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重庆市高考语文第五次押题联考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的风。这主要是由于东风意指春风,具有美好寓意,也与我国东临大海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性气候关系密切。因此,在汉语的文化语境中,东风基本等同于春风。
          文学作品中的“东风”是拉开春天序幕的使者。与春天相伴而生的“东风”,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来的是生机与希望。李白“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此外,“东风”因其季节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常被比喻为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或重要时机。
          然而,古代诗词中,“东风”所到之处并非一概意味着春和景明,其“破坏力”也不容小觑。尤其对于爱花之人,眼见一夜东风后的满地落红,感伤与无奈之情油然而生,如“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就表达了作者对“东风”的幽怨之情。更甚者,“东风”会带来一种饱受摧残的境遇。
          我国农谚说:“春雨贵如油。”初春时节,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东(南)风一般会带来丰沛的雨水,对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十分有利,因此是古人所企盼的。人们对“东风”的企盼从全国各地农谚对于“东风”与降水的关联描述中可见一斑:“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这些农谚也反映出先人对于农时重要性的认识,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东风”还是一味中药。东风草具有清热明目等功效。“东风”也是一种菜名。晋左思《吴都赋》中也有“东风”菜的相关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风”一词有了新的时代含义。1958年元旦创刊的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名字就取自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的著名论断。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深圳特区报》发表的新闻通讯,就引用唐朝诗人李贺诗句“东方风来满眼春”作为标题。
          东风,是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想象的自然物象之一。“东风夜放花千树”里有中国人独特的浪漫情愫;“等闲识得东风面”中有中国人朴素而深刻的哲思;“东方风来满眼春”则标举着中国人引领改革风气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蒋坎帅《如何“识得东风面”——谈谈“东风”的文化内涵》)材料二:
          林黛玉艺术形象研究,特别是对其悲剧命运认识的过于政治化,使人们对黛玉诗词活动中的几个相关材料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未能全面认识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情感和态度。
          这些材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黛玉抽的那支诗签:“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按“东风”一词有时在诗词戏曲中指代家长,“自嗟”有自我埋怨之意,这就表明曹雪芹对林黛玉既十分同情又婉转地批评她不该埋怨“东风”,应当对自己进行一些反省。
          “东风”在《红楼梦》中并非只有这一处喻指家长,还有几处也颇值得注意,其中最集中的要算七十回咏柳絮词那节,黛玉和宝钗等人的词中都涉及了“东风”。黛玉的《唐多令》:“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里的“嫁”从柳絮而言尚可与“婚嫁”相通,实际上就是“交给”或“托付”之意;而喻人则显然不能喻指“婚嫁”,因为黛玉并未嫁给宝玉。所以这里的“东风”就是指“春”。这首词表现了黛玉对于贾府家长们的不满:林家将黛玉交给你们,但你们对我的终身大事没有做好安排。
          有意思的是,宝钗《临江仙》的“东风”却完全是另一种作用与评价:“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这里的“春”也和“东风”一样,都是喻指那种可以决定“柳絮”们命运的力量。曹雪芹在这里写出了她在潜意识中对现在这种处境的满意,而且禁不住流露出希望能借助外界的这一主导力量使自己梦想成真。曹雪芹也暗示,在对待黛玉和宝钗这两个少女的态度方面,贾府老一辈还是公平的:“卷得均匀”。
          这次咏柳絮的诗词活动中薛宝琴的《西江月》也有“东风”二字:“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从薛宝琴本人来说,这里的“东风”是就事论事。但我以为曹雪芹可能暗示贾府的三位小姐(“三春”)的终身大事都由老一辈(“东风”)来做主,命运都十分不幸。所以这次诗词活动中的“东风”的含义是统一的。
          看来林黛玉意识或潜意识中总是将“东风”这个意象作为一种能主宰花草命运的力量来表现的,而她自称是“草木之人”,所以在她的诗词中就常以“东风”这个意象来喻指贾府长辈,表达自己的希望、失望、烦闷以及悲愁。七十回《桃花行》中“风”当然也是指“东风”,一共是五处。当然不能每一处都对号入座式地将“东风”翻译成“长辈”,那样诗味就全消失了。这些东风意象的兴、比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第十五句的“凭栏人向东风泣”一句颇可玩味。林黛玉在这里表现了对某种能操纵他人命运的力量的期盼和寻求理解的心情,因此这个“东风”象征贾府长辈的意义比较明显。
          “东风”喻指贾府长辈还可以从探春的判词和灯谜中得到印证。探春判词中有“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两句,这里的“梦”无论是探春梦家人,还是家人梦她,皆可通。“东风”当指家人,首先是指长辈。
          根据对以上这些“东风”的分析,足以证明曹雪芹确实是在有意识地用“东风”这个传统文化的意象来喻指贾府长辈。当然,也不可将《红楼梦》中的所有“东风”都一一坐实,还是应当从实际的语言环境出发作具体分析。
    (改编自周思源《莫怨东风当自嗟——林黛玉形象研究的一个盲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成为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与其意指春风,寓意美好,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紧密相关。
    B.“东风”的特点多样,大多数情况下是关于生机与希望的美好表达,但其“破坏力”也会呈现饱受摧残的境遇。
    C.黛玉的《唐多令》和宝钗的《临江仙》里的“东风”都有“贾府长辈”之意,但是两人对其态度并不相同。
    D.《西江月》中“东风”一词,对作品人物来说是就事论事,但从作品创作看,曹雪芹借此暗示“三春”命运不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可见我国多地都流传着描述“东风”与降水关联的农谚,对“东风”的企盼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古人的科学认识。
    B.“东风”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与时俱进,邓小平视察南方时“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报道,“东风”一词由春风变为改革之风。
    C.林黛玉自称草木之人,意识中将“东风”这一意象视作能主宰花草命运的力量,其诗词都表达出对“东风”的失望、埋怨。
    D.材料一中作者引用诗句等阐述“东风”的丰富文化内涵;材料二中作者以“东风”为切入点,深入林黛玉艺术形象的研究。
    (3)下列选项,最能支撑“‘东风’喻为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或重要时机”观点的一项是
     

    A.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B.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C.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某同学读完材料二,回想起在《红楼梦》“贾元春省亲”的相关内容中,贾宝玉奉命题咏的《怡红快绿》里也有“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之句,质疑此处的“东风”当不是周思源着力阐释的“贾府长辈”之意。请你结合材料二相关观点和《红楼梦》相关内容进行解答说明。
    (5)“江水”是一种自然景象,也成为了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请结合材料一,围绕“江水”的独特审美内涵,简要分析这一现象的两个原因,并以具体古诗文为例证。

    组卷:6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七封信      ①叔叔,您猜怎么着?英文老师夸奖我上一篇作文别出心裁,他真的这么说,他就是这么讲的。想想我这18年来受的训练,这似乎不太可能,不是吗?约翰•格利尔孤儿院的目的就是要把97个小孤儿变成97个相貌、言行举止都一样的人。
          ②我对小时候的家说长道短,希望您不要不高兴。不过您大权在握,如果我冒犯了您,您随时可以停止您的资助。这样说是不够礼貌,不过您不能期望我有什么教养,孤儿院毕竟不是淑女训练学校。
          ③叔叔,您知道的,大学里难的不是功课,而是娱乐。很多时候,我都不懂女孩们在谈些什么,他们的玩笑似乎都与他们的过去联系在一起。这个过去人人有份,却与我无缘。高中时,我很奇怪,与众不同,人人都知道这一点。我似乎感觉“约翰•格利尔孤儿院”就写在我脸上。
          ④这里没有人知道我是孤儿院长大的。我告诉莎莉•麦克白,我父母双亡,是一位好心的老先生送我上大学的。到目前为止,这都是事实。我真的希望跟其他女孩子一样,那可怕的孤儿院的阴影却笼罩着我的童年,把我和大家隔绝开来。若能忘怀此事,把它逐出脑海,我想我应可以变得跟其他女孩儿一样可爱。我不认为自己和她们有什么真的区别,您说是吗?
          ⑤无论如何,莎莉•麦克白喜欢我!
    您永远的
    朱蒂•艾伯特
    第三十九封信亲爱的长腿叔叔:
          ①上星期六开运动会,场面十分壮观。
          ②一开始,各班级同学穿着白色校服列队入场,大四学生撑着蓝色和金色的日本阳伞;大三学生戴着白黄相间的旗帜;我们班拿着鲜艳的气球,非常动人,尤其它们老是脱手飘走。大一新生带着绿色的褶皱纸做的帽子,垂下长长的飘带。另外还有一对从城里请来的身穿蓝制服的乐队,还有十多个滑稽的演员,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在比赛期间给观众助兴。
          ③茱莉亚扮成肥胖的乡下人,拿着麻布鸡毛掸子,留着胡子,撑着一把松垮的伞。又高又瘦的帕齐•莫里哀娣扮演茱莉亚的妻子,歪戴着一顶可笑的绿色无边女帽。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发出一片笑声。
          ④莎莉跟我参加了比赛项目,不在入场队伍中。而您猜怎么着?我们双双获胜!莎莉在撑杆跳方面获胜,而我在50米短跑上获胜。
          ⑤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不过很好玩。全班挥着气球欢呼,并叫着:
          茱蒂•艾伯特
          棒不棒?
          她真棒!
          谁最棒?
          茱蒂•艾伯特
          ⑥叔叔,这才真是叫出名。比赛完后,我跑回休息室,他们用酒精给我搽身,还给我一块柠檬含在嘴里。您瞧我们多专业啊。组委会在体育馆请所有得奖者吃饭,有油炸软壳蟹和做成篮球形状的巧克力冰淇淋。
          ⑦昨晚花了大半夜念完《简•爱》。当我读到小简•爱在免费学校的种种遭遇时,我愤怒极了,不得不出去走走,我完完全全理解她的感受。
          ⑧别生气,叔叔,我不是说约翰•格利尔孤儿院跟沃德慈善学校一模一样。我们吃得饱,穿得暖,洗浴方便,地窖里有旺旺的炉火。不过二者有个很相似之处,即我们的生活都单调无聊,除了星期天的冰淇淋之外,没有任何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过去18年来我只有过一次令人高兴的事,就是隔壁的柴房着火了,我们半夜爬起来穿好衣服,以防万一我们的房子也着火了,能够立即转移。不过并没有烧到,我们只好又爬回去睡觉。
          ⑨每个人都喜欢碰到一些意外惊喜的事情,这是人类的天性。不过我从来没有惊喜过,直到李皮太太叫我去,并告诉我有位约翰•史密斯先生要送我上大学为止。可是她如此慢吞吞地向我透露这个消息,让我只轻微地震撼了一下
          ⑩您知道的,叔叔,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想象力。惟有这样,人们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变得友善,富有同情心,而且体贴。这种禀赋应该从童年时代就开始培养,但是约翰•格利尔孤儿院在它一萌芽时就把它踩死了。义务虽是一件值得鼓励的素质,可是我不认为小孩子应该懂得它的意思。他们应该要以爱为出发点去做一切事。
          ⑪您等着看我如何管理孤儿院吧!这是我上床睡觉前最喜欢玩的游戏。我巨细靡遗地规划每一个细节——用餐、穿着、读书和游戏——还有处罚,因为即使是最乖的孤儿有时也会犯错的。
          ⑫可是不管怎样,他们都应该快快乐乐的。我认为一个人不管他长大后会遇到多少困难,都应该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来回首。如果我将来有孩子的话,不管我是多么痛苦,我都要让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
    朱蒂•艾伯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夸赞了朱蒂的作文“别出心裁”,她却难以置信,因为这与她之前在孤儿院所接受的教育理念相冲突。
    B.在第七封信中,朱蒂对资助人既坦诚相告在学校的经历、想法,但又能读出她对资助人又敬又畏的心理。
    C.读《简•爱》引起朱蒂愤怒,或因为书中大姑娘用恐吓的手段夺取小姑娘口粮的描写,唤起了她的相同记忆。
    D.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轻微”一词写出得知消息后的惊喜因表达方式而程度不足的遗憾,语言幽默俏皮。
    (2)关于第三十九封信中第②③段对运动会入场式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两段既分年级描写不同集体的入场情况,也聚焦于个人特殊的装扮,点面结合。
    B.②③两段都大量运用颜色词语,如“蓝色和金色”“白黄相间”等,视觉体验更真实可感。
    C.运动会热闹非凡的情景,烘托主人公兴奋愉悦的心情,对学校公共生活的沉醉和享受。
    D.②③两段与第七封信中和同学格格不入的情况对比鲜明,表现出主人公的成长变化。
    (3)选文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中的两封信。两封信中都提到约翰•格利尔孤儿院,但语气颇为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4)选文中朱蒂•艾伯特这一人物形象的成长变化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评价。

    组卷:8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返回,引发了新一轮的月球研究热潮。专家介绍,月球玄武岩是月幔(相当于地球的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经火山喷发至月球表面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国际学者对持续冷却的月幔发生部分熔融曾提出放射性元素生热导致月幔升温和过高的含水量降低了月幔熔点的两种假说
          然而中国科学家对嫦娥五号玄武岩的研究揭示月幔源区并不富含放射性生热元素,且非常“干”,①            。因此,月球火山活动为什么持续如此之久,成为新一轮月球研究中的未解之谜。
          我国科研团队经研究发现,与阿波罗样品相比,年轻的嫦娥五号玄武岩的初始岩浆含有更多的钙和钛。这部分物质恰恰是月球岩浆洋晚期结晶的产物,且具有易熔的特性,它的加入②              ,诱发月幔部分熔融形成年轻的月球玄武岩。
          该项研究表明,尽管月球内部在持续缓慢冷却,但月球岩浆洋晚期结晶的易熔组分不断加入到深部月幔,不仅为月幔“补钙补钛”,还降低了月幔的熔点,从而克服了③              ,引发长期持续的月球火山作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5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云南农业大学的丁同学“火了”。他的课程内容十分“新颖”吸引人:咖啡种植、农业机械……一个学期里,在烈日下埋头干活是家常便饭,但品尝到咖啡那一刻,丁同学却说“能真正体会到作为农学生的快乐”。
    材料二: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不少中小学的课表中“劳动课”正式入列。一些学校将“第一课”搬到农田里,同学们通过收割稻谷、打谷子、晒谷子等实践,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某校长说,劳动教育的意义就是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材料三:
          袁隆平,这位“看上去更像农民”的科学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不是他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的耕耘,哪能“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习近平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劳动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某中学生在网上抱怨学校在新学期开展的田野劳动课程,请你根据材料内容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积极回复该学生。
          要求: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6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