神奇而动人。可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个人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快乐和疲倦,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萝卜溪的酬神社戏,适逢秋天橘子收获时节,按惯例在伏波宫前空坪中连演六天。
    B.女人们成群结伴来看戏,有的还会带上饭箩针线或香烛纸张,富有乡土生活气息。
    C.“打加官”第一个就叫保安队队长,可以见出萝卜溪办会者对他有所忌惮和逢迎。
    D.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需封赏,会长“也被迫点一出”,此细节暗示了会长的吝啬。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戏班子如约而至,接下来又写到“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令人感觉到一种寻常岁月隐约生变的气氛。
    B.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
    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3)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334引用:7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回答问题。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同样有高频充电需求的电动车而言,是否也可以使人们获得这样流畅的体验呢?
          无线充电可以节省充电时间、减少等待焦虑,甚至不需要搭载大容量电池。①               ,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电场耦合式和无线电波式等。当前,静态无线充电在国内外一些电动汽车上已经实现,但是,②               ,各国科研人员仍在不断探索。
          相比静态无线充电而言,动态无线充电有更多技术难题需要突破:从效率上看,由于电磁感应式的传输距离较短,行车过程中即便产生厘米级的偏差,效率也会大打折扣;③               ,在室外环境下,为保障埋于地下能量发射端线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条动态无线充电公路的造价可能会达到普通高速公路的10倍,后续维护成本也较高……
          比其他技术路线更复杂、大规模普及还很遥远的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始终让人充满期待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将材料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28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农场主的苹果树品种特别好,而他周边的苹果树品种却很差。每年春天,这位农场主都会把优质的苹果种苗分给周围的人。大家都挺纳闷,如果大家的果树都变好了,他的果子不就卖不出好价钱了吗?农场主却说:“恰好相反,如果我的周围都是劣等果树,那么那些果树的花粉还是会通过蜜蜂传播到我的果园来。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我农场周边长满优质果树呢?”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虽然每个个体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很多时候人与人的利益是彼此关联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相互合作,共同促进,才能促进集体的提升,最终也让每一个个体从中获益。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9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