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济源市、平顶山市、许昌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二模)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中国革命文学(以下简称“革命文学”)在中国社会革命的历史语境中应运而生,对当时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变革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研究“革命文学”的谱系和结构,是对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生成发展以及本体精神的考察。这一研究既是一个体现文学与思想互动张力的学术命题,又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
对“革命文学”谱系与结构的研究,基于“社群”视域,完整展现和合理解释了“革命文学”的存在之由、变迁之故。如在20世纪20年代的新青年社、新潮社等文学群落中,作家的革命意识和革命文学追求,都集中反映了社群场域中新旧文化的冲突、思想的激变,并推动了现代中国文学与革命的发展。而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作家群体,追随时代的革命步履,以统一的组织形态完成了现代文学的运行机制。20世纪上半叶“革命”的阶级意识、抗战精神与“文学”的民族想象等话语之间的内在互动结构关系,凝聚出了社会革命思潮的核心价值、“革命文学”的精神内涵,成为“革命文学”演变发展的内驱力。
梳理“革命文学”作家谱系,可以在现代中国革命史与文学史相互交叉的场域,发现“革命文学”历史叙述的特质和革命文艺核心理论的形成。20世纪,大批热血青年借助文学自觉认同革命,又直面现实,于是就有了贴近现实的“革命文学”,也有了“革命文学”多元的样态。考察不同作家的革命经历、个性创作取向、特殊文化背景等,可以勾勒出他们进入“革命文学”时代书写的不同图示,捕捉到“革命文学”历史的全息投影和革命文艺核心理论丰富的构造纹理。那一时代的作家往往处于文学与革命的两难之境中,作家谱系研究特别重视这一点,从作家身上的这种矛盾去深度描摹现代中国革命文艺发展过程的斑斓色彩,揭示文学与革命通过作家主体同构的复杂精神因素。我们既要找到“革命文学”核心的思想理论,还要为“革命文学”诸多现象的发生演变找到契合时代主流的、合理存在的答案。
对“革命文学”谱系与结构的研究,是要发现“革命文学”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使命的积极影响。早期,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身上呈现了“革命文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基调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关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些革命女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对现代中国“文学与革命”历史价值的积极重构。40年代,关乎知识分子话语与工农兵话语时空对接、交叉、重构的“延安文学”聚结了一支“革命文学”队伍,其核心正是中国革命现实“如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文学为什么人”等问题。特殊空间的“延安”使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真正落地,“延安文学”已超越一般意义的地域命名的文学。
将“谱系和结构”作为研究视点和目标,就是要深度揭示“革命文学”的特殊文化意义通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被表现出来。社群结构、作家谱系、文学史阶段形态之革命实践文学和文学表现的革命内容,重构的不仅仅是“革命文学”丰富复杂的样态,更是发现现代中国文学独立叙述框架的依据和文学史典型意义之所在。任何历史研究最终指向的都是当下和未来,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文学,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密切关联,现代国家意识、人民意识等进一步升华,本质上正是对现代中国革命核心宗旨的坚守与弘扬,也体现了“革命文学”的内在精神传统。
(摘编自杨洪承《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精神传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中国文学本体精神的考察,是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B.凝聚出社会思潮核心价值的“革命文学”,对当时社会与文学变革影响极为深远。
C.解决作家置身于文学与革命的两难之境的问题,就要梳理谱系,探寻复杂的精神因素。
D.要深度探寻“革命文学”的特殊文化意义,研究“谱系和结构”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基于时代需求,提出了“革命文学”谐系和结构研究这一学术命题。
B.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阐述了“革命文学”的演变发展。
C.文章第四段对一些革命女作家创作的论述,证明了女性自我意识的积极作用。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观点,再分角度论述,最后阐明研究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学”贴近现实、样态多元,与青年自觉认同革命又直面现实不无关系。
B.梳理“革命文学”作家谱系,可以发现革命文艺核心理论的形成及其构造纹理。
C.“延安文学”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地域命名的文学,使“革命文学”真正落地。
D.研究“革命文学”的内在精神传统,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新使命具有积极影响。组卷:12引用:4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1月24日,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我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并正式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实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和嫦娥四号等五次任务。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
本次任务的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据专家介绍,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月壤的经济价值远高于下伏的基岩。通过对月壤的精细研究,可提供月球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的重要信息,并为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所谓的月球资源,对地球上的人类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还不具备商业开发的价值。
(摘编自姜天骄《探月工程收官之战》,《经济日报》2020年11月24日)材料二:
多国媒体高度关注嫦娥五号这一重大航天工程,认为其成功实施对于航天领域各项研究与国际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巴西《圣保罗州报》写道,40多年来首次从月球表面带走物质,中国发起的这项任务可以增进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的认识,“是中国太空探索的又一里程碑”。欧洲航天局表示:嫦娥五号以中国月亮之神嫦娥的名字命名,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4个部分组成;本次任务计划采集约2公斤月球样本并带回地球,这将是1975年以来人类首次开展此类月球探测采样活动。欧洲新闻台报道说,如果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取得成功,中国将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具备从月球采集样本能力的国家。
英国伦敦大学迭戈博士表示:此次任务计划在23天内带回月球样本,最大亮点是探测器将对月球表面火山地带深达2米的土壤进行采样,这将帮助人类更好探究月球、太阳和宇宙起源;对宇宙的探索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期待中方此次探测任务推动更多国际合作。
(摘编自曲颂《中国太空探索的又一里程碑》,《人民日报》2020年12月05日)
材料三: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自发射以来,嫦娥五号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上升组合体顺利在月面软着陆等环节,展开为期约2天的月面工作,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进行月球采样,然后完成首次月面起飞上升、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地转移、再入地球等环环相扣的太空旅程。
当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进入地球,飞行速度是接近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就像在太空“打水漂”一样。先是高速进入大气层,再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跃出大气层,然后以接近7.9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气层,返回地面。采用这种“半弹道跳跃式”方案,通过两次再入地球,增大航程,增加再入时间,使得力的冲击降低,热的影响也降低。
(摘编自陈海波《嫦娥五号平安回家》,《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8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由四部分组成,以中国月亮之神嫦娥的名字命名,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引起了外媒的高度关注。
B.探测着陆点区域形貌和勘察地质背景,获取现场分析数据,在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间建立联系,是嫦娥五号本次任务的根本目标。
C.目前所说的月球资源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但是对地球上的人类具有潜在价值,只是其开发利用的前景还需要月壤研究等提供重要信息。
D.嫦娥五号为期约2天的月面工作中,采取深钻,浅钻等多种方式工作,外国专家认为对月球表面火山地带深达2米的土壤进行采样是最大亮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执行的此次任务将是1975年以来人类首次开展的月球探测采样活动,此前中国探月工程已连续成功实施了嫦娥一号等系列任务。
B.专家认为,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月壤的价值远高于下伏的基岩,可以进行精细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
C.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进入地球时,采用“半弹道跳跃式”方案,通过改变速度、增大航程、增加再人时间,降低了力的冲击和热的影响。
D.我国探月工程2004年正式启动,嫦娥五号是第六次任务,月球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经历地月转移等环节后进行了月球采样。
(3)为什么外媒认为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太空探索的又一里程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4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①
[法]都德 这天早晨,我去瓦莱里安山②看望我的朋友,他是塞纳河国民别动队的中尉。这天他值勤,待在工事坑道的入口前面,来回走动,同时和我谈谈巴黎、谈谈战事,以及那些不在场的亲人……突然他止住了话头,那猎犬般的灰色小眼睛突然明亮了起来,他用眼角瞟了瞟刚刚出现在瓦莱里安山平台上的两个身影,示意我看。
那个男人穿着长长的栗色燕尾服,上面配着绿色的天鹅绒大翻领。他消瘦、矮小,前额扁平,双眼滚圆,鼻似鹰钩,小鸟般的头上满是皱纹,显得既庄严、又愚笨。此外,他的一条胳膊挎着一只绣花绒布提包,从提包里露出一只瓶子的瓶颈;另一条胳膊下夹着一只罐头--那种一成不变的白铁皮罐头,巴黎人只要一看到它,就会想起那长达五个月的围城……再看那个女人,只见她戴着一顶巨大的带有撑边的帽子,从上到下紧紧裹着一条旧坡巾,在褪了色的斗篷的蜂窝状皱领之间,时不时地露出一截鼻尖,以及几缕灰白而干枯的头发。
走到平台上之后,男人停下了脚步,喘着气,擦着额头。女人没有停下,她径直向坑道走来,我听见她腼腆地要求见见她的儿子,她儿子是巴黎第三国民别动队第六支队的士兵。“请您在这里等一下,”哨兵说,“我让人去叫他。”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显得很快活,转身走向她的丈夫;两人走到稍远处的斜坡边上,坐了下来。
他们在那里等了很长时间。这瓦莱里安山太大了,要找到一个别动队第六支队的士兵谈何容易!更何况现在这个时候,整个要塞里挤满了鼓手、号手、来回奔跑的士兵,还有正在换岗的士兵、勤务人员、配给人员、一个被义勇军的枪托打得鲜血淋漓后押来的间谍、几个赶来向将军申诉的农民、飞奔而至的传令兵,以及冻僵的人和汗流浃背的牲口。从前线回来的伤员们坐在骡背的驮鞍上,一边摇晃,一边低声呻吟,就像得病的羔羊一般;水兵们随着笛声和“嘿!哈!”的号子声,正在拖一门崭新的大炮;一个穿着红色军裤的牧人,手执长鞭,斜背着步枪,驱赶着要塞的牲口……所有这些人都在庭院里来来往往、摩肩接踵,把坑道挤得水泄不通。
“但愿他们没把我的儿子忘记了!”此刻,这位可怜母亲的眼神似乎在这么说;每过五分钟,她都要站起来,悄悄地走到坑道口,把身体靠在墙上,偷偷地朝前院里瞥上一眼;可是,她不敢再询问任何事情,生怕给他的儿子带来难堪。男人比她更加腼腆,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每次女人心情沉重、垂头丧气地回到他身边坐下时,总能看到他责备她不够耐心,并且像傻瓜一样不懂装懂地打着手势,向她解释服兵役的各种必要性。
突然,我看见她打起哆嗦,拍打着老头的手臂,一跃而起……从坑道口的穹顶下面,远远地传来了她所熟悉的脚步声。
是他!他的出现,立刻使整个要塞的门面熠熠生辉。他的确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身材挺拔,肩上背着背包,手中握着步枪……他走到他们身边,一脸欢快,用男子汉开心的语气说:“你好,妈妈。”
立刻,背包、步枪、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巨大的撑边帽子里了。接着轮到的是父亲,但时间不长。戴着撑边帽子的母亲想把所有的亲吻都占为己有,她太贪得无厌了。“你好吗?穿得暖和吗?你的床单现在怎么样?”亲吻、泪水和微笑像雨点般地落下。她欠了儿子三个月的母爱,现在要一次性地偿清。父亲也很激动,但他不想表露出来。
一阵突如其来的号声打破了欢乐的气氛。“他们在叫我,”孩子说,“我得走了。”“怎么!你不和我们一起吃饭?”
“当然不!我不能这样……今天是我二十四小时值勤,在要塞的上面。”“噢!”可怜的女人叹了口气,她再也说不出话来。
三个人站在那里,沮丧地相互注视了一会儿。接着,父亲开口了:“至少,把罐头带去吧。”他的声音令人心碎,脸上的表情犹如一个牺牲了美食的贪吃者,既动人,又滑稽。
可是,在激动而混乱的告别仪式中,这该死的罐头却找不到了,看着焦躁颤抖的手在四处搜寻、上下翻找,听着哽咽的声音在询问:“罐头呢!罐头到哪儿去了?”这情景真让人可怜。罐头终于找到了,一家人最后一次长久而紧紧地拥抱,然后孩子便跑着返回了要塞。
他们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又等了一会儿,眼睛盯着坑道的入口,刚才他们的儿子就是在那里消失的。最后,男人打起精神,显得非常勇敢地咳了两三声,他的声音非常坚定:“好了!孩子他妈,上路吧!”他愉快地大声说道。
我目送着他们一直走到公路的拐角处。父亲似乎很生气,他挥舞着绒布提包,动作显得很绝望……而母亲则好像很平静,她走在他身边,低着头,手臂紧贴着身体。可有时,我似乎看见她的披巾在狭窄的肩上一抽一抽地颤动。
(有删改)[注]①此文写于普法战争期间。②瓦莱里安山:在巴黎被围困期间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写母亲的“旧披巾”“褪了色的斗篷”,写“巴黎人只要一看到它,就会想起那长达五个月的围城”的白铁皮罐头,暗示了战时物资的匮乏。
B.小说插入了对要塞里奔跑的士兵,被押来的间谍,前线回来的伤员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父母在等待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C.针对母亲提出的一起吃饭的请求,儿子一口回绝“当然不!我不能这样”,既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也表现了他对母亲自私请求的不满。
D.小说通过叙写一对父母探望在要塞执勤的儿子的过程,表现了令人感动的亲情,又表现出战争的紧张和残酷,使寻常的故事有了厚重感。
(2)小说中父亲衬托了母亲的形象,在情节发展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组卷:14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目前,研制量子计算机已成为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在这方面实现了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在2020年12月4日,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据介绍,“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比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富岳”快一百万亿倍,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潘建伟表示,将这一量子原型机命名为“九章”,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组卷:8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领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到举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今天的中国,以国家名义向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中国好人致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正成为全社会的美好风尚。
校团委举行以“精神巡礼”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