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部分名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5 18: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地壳内蕴含的各种气体在区域应力作用下溢出地表的气体称为地气。它关乎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存续。将“地气”一词引入文学,那就另有深意了,文学的地气作为对文学的深入思考,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它究竟是何物、它的存在方式以及它对文学无法烧开的深远影响。
文学的地气是什么?是最有质感的、没有经过过滤和加工的生活样态和生活现场。那里汇聚着百姓的喜怒哀乐,民众的衣食住行,苍生的生命律动。那些朴素而寻常的景观,是鲜活而生动的原汁原味,是文学生发的深厚土壤,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根系所在。同时,这些原汁原味的生活,也是作家的灵魂拷问之处,灵感触发之地,它直接诱发着作家将先天禀赋转换成现实的艺术才华。原生态的生活保持着它固有的不可违背的逻辑性:对昨天而言,今天是历史的延续;对明天而言,今天是未来的历史。这个清晰的时空坐标决定了文学艺术家们的思维向度。今天的一个并不让人十分在意的细节,就可能成为未来历史的一个记忆亮点。任何一个时间段,都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对当下的重视,跟重视历史与未来同样重要。文学家就是站在这个基点上去考察社会和历史的。他们从嘈杂而平淡的日常中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寻找个性,发现珠宝,萃取出人类最具美学价值的精神养料。
文学的地气在哪里?在浩瀚的大海,在广阔的田野,在繁忙的市场,在市井的隐蔽角落,在世间的万象更选。就是这些寻常处,蕴藏着文学的地气,跳动着生活的真实,奔涌着民族的血性,暗含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以及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共存。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三百多篇诗歌无一不来源于生活,来自山川河流和农家小舍,所以地气十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个艺术化和典型化的生活样本。它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民间生活给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而创作对生活保持着无法脱离的高度的依赖性。文学史告诉我们,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从地气中走出来的,是从地气中萃取出来的精神产品。是对真实生活的艺术表达。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石就是现实生活,作家就是依靠深入生活去获取创作资源,继而进行分析研究,完成从构思到形象化和典型化的书写过程的。从来没有虚构的生活,只有虚构的艺术。基于真实的虚构依然立足于真实之上,脱离了真实的虚构便成了虚假的玩偶。所以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上,虚构本身也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虚构,即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符合生活逻辑、人物性格逻辑和事件发展逻辑的虚构,其所产生的力量也是真实的力量,表现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价值共识;另一种是虚假的编造,是缺少逻辑前提和事物根据的想象,它与人类情感和真实的生存样态是相悖和脱节的。
地气是文学的血脉,是文学生根发芽的广袤空间和无垠沃野。只有植根于营养丰厚的土壤,文学园地才能生长出参天大树和那些千姿百态的奇花异草。根有多长,树有多高。以浅薄之履写厚重之作,悬浮地上去仰望星空,这种捷径是不存在的。对作家而言,生活是伟大而神圣的存在,作家需要保持赤子般的敬畏之心,虔诚而谦卑地融入生活,去触摸和感知生活中最敏锐,最鲜活,最具有质感的部分,用心去捍卫和呵护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从本质上抓住时代的精神特质和这个时代的人的精神特质。
(摘编自李春平《文学的地气》)材料二: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兴社交媒体,以易于传播、灵活多变、操作简单、反馈及时等传播特征逐渐在媒介传播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民创新浪潮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使自己在这场社会革新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交媒体短视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场考验。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短视频创新应取之于民又反馈于民。艺术的灵感源于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立足于大众寻找传播素材,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贴近民生。同时,在信息选择上,也要传播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具传播力和生命力。短视频社交媒体的“讲好吉林故事”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纵观多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讲好吉林故事”以身边的真人真事为依托,以短视频为媒介,把省城近40年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细细道来。亲述、亲历、亲见,聚民心、接地气,通过吉林故事,展现城市厚重的历史底蕴,也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舆论造势。这就是典型的依托大众进行媒体内容创新。换言之,大众创新就要以受众为本,短视频传播者应注重受众体验,及时接收反馈并进行需求更新,从而提高受众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大众市场的创造力。
(摘编自龙冬 王颖《社交媒体短视频的传播特征及创新路径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气,本是和地球上生命息息相关的事物;而文学的“地气”,毫无疑问,应该是和文学的生命和活力息息相关的。
B.作家将自己的先天禀赋表现为艺术才华,是受了拷问其灵魂和触发其创作灵感的原汁原味的生活的直接诱发。
C.《诗经》因为取材于现实生活,很有地气,给我们提供了艺术化和典型化的生活样本,所以成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D.短视频的传播特征使得它在媒介传播领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若要长久良性发展,短视频还要依托大众进行媒体内容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似普通的生活,却能够成为文学经典的素材;今天人们熟视无睹的细节,或许成为将来历史的记忆亮点这些都是作家应该注意的。
B.文学创作中存在两种迥然对立的虚构。一般来说,真实的虚构是值得提倡的,虚假的编造因背离真实的生存样态而应被坚决抛弃。
C.材料一将多姿多彩的生活喻为文学创作营养丰厚的土壤,将文学作品喻为参天大树和奇花异草,生动有力地论证了地气对文学的作用。
D.只要短视频传播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自大众,这种短视频在自媒体时代的传播力和生命力就很强,市场前景就会广阔。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事例不能论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福建一些乡村借助文化站所、红白理事会等文化教育平台为民代言,以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作品展现乡村良好风貌,提升了乡村美誉度。
B.山东省作协要求作家既要直面现实,又要紧跟时代,对传统表达方式继承和创新,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拓展推介展示渠道、改善创作呈现手法,让艺术更加亲民。
C.大庆油田全面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
D.西藏自治区作家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基层,深挖题材,直面现实、笔耕不辍,在文学追求中不断增进人生体验与艺术历练。
(4)请概述材料一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5)某高中申报国家千所示范性学校,需要上报能够真实再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专题片。请综合材料中的观点,给专题片的创作者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组卷:1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皮 鞋
谢志强 出发前,所有的一切,应对沙漠的一切,都准备得很周密。可是,事到临头,傅队长觉得还差什么,却又琢磨不出。等到进入沙漠,他终于想到:要是带个维语翻译就好了。
师部决定开发塔里木(维语意为可开垦的荒原),组织了一个探险队。傅队长是老红军,他凭经验,带了一张地图(二十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一辆马车(木轱辘大车)。还有羊皮水囊、军用水壶,盛着水。他说那个地方,塔克拉玛干,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要是一个月不见我们回来,就给我们开追悼会吧。
进塔里木没有现成的路,一行五人,轮换着坐马拉的大车(车轱辘的直径有一米二)。天黄,地黄,树黄。枯死的胡杨树像沙包喷出凝固的沙柱。
一天三顿饭,一顿饭一个大灶坑。将有柴灰的灶坑作为标记,免得回来迷路。阿克苏到阿拉尔(维语意为岛)有一百二十多公里,他们花了七天。
阿拉尔在塔里木河北岸。北岸,层层叠叠的枯树败叶都腐烂了,跟沙子混在一起。乘独木舟过了河。远处是巨浪一般的沙丘群,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傅队长抓一把沙土,像吃炒面一样,放在舌尖上舔一舔,不咸。他说:含盐碱量低,好地。他的挎包装了一小袋一小袋的土样。
返回北岸,麻袋空了——超过预先计划的时间,光顾着勘探荒原,那是未来长庄稼的土地,却忘了眼前的干粮已经消耗完了。大家饥肠辘辘,唱起了“空城计”。喝饱了水,水在胃里咣当响,像羊皮囊里的水,不一会儿又“饿”了。
傅队长拿着望远镜四处搜寻,遍地是死亡的颜色——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他们仅仅在沙漠的边缘。这时傅队长看见了一群羊,仿佛天上的云朵落在地上了。沙漠活了。
放羊的是一个维吾尔族中年男子。傅队长走到他面前,说了句汉语,发现他表情疑惑。看出对方听不懂汉语。预先认为只是人与沙漠的关系,料不到出现人与人交流的问题。
傅队长指指嘴,摸摸肚子,弯弯腰,表示出一个“饿”的样子,然后,掏出纸币,指指羊。
羊倌看懂了,却摆摆手,摇摇头。
傅队长用钱买不成羊,弄不清到底因为什么。他对四个队员嘀咕了几句,像是下命令。
于是,五个人如同操练,立即躺倒在沙丘的一面上,还闭上眼,不是睡,分明采用另一种方式,表现“饿”的样子,饿得不能动了。
傅队长眯缝着眼,观察着羊倌的反应。
羊倌做出了双手往上指的动作,要他们站起来。同时,他的目光好奇地盯在傅队长的脚上。
傅队长穿着一双翻毛皮鞋。他站起,顿顿脚,指指羊,又指指鞋,手势像有一根细绳要把两样东西牵系在一起——我的鞋,你的羊,要我的鞋,就用羊换。傅队长加大了手势,很夸张。他第一次感觉语言乏力。
显然,羊倌看中了皮鞋。在戈壁沙滩放羊,多石头(鹅卵石),多刺(骆驼刺)。皮鞋护脚。
羊倌也打起手势。傅队长看懂了其中的意思:不能用皮鞋换羊,羊少了,公家要找我的麻烦。换鸡蛋吧,我家有很多鸡蛋。
傅队长需要证实鸡蛋的真实性。他模仿母鸡“咯咯嗒”叫,天下所有的母鸡“传捷报”都用同一种语言,继而,比画着鸡蛋的形状,好像他手中捡起刚生出的鸡蛋。
队员都站起来,看着傅队长的双臂像翅膀那样扇动,模仿着鸡生蛋后的欢喜和骄傲,费那么大的力气,落实在鸡蛋上。都憋不住,笑了。
羊倌也笑了,而且点点头,拖长了口音:哦——。傅队长知道,路的远近与那“哦”的拖音的长短有关。羊倌指着远处,那里有他的家。羊群朝他所指的方向移动。天上有一堆白云。太阳如大火球,悬在中空。
傅队长的皮鞋换了一百个鸡蛋,还付钱买了一大摞馕。他赤着脚,只说:这也是皮鞋嘛,父母给的,磨破了还会恢复,这可是磨不坏的皮鞋呀。为了证明沙漠的热度,每个人将五枚鸡蛋埋入滚烫的沙地。沙子煨熟了鸡蛋,又香又嫩。其间,傅队长割了麻袋,像编草鞋那样,动作麻利,编织出一双布鞋,套在“皮鞋”上,不烫脚了。
当晚,围坐着篝火,四个参军的大学生要求傅队长讲讲红军长征,那么长的路,要费多少鞋?傅队长简单地说:长征路上,也和少数民族交流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穿破了多少双草鞋,已说不出个准数,但都是就地取材,自编自穿,可我这双“皮鞋”还好好的呢。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傅队长”是一位老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来边疆开垦荒原依然保持“革命本色”,令人钦佩。
B.维吾尔族羊倌不用羊换鞋,而是用自家的鸡蛋,说明羊倌有集体责任感,是个合格的羊倌,但也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
C.傅队长临出发前说“要是一个月不见我们回来,就给我们开追悼会吧”,意味着明知危险,但依然敢于探险的决心。
D.“沙漠活了”一句内涵丰富,一方面指羊群的出现让荒凉的沙漠有了生机,另一方面指饥饿的探险队员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最后“他终于想到:要是带个维语翻译就好了”为后文费劲地“与羊倌换鞋”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
B.小说的故事情节较为寻常,但作者将之放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特定背景之下,增加了小说对读者的吸引力。
C.小说描写生动,比喻的运用令小说增色不少。如“远处是巨浪一般的沙丘群”形象地写出了沙漠的旷远、美丽。
D.小说围绕傅队长写了品尝土样、寻找食物、编织布鞋等几件事,塑造了其作为一名拓荒者的光辉形象。
(3)小说的标题“皮鞋”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4)“皮鞋换鸡蛋”这一部分写得很有特点,请从“情节”和“人物塑造”的角度进行分析。组卷:20引用:6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治国赋,民富而府库实。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及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起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遗之。间以报奏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以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今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泰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B.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C.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D.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库,文中指贮藏财物和兵器之地。一般府贮藏兵甲战车,库储藏财物或文书。
B.鈇质,也写作“鈇锧”。古代腰斩时所用刑具。质,垫在下面的砧板。
C.惠文,谥号名。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卒,本指完成、终结。据《礼记•曲礼下》记载,也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有文治之才,他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使得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B.在“阏与之围”的战争中,赵奢善于迷惑敌人,利用秦国间谍让其带回消息,而赵奢暗中部署战局。
C.赵奢有令在先,谁来为军事进谏就将他处以死刑;但对许历,不仅网开一面,还虚心听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赵孝成王误信奸臣的谗言让赵括代替了老成持重的廉颇,赵括出战被射杀,几十万赵军投降秦国,惨遭活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②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5)赵奢是如何解除阏与之围的?请结合全文分析。组卷:1引用:2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如图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会徽,请简要说明会徽除文字(包括英文)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组卷:7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我相信,人生在必经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
——张桂梅写给年轻人的一封信 材料二: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非偶然也。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以上两则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根据它们的启示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0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