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10/23 2:0: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2.研究发现细胞内普遍存在被称为“分子伴侣”的一类蛋白质,该类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7
  • 3.研究表明,癌细胞溶酶体中的pH低于正常细胞。BODIPY荧光染料对pH不敏感,具良好的光学和化学稳定性。以BODIPY为母体结构,以哌嗪环为溶酶体定位基团,设计成溶酶体荧光探针。该探针与H+结合后,荧光强度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27引用:6难度:0.7
  • 4.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运输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2引用:6难度:0.6
  • 5.甜瓜是一种耐淹性较强的品种。为研究其耐淹性机理,研究人员将甜瓜幼苗进行水淹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幼苗根部和叶片细胞中酶a和酶b的活性,结果如图1;图2为甜瓜幼苗细胞中存在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7引用:5难度:0.5
  • 6.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年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单独培养胎儿、中年人、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代数分别为50、20、2~4。实验二:将年轻人的肺成纤维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融合,细胞几乎不分裂;将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融合,细胞分裂旺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6引用:3难度:0.7
  • 7.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是指DNA复制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先形成短片段后再进行连接(如图1)。为验证假说,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培养T4噬菌体→于不同时刻分离噬菌体DNA→加热→离心→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含量,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3引用:4难度:0.7
  • 8.如图所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③)。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延长端粒的一种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在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50引用:5难度:0.7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 24.果蝇的正常翅(D)对短翅(d)为显性,D、d位于常染色体上。抗杀虫剂(E)对不抗杀虫剂(e)为显性,E、e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将一只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果蝇与一只短翅不抗杀虫剂雄果蝇杂交,F1的表型及数量如表:
    F1 正常翅抗杀虫剂雌 正常翅抗杀虫剂雄 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 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雄
    402 399 401 398
    回答下列问题:
    (1)只考虑翅型性状,F1果蝇的基因型为
     
    ,翅型基因与杀虫剂抗性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请在图中画出F1体细胞中控制翅型和杀虫剂抗性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画出一种情况即可,用“|”表示染色体,用“•”表示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
    (2)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选择杀虫剂抗性性状不同的果蝇,通过一次杂交确定E、e所处染色体的位置,应从F1中选择
     
    进行杂交,得F2,观察F2的表型,并统计比例(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
    ①若F2雌雄中均为正常翅抗杀虫剂:短翅抗杀虫剂:正常翅不抗杀虫剂:短翅不抗杀虫剂=3:1:3:1,则
     

    ②若F2
     
    ,则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D、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F2
     
    ,则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结果表明,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随机交配获得子代后施加杀虫剂,子代中纯合短翅抗杀虫剂的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25.我国“中医针灸”于2010年11月16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治疗疾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远程调节机体功能。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通过迷走神经—肾上腺轴,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等物质,激活免疫细胞,进而发挥抗炎作用。
    (1)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单向/双向)的。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内流减少),试分析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针灸抗炎疗效甚微的原因:
     

    (2)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请写出该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
     

    (3)研究人员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小鼠腹部的天枢穴(ST25),并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
     
    ,这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合理解释。
    (4)为进一步验证针刺ST36的抗炎机制,科研人员通过遗传学手段获得在Prokr2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通过蓝光刺激激活该神经元,检测相关指标如图1和图2:

    光敏蛋白C为光敏感离子通道蛋白,蓝光激活后
     
    离子内流,Prokr2神经元产生兴奋,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等物质,激活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A)、促炎症因子IL-6的含量,结果如图2。请据图说明针刺ST36发生抗LPS诱发的炎症反应的机制:
     

    组卷:18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