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春江花月夜》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情景默写

  •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与李白《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相似,在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
    (2)《燕歌行》中通过对比手法尖锐地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的两句是“
     
     
    ”。
    (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两句是:“
     
     
    ”。

    组卷:102引用:3难度:0.9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通过仰望长空的鸿雁,俯视水底的鱼龙,表达了希望超越现实的困境,实现“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愿望。
    (2)李白的《将进酒》中,“
     
     
    ”两句既表现了李白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他即使散去千金,依然昂扬奋进的情怀。
    (3)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
     
     
    ”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组卷:83引用:2难度:0.9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如实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其目的是为了说明“
     
     
    ”,从而为下文提出赡养祖母终老作铺垫。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
     
     
    ”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水永恒的哲理。
    (3)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锦瑟》中的“
     
    ”和《琵琶行》中的“
     
    ”。

    组卷:56引用:5难度:0.9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春江花月夜》中,引发了作者思索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的诗句是:“
     
     
     
     
    。”
    (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鲜花、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的句子是“
     
     
    ”。

    组卷:31引用:1难度:0.9
  • 5.补写出下来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指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2)《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耀下波光荡漾千万里,月光洒满了江水句子是“
     
     
    ”。
    (3)《春江花月夜》中的“
     
     
    ”两句包含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4)《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5)古人善于用典。《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组卷:25引用:1难度:0.8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和人生,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
     
     

    (2)《春江花月夜》中,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
     
     

    (3)《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两句诗是:
     
     

    (4)《春江花月夜》中“
     
     
    ”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组卷:39引用:3难度:0.8
  •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句子。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句子是“
     
     
    。”
    (2)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
     
     
    。”
    (3)《春江花月夜》中写不停移动的月光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捣衣石上的句子是
     
     
    。”
    (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
     
     
    。”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7)《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
     
     
    。”
    (8)《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9)《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发出没有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啊!的感叹的句子是
     
     

    (10)《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是
     
     

    (1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
     
     
    。”
    (12)《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
     
     
    。”
    (1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
     
     
    。”
    (14)《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没有用的句子是“
     
     
    。”
    (1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的句子是“
     
     
    。”
    (1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时光不断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潇湘,水远山遥,怎能乘月归家的句子是“
     
     
    。”
    (17)《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
    (18)生命,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是代代相传,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春江花月夜》中的“
     
     
    。”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组卷:48引用:1难度:0.7
  • 8.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中借用庄周的典故,营造朦胧迷离意境的一句是“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柳永《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短暂,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感到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组卷:9引用:1难度:0.9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等的成句,若甲说一句第一个字是“花”的成句,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第二个字是“花”的成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个字的位置;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个字的位置;后面的人可接“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直到“花”出现在第七个字的位置,则一轮完成。
          要求:根据平时积累的诗歌,完成带有“月”字的飞花令。即第一句中的“月”是在第一个字的位置,第二句中的“月”是在第二个字的位置,第三句中的“月”是在第三个字的位置,以此类推,直到写出七句,完成一轮。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10.下列诗句中,在诵读时音节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8引用:4难度:0.8

六、古代诗歌阅读

  • 2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巫山高
    [南朝齐]王融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蘅芳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属。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注)①阳台:传说中巫山神女所居之处。②寤:醒。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篇首句即以“想象”二字点明下文所写巫山景象,均为诗人心之所想,而非目之所及。
    B.诗人热望化梦为真,醒来产生了神女宛在眼前的幻觉。这是由热烈想望、殷切期待而产生的心理。
    C.最后两句是前六句的转跌,诗人从想象中回到现实,表现了对神女想而不得的惆怅之情和不受赏识的愤懑之情。
    D.全诗通过想象与对眼前景的幻觉式感受,写出诗人那种歆慕、期待而又惆怅的心理。
    (2)诗歌以“秋风下庭绿”作结,有何好处?请简要赏析。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3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腹传书之说。故以“鱼沉”代指无人传言。②欹:斜靠。③烬:灯芯烧成的灰。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第三句中的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亲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作者在词中不仅精心刻画了思妇的外貌形象,也着力揭示了思妇的内心思想感情,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受。
    (2)词中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恨”的原因有哪些。

    组卷:1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