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4)

发布:2024/7/18 8:0:9

一、积累与运用

  • 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1引用:2难度:0.6
  • 2.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组卷:72引用:2难度:0.5
  • 3.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65引用:4难度:0.5
  • 4.下面《水浒传》选段中,梁中书和蔡夫人所庆贺的佳节是 (  )
          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佳节,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攀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组卷:178引用:6难度:0.6

二、阅读与理解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甲 传统节日知多少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喝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赏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偕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
          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
    (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乙 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
          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祈》,舞者拂袖起舞,拨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哲,体悟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
          ④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溯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
    (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1)传统节日受到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
    (2)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人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组卷:276引用:11难度:0.3

三、感悟与表达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组卷:126引用:10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