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新节俭主义的热潮,这折射出了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新节俭主义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与传统节俭理念不同,具有不奢侈、不浪费、理性消费、享受生活等特征,坚持“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等原则。“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该花的钱一分钱不省”,既是新节俭主义者的鲜明写照,也是青年人消费观念和价值的真实折射,反映的是一种更为理性的消费意识和较强的理财能力,表现的是在满足一定物质需要之后的发展和享受需要。
          新节俭主义经历了从物质短缺时的主动节俭到物资丰足后的奢侈、再到现在的物质丰富下的主动节俭,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而是体现为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务实、适度、合理的消费,是对简约而不简陋、朴素而充实生活的追求。这种新潮流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可谓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
          新节俭主义为何在中国流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在一些工作中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放松了精神文明建设,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当资源面临枯竭、人口红利不再、环境污染严重、道德开始沦丧,出现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失落时,新节俭主义就成了人们消费生活的一种时代选择。其一,社会能源和个人收入都较为固定,可供支配的资源有限;其二,人的欲望太多甚至贪婪,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而这难以一一满足,必须有所取舍。其三,经济学的成本核算原理在消费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以较少付出获得较大收益,以现有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新节俭主义是青年人面对社会生活重压的务实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节俭的论述,勤俭节约具有修身、齐家、治国的功能,关乎个人、家庭、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儒家的“过犹不及”、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向性中作”等,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克己、尚俭、节用、中道等观念,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中国哲学中,曾有著名的天理人欲之辩,提出过无欲、寡欲、纵欲、养欲、节欲等学说。节制是一种美德,这可谓是新节俭主义的中国哲学基础。中国是礼仪之邦,爱惜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思想和行为,对新节俭主义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新节俭主义还受国外极简主义、环保主义等社会思潮的积极影响。简约生活是新节俭主义的内涵之一,在这点上极简主义与新节俭主义非常相似。极简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让事情变得简单易懂,它所追求的避免复杂、追求简单,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最为推崇的生活理念,与新节俭主义同向同行。环保主义作为一种保存、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意识形态,与新节俭主义反对浪费的理性消费本质相匹配,客观上对新节俭主义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节选自贺才乐《新节俭主义为何在青年中流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节俭主义是近年来出现于青年中的新消费价值理念,本质上与传统节约理念相同。
    B.新节俭主义者理性消费、不奢侈、不浪费,以省钱为最高原则,但又注重享受生活。
    C.新节俭主义是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务实、适度的消费。
    D.避免复杂、追求简单是极简主义为现代人推崇的生活理念,这是新节俭主义的源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了新节俭主义的消费理念,以及其行为表现,指出新节俭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B.文章运用递进式结构从三个方面分析新节俭主义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C.文章列举儒、佛、道家等关于节俭的论述,论述了新节俭主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观点。
    D.从新节俭主义受到国外极简主义、环保主义影响的角度,文章进一步论述新节俭主义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节俭主义者崇尚理性、追求独立人格,“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该花的钱一分钱不省”。
    B.新节俭主义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
    C.新节俭主义在中国流行是经济转型中的时代选择,是青年人面对社会生活重压的务实选择。
    D.新节俭主义以天理人欲之辩为哲学基础,与惜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中华传统一脉相承。

    组卷:10引用:15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舱按照预定方案,翩然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壮举。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已是六战六捷。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踏实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作为“绕”的尝试,它隔着200千米的距离观察月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承担了验证技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的使命。
          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它不仅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而且超额完成多次拓展任务,为后续任务提供了支持。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迈出了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2014年11月1日,嫦娥5T作为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完成了地球轨道以外航天器高速再入大气层的返回试验验证。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中继星“鹊桥”的帮助下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对这块“处女地”展开了人类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
    (摘选自《中国探月,六战六捷!》)材料二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嫦娥五号任务承续探月梦想,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规划如期完成。
          自立自强的旋律最动听,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可贵。发射升空,抵达月球,采集月球物质,由月面点火起飞,再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从发射到归来的几十天里,嫦娥五号任务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每一个动作都让人击节喝彩。人们惊叹,来自月球的2千克月壤展示着一个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当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展开五星红旗,闪耀月面的“中国红”映照出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决心。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显示出协同攻坚的强大力量。发射场指挥员喊出清脆的口令,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背后是发射团队无数次的演练。在38万千米之遥“指挥”嫦娥五号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面支持团队早已为航天器研发出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设备。作为国内迄今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更是倾尽了技术团队的心血。嫦娥五号点亮了航天人无数个不眠之夜,聚合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折射出中国创新的熠熠光辉。
    (摘编自《探月精神激荡奋斗豪情》)材料三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来自月球上一个名为“风暴洋”的地方。为什么选择在此地挖“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选择此地是基于工程的可实现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还包括能源供给的光照条件、热控条件、通信因素、测控因素。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虑到我们取回样品和原地探测的科学价值。”李春来说。俄罗斯和美国在月球上的九个采样点,都在月球纬度30度的范围,嫦娥五号的采样点为月球纬度43度的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李春来说:“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做出很多科研贡献。”
    (摘编自《“嫦娥”回家后,还有哪些新期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二号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5T是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中国的航天探索一直在不断发展。
    B.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步走,即“绕”“落”“回”,嫦娥五号探月成功为三步走的规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C.嫦娥五号是目前我国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一,地面支持团队为其倾力研发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设备。
    D.嫦娥五号在月球上的采样点和美国、俄罗斯不同,因为从这个全新的采样区域获得的样品更有利于研究月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到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中国彰显了实现探月梦想的决心。
    B.材料一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材料二采用并列结构,体现了中国伟大的探月精神。
    C.嫦娥五号在“风暴洋”挖“土”,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可实现性、取回样品和原地探测的科学价值等。
    D.嫦娥五号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许多突破,其中最大的突破是月面采样与封装、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3)我国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组卷:6引用:8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小鲍庄
    王安忆
          这天,天亮了一些,云薄了一些,雨下得消沉了一些,心都想着,这一回大概挨过去了。不料,正吃晌饭,却听鲍山西边轰隆隆地响,像打雷,又不像打雷。打雷是一阵一阵的轰隆,而这是不间断的,轰轰地连成一片,连成一团。
          鲍秉德家里的,早不糊涂,晚不糊涂,就在水来了这一会儿,糊涂了,蓬着头乱跑。鲍秉德越撵她,她越跑,朝着水来的方向跑,撒开腿,跑得风快,怎么也撵不上。最后撵上了,又制不住她了。来了几个男人,抓住她,才把她捆住,架到鲍秉德背上。她在他背上挣着,咬他的肩膀,咬出了血。他咬紧牙关,不松手,一步一步往东山上跑。
          鲍彦山一家子跑上了石子路,回头一点人头,少了个捞渣。
    “捞渣!”鲍彦山家里的直起嗓门喊。
          文化子想起来了:“捞渣给鲍五爷送煎饼去,人或在他家了。”
    “他大,你回去找找吧!”鲍彦山家里的说。
          水已经浸到大腿根了。
          鲍彦山往回走了两步,见人就问:“见捞渣了吗?”
          有人说:“没见。”
          有人说:“见了,和鲍五爷走在一起呢!”
          鲍彦山心里略略放下了一些,还是不停地问后来的人。
          水越涨越高,齐腰了。鲍彦山望着大水,心想:“这会儿,要不跑出来,也没人了。”
          鲍彦山终于下了决心,掉回头,顺着石子路往山上跑了。
          鲍秉德家里的折腾得更厉害了,拼命往下挣,往水里挣。鲍秉德有点支不住了。她居然把绳子挣断了,两只手抱住她男人的头,往后扳。她终于放开了男人的头,鲍秉德稍稍可以喘口气。可还没来得及喘气,她忽然猛地朝后一翻,鲍秉德一个趔趄,不由松了手。疯女人连头都没露一下,没了。
          一片水,哪有个人啊!
          水撵着人,踩着石子路往山上跑。有了这一条石子路,跑得赢水了。跑到山上,回头往下一看,哪还有个庄子啊,成汪洋大海了。
          村长点着人头,除了疯子,都齐了,独独少鲍五爷和捞渣。
          鲍彦山到处问:“你不是说见他和鲍五爷了吗?”都说没见,而鲍彦山也再想不起究竟是谁说见了的。也难怪,兵荒马乱的,瞅不真,听不真也是有的。
    “捞渣,我的儿啊!”鲍彦山家里的哭了,哭得娘们儿都陪着掉泪。
    “别嚎了!”村长嚷她们,皱紧了眉头。“还嫌水少?会水的男人,都跟我来。”
          他带着十来个会水的男人,砍了几棵杂树,扎了几条筏子,提着下山去了。
          筏子在水上漂着,漂进了小鲍庄。哪里还有个庄子啊!什么也没了,只有一片水了。
    “捞渣——鲍五爷——”他们直起嗓子喊,声音漂开了,无遮无挡的,往四下里一下子散了,自己都听不见了。
          前边白茫茫的地方,有一丛乱草,草上趴着个人影。几条筏子一齐划过去。划到跟前,才看清,那是庄东最高的大柳树的树梢梢,上面趴着的是鲍五爷。鲍五爷手指着树下,喃喃地说:“捞渣,捞渣!”
          树下是水,水边是鲍山,鲍山阴沉着。
          男人们脱去衣服,一个接一个跳下了水。一个猛子扎下去,再上来,空着手,吸一口气,再下去……足足有一个时辰。最后,拾来一个猛子下去了好久,上来,来不及说话,大口喘着气,又下去,又是好久,上来了,手里抱着个东西,游到近处才看见,是捞渣。筏子上的人七手八脚把拾来拽了上来,把捞渣放平,捞渣早已没气了,眼睛闭着,嘴角却翘着,像是还在笑。再回头一看,鲍五爷趴在筏子上早咽气了。
          ……
          人们感叹着:“捞渣要自己先上树,死不了的。”
    “捞渣要自己先跑,跑得赢的。”……
          打过孟良崮的鲍彦荣忽然颤颤地伸出大拇指:“孩子是好样儿的!”
    “我的儿啊——”鲍彦山家里的这才哭出了声,在场的无不落泪。
          捞渣恬静地合着眼,睡在山头上,山下是一片汪洋。天渐渐暗了,大人小孩都默着,守着一堆饼干、煎饼、面包,是县里撑着船送来的,连小孩都没动手去抓一块。
          水下去了,要办丧事了。全庄的人都去送他了,连别的庄上,都有人跑来送他。都听说小鲍庄有个小孩为了个孤老头子,死了。都听说小鲍庄出了个仁义孩子。送葬的队伍,足有二百多人,二百多个大人,送一个孩子上路了。
          鲍庄的大人,送一个孩子上路了。
          刚退水的地,沉默着,默不作声地舔着送葬人的脚,送葬队伍歪下了一长串脚印。
    (选自《王安忆作品集》,南海出版社)(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鲍秉德和他妻子犯病逃难的情节时多用短句,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刻画出洪水到来时人们惊慌逃难的场面,营造出紧张的氛围,画面感极强。
    B.文中对鲍彦山家里的虽然着墨不多,但却通过几处对她的极其个性化的话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露出她对儿子捞渣的朴素而深沉的爱,感人至深。
    C.小说详写男人们下水打捞捞渣时的情景,一次次地下水,一次次地空手上来,最后才打捞上来……场面描写类似慢动作播放,更突出了捞渣为救人而死的悲壮。
    D.小说采用双层结构,将鲍秉德一家的逃难和捞渣救人死于洪水的事件排列在一起,交替叙述,故事转换时虽然没有做任何过渡,但是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2)简要分析文本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王安忆说自己的《小鲍庄》在于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寻找中华民族的“仁义之美”。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这种“仁义之美”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组卷:57引用:11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20日在成都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透露,过去考古专家虽然对三星堆已出土文物进行了初步复原,但青铜树尖什么样,青铜面具下是否有木质身躯并不清楚,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的发掘,将对人类完整认识三星堆提供新契机。
          据了解,三星堆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过去三星堆发掘出那么多青铜头像,但它的身躯是什么?”孙华介绍,之前有专家推测青铜头像下可能是木质身躯,但目前尚无准确结果,要进一步理解三星堆文化,还有待6个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精细化发掘的继续进行和全部信息的披露。

    组卷:2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1年诞生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1934年诞生了“长征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特区精神”:“敢闯、敢冒险、敢试、敢为天下先”;
          21世纪初诞生了“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2020年诞生了“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无数种精神汇聚成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正是我们民族不断取得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强大动力。坚守信念,传承精神,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传承“中国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以光明中学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表主题为“传承中国精神,共建复兴伟业”的国旗下讲话,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7引用: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